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军事天才吴起的求官崛起之路,有多坎坷?

军事天才吴起的求官崛起之路,有多坎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4/2/7 5:23:03

对战神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位军事天才。然而吴起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他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

只是吴起的为官之路却并没那么顺畅,因为他的声名并不是很好,为了建功立业的所作所为,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让人难以接受

吴起出生于卫国的富户家庭,家累千金,若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应当还是不错。只是吴起并不喜欢平淡的生活,就想建功立业,成不世功名。为此吴起开始四处砸钱之旅

不但毫无用处,更将家产都败光了,同乡之内,败家子等风言风语立刻起来。吴起可是一个听不得别人说他坏话的人,杀了乡邻三十多人,逃到鲁国

先是拜到了鲁国儒家学派门下,拜著名的儒学家曾参为师。然儒家倡导的是和平,反对战争。而吴起却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

虽然是在读儒家学问,吴起却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尝试将儒家学说应用到战争里面去。吴起军事方面的才能,完全是靠自己领悟的,说他是天才并不为过

是以虽然大多数人并不喜欢他,但还是有人能慧眼识珠。当时齐国的大夫田居就极欣赏他,认为吴起将来一定会出将入相,还把女儿嫁给他,托他照顾田家

有了岳父大人的接济,吴起在鲁国的生活总算是好起来了。只是不久,吴起因为奔前程,而未回去为母守丧,按照儒家规矩,这可是大不孝。被曾参直接逐出师门

吴起也不在乎,儒家思想,他本来就不感兴趣,反而自己钻研起兵书战策来。虽然没有上过战争,但就凭着几本兵书,和儒家思想杂糅起来,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兵家学说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两国实力悬殊,鲁国只有挨打的份。但鲁国不想就这般放弃,那么就要找将领

而此时吴起因在鲁国的学宫里参加各种辩论活动,声名大起,虽然都是不好的名声。但他研究兵法,讲起来确实头头是道,此时鲁国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还有一个问题,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还是齐国掌权之人的女儿,自然又少不了他会出卖鲁国的担忧

然而这个机会对吴起来说,是不容错过的。为了让鲁穆公相信他,他直接将自己的妻子杀了

这之后,吴起就得到了他第一次上战场的机会,这一仗,他确实打得漂亮,大败齐国。然而崇尚儒家思想的鲁国,却容不下吴起这样的人

全国上下,都在声讨他,战后不久就被鲁穆公罢去了职务,鲁国,他是呆不下去了。不过另一条路摆在了他面前

正在变法的魏国,广纳贤才,只要有能力都欢迎。吴起没有任何犹豫地就去了。魏文侯对他,也确实早有耳闻

虽然名声不好,但军事才能是实打实的,魏文侯决定用。就在用他两个月后,他就送了魏文侯一份大礼。打败秦国,拿下西河

自此后,吴起便镇守西河边境二十七年,无一败绩,再惨也是平手,乃是真正的常胜将军。也是在河西这里,他提出了军事建设的思想

在他看来,临阵指挥固然重要,但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准备情况和经济情况。是以在军事建设上,他开发水利,储存军粮,编选精锐士兵促成武卒

并且还在边境屯垦,兵士战则为兵,归则为农。正是这些举措,使西河当地仓储丰厚、经济富庶

然而吴起的这一生,并没有在魏国结束。李悝去世后,他没有得到相国之位,得相国之位的商文没几年有去世了。下一位国相公叔痤,却是一个偏狭之人

他非常忌惮吴起的军功,是以当上国相后,绞尽脑汁地想要赶走吴起,最终设计吴起拒娶公主,以谋反罪准备处死吴起

虽然阴沟里翻船,但吴起政治嗅觉还算敏锐,感觉到情况不对,直接跑路了。这一跑,就来到了此生他最后的归宿——楚国

楚国在春秋时期被吴国打到国都又复国之后,虽然还是大国,却与争霸时期的光辉相去甚远。而此时的楚悼王想要有所作为,知道只有变法图强这一条道

吴起可谓是楚国极缺的人才,楚悼王先是派吴起去宛城担任太守,打仗。这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之前所处的魏国

在吴起的指挥下,一直被魏国压着的楚国,总算是扬眉吐气了,多次击败魏、韩、赵的联军

不过仗虽然打赢了,楚悼王却清楚地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变法,楚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魏国参与过李悝变法的武器,自然担任其变法的不二人选

