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时期才出现纸张 赵括纸上谈兵一说又是怎么来的

汉朝时期才出现纸张 赵括纸上谈兵一说又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2/29 7:22:35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括纸上谈兵,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纸上谈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的一个成语,网上介绍它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是,《史记》原文中并未提到“纸上谈兵”四个字。

赵括“纸上谈兵”的说法可能源于明清时期的学者,后来经过《上下五千年》这种历史书籍大规则普及,结果让人人误以为这一则成语出现在战国。

一、“纸上谈兵”的关键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说: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对峙,赵国将军廉颇坚守不战,秦相范睢使出了一招“反间计”,派人向赵孝成王说:秦国人不怕廉颇,只担心赵奢的儿子赵括来领兵。

原来这个赵奢是一名和廉颇齐名的将军,在赵孝成王父亲的那个时代,他曾经领兵击退了秦军。赵孝成王正对廉颇“怯战”不满意。听到这个说法,马上决定起用赵括当主帅。

这时候,蔺相如第一个出来反对说:如果大王因为赵括的名声而起用他,那就好比是用胶条封住了琴柱子再来弹琴,这个赵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

这就是所谓的赵括“纸上谈兵”的出处。事实上蔺相如说的不是“纸”,而是“书”。意思是:赵括只是读死书,没有临场作战的经验,不知道变通。结果赵孝成王不听劝阻,坚决要用赵括。

这个时候,赵括的母亲也出来说话了。她告诉孝成王,赵奢本人在世的时候也说过:如果用赵括当领兵,只怕赵国要亡在他的手上。

假如说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做出猜测的话。赵括的母亲其实已经向孝成王举出了实证,证明赵括不适宜领军。

赵母说:从前赵括父亲领兵时,敬重老人。由他亲自送饭、送酒侍奉的有长者十几个。被他当作朋友的共有一百多名,得到赏赐全部分给大家。

但是,如今赵括当上了大将,没有人敢仰视他。他在军队中没有朋友,并且他得到赏赐,只会藏在自己家中。这样的人,他的手下能服他吗?

赵母其实说出了“长平之战”赵括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只是因为他“纸上谈兵”,最关键的地方是因为军队内部失和。

事实上,在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抗击秦军之所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恰恰是因为他得到了军士许历的帮助,并听从了他的谏言。

如今再看赵括,当他领兵的时候,对属下傲慢无礼,谁会全心全意地辅佐他呢?赵母劝说未果,最后请求孝成王说:假如赵括领兵出了事儿,请不要牵连到自己,赵孝成王同意了。结果,当真如赵母和蔺相如所料。

讲完了故事,我们回头来再看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就算尽管赵括兵败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在赵括身上,还算比较恰当。然而,那个时候是没有现代意义的“纸”的。

不过,在《后汉书·蔡伦传》中介绍:“纸”的名字其实来源于更早时期的“缣帛”。它是一种丝织品,在春秋时期就曾被用来写书,当时叫作“纸”,而蔡伦发明的“纸”其实是借用了“缣帛”的名称。

但是尽管如此,“纸上谈兵”四个字的出处,显然不是在《史记》当中。

二、“纸上谈兵”的真正来历

根据一些网友的分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约是在明朝时期逐渐成形的。后来晚清重臣沈葆祯第一次把这四个字和赵括、马谡殷浩房琯、昭远等五人联系起来。这几个人当中,赵括出生的年代最早,最为出名。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这一战结束后,赵括中箭身亡,40万赵军被秦将白起活埋,战况之惨烈简直骇人听闻。

作为这一次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主要责任人,赵括带来的历史教训也是最为惨痛的,因此大家就只记住了他。就是因为他当年“纸上谈兵”,才害死了那么多人。

当然,如今的人不可能都去读清朝大臣的文章。把赵括和“纸上谈兵”挂起钩来的,其实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上下五千年》,作者为林汉达。

这一套书最早出版于1985年,内容做得非常成功。它是运用白话文,通过短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人物和大事件。

每一个章节前面都有小标题,书中还附有插图。赵括出现在这本书的第40个故事里,作者给他拟定的标题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林汉达编写的这一套书至少再版了十二次以上,直到2019最新的版本里面,仍然保留了“赵括纸上谈兵”的章节。只是故事的排位顺序,往后挪了一下。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儿童,大部分是把它和《365夜》以及儿童简化版《西游记》一起当成枕边书来看的。所以赵括就这样被钉死在“纸上谈兵”,一谈就是好多年。

不过严格来说,成语的出处虽然不是《史记》,但是蔺相如指出赵括的行为的确就是纸上谈兵。因此今天许多成语词典在标注这则成语的出处时,依然说它出自《史记》,而不是清朝重臣沈葆祯的某一篇文章。

结语

《史记》相关章节中从来没有直接提到赵括“纸上谈兵”,只是由蔺相如口中说出: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的兵书,并不会临场变通。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成形。先是清朝的沈葆祯,把它和赵括等五个人联系起来。后来再经过《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书的长期普及,最终成形。

