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靖康之难中唯一幸免的传奇皇后

揭秘:靖康之难中唯一幸免的传奇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35 更新时间:2024/1/31 1:55:25

靖康二年(1127)春,金人的铁骑踏破汴京,北宋灭亡。朝代的更替,深宫发生巨变。下面就由本文带领大家了解宋朝解体后深宫的皇帝与他的皇后又有什么奇遇呢?

此年四月,中原汉人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发生,“金人以帝(按: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宋史》)。

可以说,北宋所有值钱的人和物,几乎被金人一网打尽。在这场被后人称作“靖康之难”的文化浩劫和资源掠夺中,仅有两位皇室成员得以幸免,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一个是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

网络配图

孟氏(1073—1131),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出身世家,眉州防御使马军都侯孟元的孙女,被选入宫后,高太后和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佑七年(1092),孟氏因“能执妇礼”,被册立为皇后。

宋哲宗从小就是个色鬼,看到孟氏姿色平平,且比自己大三岁,心里非常不满。高太后看出其中端倪,便对宋哲宗说:“得贤内助,非细事也”,能娶到这么好的贤内助,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教导宋哲宗以国家社稷为重。

想到宋哲宗一贯的脾气秉性,高太后还是对孟氏放心不下,忍不住哀叹“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意思是说,皇后虽然贤淑,可惜没有福气啊,将来国家一旦发生大的变故,她恐怕要担当其祸了。正如高太后所预料,孟氏的命运接下来一波三折,相当坎坷。

因为不喜欢孟氏,宋哲宗除了偶尔应付一下皇后,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御侍刘氏身上。刘氏比宋哲宗小三岁,年轻貌美,能诗善文,“艳冠后庭,且多才艺”,比孟氏更具女人魅力。同时,刘氏还是一个恃宠成娇,泼性十足的女人,整天想着将孟氏整倒,自己好取而代之。孟氏生有一女,即福庆公主。

绍圣三年(1096)九月,福庆公主染病,百医无效,孟氏的姐姐便“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由于“符水”之事一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连忙命人将“符水”藏了起来。

宋哲宗来看望女儿时,孟氏主动坦白,说明原委,并当着宋哲宗的面将符子烧掉。宋哲宗认为此乃“人之常情”,并没有怪罪孟氏。不久,福庆公主夭折,丧女之痛让孟氏哀伤不已。然而,孟氏还没有从悲痛中挣脱出来,一场横祸便从天而降。

女人的妒忌之心最可怕,一旦发作,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何况是对皇后宝座觊觎已久的刘氏了。果然,刘氏却抓住这个把柄,先是四处造谣,指责孟氏偷偷搞“厌魅之端”;接着又将孟氏的“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一事,添油加醋地报告了宋哲宗,诬陷孟氏居心险恶,用道符做佛事,意在诅咒皇帝。

宋哲宗本来就不喜欢孟氏,一听孟氏居心叵测,不禁大怒,立即派专人调查此事。刘氏趁机指使专案组“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在严刑逼供和恶言威胁下,造成了冤案。当时,北宋正处于新旧党争之际,孟氏是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和向太后所立,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极力排斥旧党,打击高太后党羽。笔者认为,这也是孟氏轻松遭馅的一个重要原因。

旋即,宋哲宗下令将孟氏废黜,“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一代皇后因为宋哲宗的政治私心和刘氏的苦苦相逼,成为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瑶华宫的名字带着几分华丽,不过是坐落在汴京街坊内只有几间破屋子的小院落。地位和待遇一落千丈,且日常生活受到严密监视,孟氏的处境可想而知。

网络配图

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病逝,宋徽宗即位,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被接回皇宫,恢复皇后名号。因刘氏已被封为元符皇后,为了加以区别,孟氏被称作元佑皇后。不料,次年向太后病逝,继而又发生了元佑党人事件,宋徽宗任用新党,贬谪旧党,失去了向太后这座靠山的孟氏再受牵连。崇宁元年(1102)十月,孟氏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名号改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之后的二十五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清苦的日子,虽然惨淡,倒也平静。然而,靖康元年(1126)的一场大火,却将瑶华宫化为灰烬,孟氏只好迁居延宁宫。

不久,延宁宫又发生火灾,孟氏不得不搬到位于大相国寺附近的弟弟家中居住。靖康二年(1127),宋钦宗闻悉孟氏的遭遇,便和近臣商量,想再次把孟氏接回皇宫,重新尊为元佑皇后。

然而,诏令还没有发出去,金兵就攻陷了汴京。金兵在金太宗的授意下,决定对大宋采取最恶毒的手段,即将整个大宋皇室全部掳往金国,企图彻底灭亡大宋。为此,金兵在汉奸的指认下,将京城内外所有皇室成员统统抓捕。

孟氏被废为庶人,甚至被人们遗忘多年,因此幸运地逃过此劫,不仅避免了被金人俘虏北去、客死他乡的灾难,而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享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孟氏在“靖康之难”中得以幸免,就是很好的诠释。

金人撤回北方后,张邦昌建立伪楚政权。由于人心思宋,且孟氏在内,赵构拥兵在外,宋王朝的大旗并未完全倒下。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张邦昌一面将孟氏接入皇宫,尊为宋太后,“政事当取后旨”,一面派人将传国玉玺送到赵构手中。不久,张邦昌又尊孟氏为元佑皇后,让她垂帘听政。

