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的另一面:非文盲而且善于作诗歌

刘邦的另一面:非文盲而且善于作诗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9 更新时间:2023/12/22 8:24:20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

刘邦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汉高祖刘邦的诗。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着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

网络配图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哥们儿几个去追吧。到了俺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是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诗经》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安得猛士兮"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光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囊括四海、笑傲群雄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就与这首完全不同了。

皇帝坐稳当了,就得考虑继承的问题了。按当时的规矩,刘邦与大老婆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刘邦这个人,以前苦时打时杀时,与吕雉关系是挺好的,可是现在老婆多了,就和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吕婆子。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是对还是错,咱也别管人家的事了,只是听听热闹。刘邦暗中工作也没少做,可是人家老吕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嘛。吕雉就找到了张良,让张良主持公道。张良是啥人物?无论什么事到了他那儿,第一他不能坏了规矩一定得坚持原则,第二他要办的事一定得办稳妥,不能影响安定团结大局。

网络配图

张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为吕后的儿子找了四个老头儿。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一天,刘邦看见了太子和四个老头在一块儿,当时就心凉了。他是知道这四位老头儿的底细的。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暗指着四个老头儿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史记·留侯世家》)

汉高祖刘邦的诗与话,翻译过来就是:完了,完了,这回可是全完了,有这四个老头在帮吕后的儿子,咱们是完了。心爱的戚夫人呵,看来咱们两个的宝贝儿子是当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吕老婆子将来就是心肝你的主子呀!人一没招时就唱歌,就跳舞。咱们啥也别说了,你呢?跳个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个歌。"天鹅呀,大雁呀,一飞就是几千里。羽毛丰满了呀,人家是随便飞来随便起。随便飞呀,随便起。真没有招来,也没处说理。我老刘虽有弓来又有缴,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这可不是我老刘不管你。"

老刘唱完后,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满脸是泪。想一想,说啥也没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盘狼藉。果然,刘邦一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了,刘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网络配图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都是在陷于绝境的无可奈何之时。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还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氏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灵帝:一位酷爱做买卖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既然把朝政交给了堪比“爹妈”的宦官十常侍,他自己就不再为这些事情烦心。但他此时还是一个少年,正是贪玩爱动的时候,也不会在后宫里天天睡觉,总要给自己找一些消遣的方式。说起来这位皇帝还很有经济头脑,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买卖。皇帝对做买卖感兴趣,也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本是一个小小亭侯的儿子,属于落魄

  • 韩信被杀一点也不冤?竟然是因为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一生为汉朝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他是西汉第一功臣,也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为后人留下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楚汉之争结束后,功高震主的韩信成了刘邦的一块心病。项羽一死,刘邦马上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公元前201年,刘邦又以谋反为名将韩信诱捕。韩信被

  • 连杀两皇帝一太子?揭秘史上最疯狂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宦官专权,很多人都会想到秦、东汉、唐、明几个朝代,可是,北魏有一个最疯狂的太监,连杀两位皇帝和一位太子,他就是宗爱。网络配图宗爱,出身,籍贯不明,应该好不到哪儿去,否则,也不会吃太监这碗饭。但是,他非常机敏,入宫,从底层干起,被太武帝拓拔焘封为中常侍,并且,一直升到秦郡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成为公

  •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给自己定下工作量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秦

  • 三国孙权君臣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臣子得君主信任,这叫知遇之恩;君臣关系好,这叫君臣契合,用现在的一种新说法,那就是君臣之间这条友谊的小船,就会一直向前,永不翻船。一个国家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显示出它强大的力量,那他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融洽的,臣子必然是得到信任的。三国是个乱世,对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而君主也就能够放手让臣子施

  • 曹操时期三国第一勇将非曹仁莫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手下有个“五子良将”,这让人会联想到戏曲、演义当中的“五虎上将”,由于这些人的确是战功赫赫,再加上话本小说给予他们的戏份要重一些,所以会让人们误认为,这“五子良将”就是曹操手下最勇猛、最能打仗的将领。这些人能够在战将如云的曹操手下成为大将名将,在战争频繁的三国自然不缺乏武力和勇气,否则像华雄和颜

  • 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吃过牢饭的皇帝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的这个道理,既适用于普通百姓,也验证于尊贵帝王。汉宣帝刘询,就是出生后遭遇家破人亡,幼年时经历牢狱之灾,少年时饱受民间疾苦,即位后低调务实,并把西汉王朝推向中兴态势的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刘询(网络配图)

  • 三国逃灭门大祸 马超后代扎根亚美尼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公元211年,马超起兵十万反对曹操,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没想到在近1800年后,记者在亚美尼亚工作期间却遇到了当地一群自称

  • 揭秘历史上唯一被强行逼上龙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诱惑力不知道让多少人头破血流、魂断九泉,演绎了多少了惊心动魄、腥风血雨的政变。可见,他们为了做皇帝,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本是皇位继选者,但又是一位自愿让位,不想做皇帝的人,如此反常之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后赵明帝石勒的次子石弘。网络配图石弘,公元314年出

  • 把杀人当做“行为艺术”来修炼的昏庸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厉王苻生,就不能不说他的残忍。这个把杀人当做“行为艺术”来修炼的昏庸帝王,仅用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几个字来形容,或许还远远不够。他如野兽般演绎的那一幕幕近乎疯狂变态的血腥影像,无时不刻不在挑战着人们承受力的极限,也最大限度的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网络配图不用亲见,仅凭正史留下的简约记载,读来都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