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4/1/16 9:09:2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代李敬芳。

这是描写隋朝大运河的一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大运河开通之后有了许多便捷,但开运河的百姓受了苦,的确开凿大运河工程浩大,免不了需要老百姓出力。

导语: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皇帝,有大臣,是皇权至上的社会,皇帝拥有一切权力,掌握生杀大权。那么既然有皇帝,古人对皇帝的评价也是有好坏之分的,比如开明的君主,没有作为的君主,甚至是暴君。

明君一般会想到李世民,朱元璋等人,没有作为的君王会想到南北宋的历代君主,他们对外的表现过于懦弱。一说到暴君两个帝王就会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纣王和隋炀帝,他们是暴君的代表。

相比纣王的残暴体现在对百姓的酷刑等,隋炀帝的残暴还是有些争议的。隋炀帝杨广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对内唐朝的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都是借用隋朝的,对外他征讨高句丽,征流求等,大显隋朝国威。但有一件事对隋炀帝杨广的争议非常大,他修建了大运河,动用了百万民工为其效力,死伤无数只为下江南一游。

根据历史来看,隋炀帝并非是整条大运河的创建者,他只是把前人们挖掘的河流连接起来。如在秦朝时期当朝者为了押运粮草方面开凿了灵渠,到汉代,魏晋等时候开发了不少的水渠。

隋炀帝做的事情将前人们开凿的水渠连成一片,然后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这条河流就是大运河。将江南运河,沟,通济渠和永济渠四条主要的水渠连接起来,通过施工是它们的水流形成一片,就形成了一条大运河了。通过简单介绍了大运河的来龙去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条河并非全部都是隋炀帝时期挖的,他只是起到了把原本没连通的运河打通的作用。

隋炀帝修建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呢?根据很多历史演义小说来看,隋炀帝杨广或许是受了不少委屈了。在众多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里面,隋炀帝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差,不仅好色而且还挥霍无度,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下江南去看一看琼花。其实这么说实在是太片面了,唐朝后隋炀帝的形象就是一个暴君。

其实隋炀帝杨广纯属是被黑得太惨了,开凿大运河下江南或许是他的目的,但主要目的绝非只是为了看一看所谓的江南琼花。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专家们建议把路线连起来,就知道他不是享乐了。

纵观整条大运河的路线来看,大运河的最北端到达了涿州地区,这个地方就在保定市,如果是为了下江南的话,怎么可能先去北方,这样不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吗?大运河的范围不仅只有江南,而且还把黄河长江还有淮河三处地方连接起来,最西端到达了隋朝首都长安,南端到达了余杭地区。

运河范围如此之大,隋炀帝绝对不是单单为了下一次江南就把大运河向四周扩散。根据当时的隋朝的历史背景来看,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为后续南北水上交通运输提供了方便。

除此之外,根据《隋书·阎毗传》相关记载:“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

说明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军事用途,当时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虽然有所斩获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补给线的问题,需要一条水路向北进军。

当然除此之外,隋炀帝杨广下江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享受到了大运河为他下江南带来的便利,游玩江南也是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而且作为君王而言,下江南体察民情或者游玩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明君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等,他们也同样喜欢外出。

隋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一条运河,大运河或许只是导火线。隋炀帝是一名有作为的君王,但他一切都操之过急了,尤其在军事上,多次对外征讨劳民伤财,搞得民不聊生,外加朝廷的腐败,一条运河有百万民工劳作,漠视民意,为理想不惜百姓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隋炀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只因老爷子说错了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患头痛顽疾,按当时华佗的诊断,是为非药物所医的风涎之症,只有开颅割除风涎之物,方能彻底根除此疾。若按现代医学来诊断,曹操的头痛病,可能是颅内形成了器质性病灶:肿瘤、囊肿、炎症后的斑痕、脑血管病变、也不能排除脑囊虫等病因。当然,曹操若生于当代,去医院做个头部核磁共振,病情便一目了然了。现在,我们就

  • 揭秘历史上唯一一个爱俊男不爱江山的痴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孝天版的《楚留香传奇》里有句歌词唱得好:江山如画却独爱美人。古往今来的许多坏皇帝无不是美人中间摆,江山百姓靠边站,譬如北齐后主高纬、陈后主陈叔宝等等,都是泡妞有方、治国无方,好端端的一座江山被他们整得改了姓。但这些皇帝即使再不务正业,一旦触及自己的皇位,他们还是会拼命反击的。比如高纬同志,一上台就

  • 他灭三国擒三主唐朝癫狂猛将为何全家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网络配图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

  • 探索诸葛亮为什么倾尽国力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正面观点就是以《三国志》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于诸葛亮屡次北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这样说的:“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志向,往大了说他要统一中国,

  • 三国论史:诸葛亮到底有没军事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揭秘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更爱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杨坚,禅位前贵为北周的隋国公;唐高祖李渊世代阀阅,起兵前也是独镇一方的“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

  • 深度解析三国刘禅真是个缺心眼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0月9日消息,世人都讥讽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一直背着昏庸无能、玩物丧志的头衔。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不知道寒了多少读者的心。真实的刘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他真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吗?网络配图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

  • 半信半疑:揭秘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揭古代娱乐圈:唐庄宗竟亲自登台演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自幼喜爱音律,爱看伶人演戏。即位以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亲自登台表演,也不理朝政了,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娱乐圈的人在古代被称为伶人,地位比较低下,不受人们待见。但是,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广大演职人员过着幸福快乐为所欲为的生活,可以说是古代娱乐圈人士的黄金时代。网络配图李存勖自幼喜爱

  • 朱元璋诛杀燕王朱棣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这样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为了给儿子朱标、孙子朱允炆铺路,可谓是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但是他死后仅仅四年,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难道他生前没能料到燕王的危险性吗?显然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