但是由于“纸上”一词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中,已经不是单纯地指“在纸张之上”。它可以代指包括缣帛、竹简、纸章、钟鼎和铭文在内的一切文字载体。所以“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

所以,目前大部分成语词典里面,还是将它的出处归结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悲情皇帝晋愍帝司马邺是如何饮恨而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晋灭亡有多惨,西晋王朝,晋鄙死的冤

    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十一月十

  • 荒淫无道:汉灵帝刘宏让宫女穿开裆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女人为什么会肛裂死,大郑宫的秘密是什么荆轲刺秦王,大汉天子3卫长公主腰斩

    汉朝的宫廷女子与后世不同的是都穿着开裆裤,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为的就是让皇帝临幸起来方便,连衣服都不用脱。隋炀帝杨广让宫女穿开裆裤大概就是同样的意图,随时可以让宫女侍寝。汉灵帝刘宏的“灵”在谥法中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汉灵帝确实是个极度追求淫欲的皇帝。灵帝继位之后立宋氏

  • 左宗棠赶走的叛国者白彦虎竟在国外建立中国村坚持说汉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彦虎简介,白彦虎的历史,重新评价白彦虎

    白彦虎(东干语БайЯньху,1830年2月8日-1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他是大荔人)。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乱的回民叛军首逆之一,曾在甘肃、陕西等地对汉民进行大屠杀,并且意图毁坏黄帝陵。后在左宗棠打击下,白彦虎的叛乱势力撤出西北地区逃入新疆,并与俄国

  • 皇太极并未被列为接班人 他是如何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为什么恨大玉儿,为什么皇太极能登位,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登基称帝堪称满清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 皇太极拥有同父异母兄弟16人,表哥、表弟130人。努尔哈赤临死之际,除了大哥诸英已经因为反叛被诸外,其余的兄弟们个个都气势汹汹。而作为努尔哈赤和其死对头叶赫部落献来的叶赫那拉氏的儿子,皇太极血统不正宗,政治不清白。努尔哈赤遗嘱是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制,与皇

  • 惊讶!朝鲜人眼中的康熙皇帝竟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位明君。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幼年登基的万乘之君,还是一个去奢从简、厉行节约之人。不过据野史记载,朝鲜国曾经对康熙皇帝的评价竟是贪财皇帝?这又从何说起呢?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

  • 慈禧因逃难竟将月饼改名为月菜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到过乔家大院吗,古时月饼起义的主角是谁,靖宇老母家月饼

    说起慈禧与月饼,还真是挺有“缘分”的。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化装成农妇,带着光绪和一帮大臣,没日没夜地向西逃去。这一路,走得如丧家之犬,别提多落魄了!可在进入山西后,日子总算多云转晴了。网络配图一来,山西离着京城,毕竟有好一段距离,八国联军就算要攻来,也得一段时间,这让慈禧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二来

  • 明正德皇帝荒唐政令:禁止天下人食猪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不让吃猪肉,朱棣吃了几年猪食,明朝禁止养猪的皇帝

    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取天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避讳制度又重新死灰复燃。皇帝姓朱,关于避讳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猪”字。所以正德时期,便提出所谓的荒唐政令,那这个政令执行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到底有没有让全天下人都禁止吃猪肉了?明朝自朱元璋开始,皇室发生丧事,天下要禁止屠宰。元朝以前中国人很少杀牛,因为牛

  • 修生养性:笑谈康熙皇帝的养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养子之命,养生随笔,康熙之后是哪个皇帝继位

    康熙帝活了69岁,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长寿的了。所以,康熙帝的养生之道很值得人们研究学习。翻阅典籍,发现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不吸烟,不饮酒。康熙帝认为“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所以,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不吸烟,不饮白酒。关于康熙帝不喜欢吸烟一事,资料中有一些故事。网络配图比如,康熙四

  • 楚国有名的暴君楚灵王为何那么喜欢细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国审美情趣,楚王好细腰是哪个楚王,楚怀王为什么那么蠢

    楚灵王芈姓熊氏就,名叫围,是是楚共王的次子。他杀了侄儿楚郏敖后自立为王,即位之后改名虔。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昏君,穷奢极欲无所不用其极,暴怒残忍。他也是楚国的亡国之君,楚国人民受不了他的暴虐推翻了他的政权。民间有楚王好细腰的说法,关于灵楚王为什么好细腰是有一个典故的。图片来源于网络灵楚王希望读书人有着

  • 怜香惜玉:咸丰帝选秀女遭抗拒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陈熙春为什么被送出宫,玉楼春潘才人结局,咸丰帝奕詝怎么读

    清朝皇帝嫔御的主要来源,是选秀女。选秀女每3年举行一次。清制,所有年纪在13至17岁间的八旗满洲女子,都要按年度向户部呈报备案。过了17岁,就算逾岁了,可是,如果女子过了20岁,还未经验看,也不许嫁人。只有经过验看,未被相中,被撂牌子后,才可自由嫁人。网络配图选秀女还有一个记名制度。经过初选而被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