吴起也当仁不让地提出了自己的变法方案:取消世袭的贵族制度;整顿政治机构;统一言论;创办新的军事部队——厉甲兵

吴起的变法,每一条确实都切中了楚国的要害,当然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公元前381年,变法图强之后的楚国挥师北上

同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魏国发生了碰撞,结果楚国的王牌军——厉甲兵,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败魏国,直打到了黄河边上

此战之后,楚国人饮马黄河。诸侯大惊,曾经那个强大的楚国,把长江以南打的天翻地覆的楚国,回来了

吴起变法,真正的使楚国再次崛起,然而吴起变法,同样存在着问题。他的变法,主要着眼于中央威权和富国强兵,对奴隶制经济制度却并未触及。是以这次变法,没能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

而变法历来都是旧贵族和新法之间的利益之争,吴起变法又并未收回旧贵族阶层的私人武装。早就看吴起不顺眼的旧贵族们,在楚悼王去世后发起兵变,追杀吴起

吴起被吓得直接躲进了楚悼王的棺材,最后和楚悼王的尸体一起,被射成了筛子,结束了他这颇有争议的一生

从卫国到鲁国,再到魏国,最后又来楚国,吴起一生都在为建功立业奋斗,以至于做了很多有违伦理之事

但无论吴起的为人如何备受争议,他的政治军事之能,都是无可争议的。这一生,吴起可以说是用命全了他的功业,战国时代的楚国,自此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母亲过寿,清廉的海瑞上街买了二斤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清官,很多人会想到包拯。包拯是北宋名臣,北宋之后呢?论知名度,那就一定是明朝的海瑞了。海瑞是明朝中后期的清官,先后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出生在明正德年间,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在嘉靖年间参加乡试中得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来又到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任知县;隆庆时期,外放应天巡抚,成为朝

  • 刘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身穿龙袍却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刘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虽说是男尊女卑,但也诞生了不少杰出女性,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光辉一笔。尤其是皇宫后妃,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临朝称制,掌握国家生死存亡之大权。比如秦朝的赵太后,汉朝的吕雉,唐

  •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响应了哪位农民起义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黄巢(820年~884年),字号不详,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这么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这么不堪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虽然还有人支撑着,但由于人才凋零,以至于在姜维北伐时期,不得不继续让年迈的廖化作为先锋出战。要知道廖化上一次出场,还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当时他是作为关羽的主簿存在的,此时距离樊城

  • 陈亮:南宋坚定的北伐人士之一,被后世所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陈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陈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一生忧国忧民,为了家国前途身心俱疲,他一生正气却总被奸臣陷害,导致前后两次入狱。不过陈亮并没有放弃,他在51岁时参加科举并且高中状元,终于可以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只是陈亮常年忧患

  • 霍嬗被汉武帝带去封禅不久就去世了 这事和汉武帝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霍嬗之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名将霍去病曾有一子名曰霍嬗,据说在霍去病死后,霍嬗被汉武帝带去泰山封禅,结果刚从泰山回来没几天,霍嬗便去世了。为此人们对霍嬗的死大加猜测,认为是汉武帝做的手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

  •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标的生母是谁?不是马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标。其实之所以有朱标、朱棣非马皇后儿子的说法,究其原委,出自嘉兴人沈若霖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所著的《南京太常寺志》。当然除了《南京太常寺志》,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人证。比如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经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探访明孝陵享殿,证实了成

  • 说说汉宣帝和许平君的爱情故事 汉宣帝对许平君到底有多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宣帝和许平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宣帝刘病已一生立过3位皇后,其一是“罪人之女”许平君,其二是“权臣之女”霍成君,其三是“克夫之相”王皇后。照理说,刘病已虽做了皇帝,但他之前一直在掖庭生活,在朝中毫无根基。大将军大司马霍光权力大到能废黜皇帝,在朝

  • 刘璋在刘备攻占城固后,他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益州牧刘璋的下场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提到刘璋,很多人 最先想起的便是曹操的点评:“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诸葛亮也点评“刘璋暗弱”,因此 这才把刘备的下一个发展战略目标拟定为刘璋。实际上刘璋那时候都不觉得自已能变成乱世英豪,因为他连张鲁都打不过,刘

  • 寿王李瑁,他的一生有多戏剧性?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寿王李瑁,他的一生有多戏剧性,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原名李清,母亲是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加上他天资聪颖,所以少年时深得玄宗喜爱,7岁被册封为“寿王”,9岁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17岁加开府仪同三司。如果日子就这样下去,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