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难之役时朱棣能赢的真相是什么?与朱允炆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时朱棣能赢的真相是什么?与朱允炆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1/16 17:45:05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允炆削藩后,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朱允炆的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在此基础上,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回顾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不仅依赖于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也和朱允炆的妇人之仁存在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朱允炆不愿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结果坑死了自己。

首先,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而建文帝朱允炆所在的明朝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在很多人看来,朱棣根本无法抵挡朱允炆的进攻。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朱棣越战越勇,势力越来越大,反而是朱允炆这边,不断损兵折将,最终士气丧失,被朱棣攻入了都城。对此,在笔者看来,朱棣之所以能战胜朱允炆,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不愿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即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也即不要让他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对此,《明史》中记载:“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

比如在靖难之役的东昌之战中,朱棣亲自率军冲锋,结果被盛庸的大军被重重包围,燕军前来救援,终于朱棣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但大量燕军军士被预先布置的火器剑弩所伤,张玉则战死。在这场战役中,燕王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因此,明朝将士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在得知这一情况,也即知道自己握有“免死金牌”后,朱棣自然是有恃无恐,一度单骑殿后,让明朝将士无可奈何。长此以往,明朝将士的士气,无疑受到了打击,也即战场上失利的话,很可能要受到朝廷的惩罚,但是,赢得了胜利,却不能击杀朱棣,这显然是左右为难了。

进一步来说,不管建文帝朱允炆心理是怎么想的,只要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样一句话,燕王朱棣就可以化身常山赵子龙,南征北战,不仅没有性命之忧,还没有重伤的风险。对于朱允炆来说,很可能是真想杀了燕王朱棣,但是,他不愿意下达杀害朱棣的命令,也即不愿意背负骂名,所以给出了“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换而言之,建文帝朱允炆最想要的结果,应该是不能活捉朱棣,最好让朱棣战死沙场。但是,明朝的将士,自然不是傻子,因为朱允炆的态度,谁杀了燕王朱棣,不仅不会立功,反而会被问罪,以此彰显朱允炆对于叔父被杀的“悲痛之情”。况且,在靖难之役,还存在朱棣和朱允炆讲和的可能,这更让手下的将士投鼠忌器了。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正如曹操所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怕背负骂名,那么,曹操就不可能一统北方中原,奠定曹魏基业了。因此,就建文帝朱允炆来说,恰恰没有曹操这样的心态,也即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不够果断,顾虑太多,最终葬送了良好的开局。当然,朱棣之所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也和朱允炆的用人问题存在直接的关系。虽然朱元璋确实没有为朱允炆留下多少人才,但是,换帅李景隆等操作,确实凸显出朱允炆不会用人的一面。作为朱元璋器重的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缺乏历练,这和久经沙场的朱棣,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越战越勇,朱允炆则越来越慌乱,乃至于走向了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野心那么多都没有称帝 曹丕接班后为什么称帝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和曹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都不敢篡汉称帝,他的儿子曹丕却敢呢?说起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世人对其的争议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曹操是奸臣,有人又说曹操是英雄,但不得不说曹操的实力是让人毋庸置疑。他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成功地一统了中国的北方,在

  • 钟会如果造反成功在成都自立,姜维能杀掉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钟会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和邓艾共同灭蜀。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一共三路大军,以镇西将军钟会为主力,率兵十万,征西将军邓艾和诸葛绪分别率军三万,魏军浩浩荡荡,杀奔益州。当姜维和钟会鏖战,将钟会十万大军紧紧阻挡在剑阁之时,没想到,邓

  • 庞德的武力值真的是超一流吗 庞德有没有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庞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庞德武力值水平如何?庞德真的很厉害吗?庞德的武力值属于承上启下的水平。如果把庞德划分在超一流高手的序列,那么他就是底部水平;如果把他划分在一流高手的序列,他就是顶尖水平。首先,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庞德究竟是超一流高手还是一流高手?我

  • 关羽如果成功逃脱回到蜀汉的话 刘备还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关羽和蜀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若成功逃脱,回到蜀汉东山再起,刘备最后能一统天下吗?很多读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蜀国的灭亡的源头就是关羽丢失了麦城,然后被人杀害,随后张飞和刘备也没有为他成功报仇就死去了,即使蜀国有诸葛亮的坐镇与管理,有赵云的拼杀与

  • 秦武王赢荡是为什么样的君主?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谥号为“武”的君主屈指可数,且个个英武不凡,在南征北战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刘裕等,都是上马安天下,下马安天下的君主。但是,就秦武王这位谥号为“武”的

  • 隆中对指出荆州的重要性 刘备为什么不派诸葛亮去镇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荆州是刘备来说如此重要,刘备为什么不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遭孙权背刺丢失荆州,不仅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决定了鼎足三分的战略格局。而荆州作为刘备集团“隆中对”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为什么不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呢

  •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曹操最后为何要杀孔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和孔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孔融是怎么惹到曹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孔融,作为孔子后裔和少年天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谢幕”却是不幸的,他最终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

  • 古代受封侯爵都有哪些方式 主要被封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古代侯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一般都有什么人才能获得侯爵,受封主要方式是什么?唐代诗人李贺有句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古代,能够被封为侯爵,既是无上的荣光,也意味着自己以及后代的荣华富贵。那么,一般都有哪些人会被封为侯爵,又都是由于什么原

  • 岳飞的尸体在哪里?真的被埋在九曲丛祠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朋友都特别想知道岳飞的尸体在哪里?真的被埋在九曲丛祠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岳飞是宋朝时期一个最有名的忠臣,更是满怀热血替国杀敌,眼看就要收复失地大功告成,谁知却被奸臣贼子陷害。而当时的皇帝赵构竟然也连续下12道命令。逼回岳飞,不甘心且无奈的岳飞被召回京,没有与

  • 韩信当初发迹之后 韩信为何没有杀当年的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韩信和屠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屠夫当初羞辱过韩信,韩信发迹后为何不杀当年羞辱自己的那个屠夫?韩信是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兵仙和战神。然而早期的韩信却非常潦倒,连自己都养不活,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为此受了不少白眼和讥讽。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