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孟氏于当天撤帘还政,赵构尊她为元佑太后,后又改为隆佑太后。建炎三年(1129)三月,在杭州刚站稳脚跟的赵构遭遇了一次兵变,被迫退位。

乱军头目要求赵构“禅位元子(按:赵构之子赵旉),太后垂帘听政”。孟氏不谙政治,不知所措,但迫于形势,只能硬着头皮对叛军曲意抚慰。不久,在韩世忠等人的支援下,叛军溃败,孟氏久悬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赵构重登皇位后,孟氏再次撤帘,赵构尊孟氏为皇太后。不久,金兵大举南侵,赵构逃往东南滨海,孟氏逃往西南洪州(今南昌)。孟氏好不容易熬过惊心动魄的兵变,又踏上了颠簸流离的路程。金人退兵后,赵构想念孟氏,派人四处探访,最后将她接到越州(今绍兴)。从此,孟氏算是安定下来。

网络配图

从靖康之难到赵构即位,孟皇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北宋到南宋过渡时期的政治动荡。没有孟氏,赵构不可能当上皇帝;没有孟氏,赵构也不容易再度掌权。鉴于孟氏在国家两度危难之时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赵构对孟氏非常孝顺,“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

长期沦为庶人的遭遇,使孟氏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以她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随意支取钱帛,但她每月只肯领一千生活费,能够度日即可。孟氏喜欢喝越酒,赵构认为越酒酸苦不好喝,可以让外地进贡好酒,而孟氏却自己派人拿钱去买,孟氏的品行大抵如此。

绍兴元年(1131)春,孟氏患风疾,赵构悉心伺候不离左右,接连数日衣不解带,“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四月,孟氏病死,享年五十九岁,她的灵牌不仅放在宋哲宗祀室,还位列刘皇后之上,“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后来,赵构将孟氏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不可思议!揭秘死得最窝囊的秦国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话说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单字说,也是凭借力大的缘故而闻名于乡里。他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呢——“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一次外出打

  • 惨遭灭十族:揭秘"骨鲠之士"方孝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方孝孺(1357-1402),明史有传。其说:“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他是浙江宁海人,明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他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先生,是最优秀的学生,深受器重。他

  • 恐怖!嗜血魔头张献忠借开科举绝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张献忠大军到了成都后,他以方便管理为名,将所有考生集中在成都青羊宫,一个不留,全部坑杀,自谓“无为后人有也”,制造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此,成都城内所有的文人学士全部被杀戮个干净!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7年,杜甫、高适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

  • 惊世骇俗:赤壁之战曹操并非败于大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排除其他诸如疟疾、鼠疫、斑疹伤寒、霍乱、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因素影响,大家应当认定,曹操在赤壁之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军队普遍感染了血吸虫病。真实的情况真是这样吗?对火烧为主因的排除在史料中对导致赤壁之战胜负原因的描述中既有火烧,又有疾病,在不同的场合、不同人物、不同时间

  • 雄才大略汉武帝极力尊师重教之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古代,人们就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天子、元帅、将军必有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也是相传至今。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应是《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说明,尊师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师,才能重道;

  • 揭秘枭雄曹操别具特色六大绯闻女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前一段时间,由于媒体报道曹操的高陵大墓被确认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为关注,而曹操大墓中两具女性尸骨更引发人们的好奇之心,因此,对于曹操生前曾染指多少女人便自然成为了人们一时热议的话题。纵观曹操的一生,可以说他染指的女人难以计数。据有关史料记载,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也就是后来被追封的卞皇后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最幸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幸运皇帝第十位:清朝同治帝清朝的皇帝大多多子多孙,譬如康熙35个儿子,25个女儿。乾隆兄弟少了,也是弟兄仨。在很多时候,清朝皇帝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把皇位传给谁?可偏偏到了咸丰,他一辈子只生了一个儿子,其实咸丰不想让他继位,因为这个唯一儿子的母亲已让他隐隐感到某重不安,可惜人丁稀少呀。历史的残酷

  • 东方风暴揭秘铁木真王朝崛起之秘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铁木真很可能是在1167年出生于孛儿只斤氏,他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是一个小部落的领导,这个部落长期陷于蒙古与塔塔儿的世仇斗争中。也速该为他九岁的儿子安排了一桩婚事,对方是他妻子的部落—弘吉剌部的一个女孩。遵从蒙古风俗,他把他的儿子留给未来的亲家。返程途中,他遇到了一些塔塔儿人。也速该不知道对方是世

  • 揭秘东晋皇帝:司马睿神秘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皇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懿第五个儿子司马伷的孙子,继承了父亲司马觐的琅琊王位。本来是轮不到司马睿做东晋皇帝的,不过后来他在西晋摇摇欲坠的时候率大军南下江东,开辟了一片革命根据地。公元313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在长安称帝,这样算起来,司马邺还要叫司马睿一声叔叔,这位叔叔可没有管过

  • 铁血强权:揭秘朱元璋打老虎的三部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大义灭亲的同时,也上演了法不容众、大义灭臣。他上任后,立刻展开了打老虎三部曲。一是在处理小案时,突出一个“快”字。名案解析:朱亮祖案。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开国大将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朱是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他放纵军士胡作非为,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本来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