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为何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为何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81 更新时间:2024/1/17 1:57:36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国”。他就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徽宗。

在赵佶继承皇位之前,变法派后期领袖、宰相章惇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建中靖国年间的宋徽宗的确曾经是想要励精图治,并不是后来的样子。这一阶段,他平反冤狱,窜逐奸佞;选贤任能,惟才是举;广开言路,察纳雅言;无偏无党,反对党争,大有中兴之主的气象。特别是在御人之道上,他前逐宵小,后纳忠直,将以大惇小惇(章惇、安惇)、大蔡小蔡(蔡京、蔡卞)为代表的臭名昭著、心怀叵测的一大批奸佞之辈赶出了朝堂,引进了韩忠彦、李清臣、黄履等一批正直之士,还为文彦博王珪、司马光、吕大防等33人恢复了名誉。

可这个“小元祐”的局面并没有保持多少时间,北宋的政局就开始向倾覆的边缘滑去了。其标志就是大奸蔡京的复出。蔡京这次复出,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右相曾布出于反对左相韩忠彦的政治需要,但更为主要的还是宋徽宗对于蔡京的好感和利用。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起居郎邓洵武看准了宋徽宗已经坐稳了皇位,意图有所“作为”的心意,首创绍述宋神宗功业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尚书右丞温益的支持,并为宋徽宗所欣然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中立政策,改为崇法熙宁之政。宋徽宗需要借重蔡京的才干和行政能力,以及他作为“变法派”的出身,来一改元祐之政。于是,半年多的时间内,蔡京从被贬谪之地回到了朝廷的中枢,并一跃而成为了宰相,再过半年,蔡京更升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相。从此开始了以宋徽宗、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

蔡京升任首相后,立即在宋徽宗的授意下,打着“绍述”宋神宗改革事业的旗号,开始了打压元祐党人,变更元祐条法的所谓“崇宁变法”。首先,仿照熙宁年间设置三司条例司的体例,在尚书省设置讲议司,由蔡京亲自兼任提举。崇宁三年,在显谟阁(神宗御书阁)为熙宁、元丰功臣绘像,以王安石配享孔庙;政和三年(1113年)又追封王安石为舒王,以之标榜蔡京作为王安石改革事业的“继承人”,是货真价实的“新党”,而将收括民脂民膏的行为都称之为“新法”。其次,利用讲议司作为党同伐异、打击异己的工具。其标志和最大的功业便是树立“元祐党人碑”。

崇宁元年九月,经过宋徽宗的同意,蔡京将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位元祐及元符三年恢复旧法的官员登记为元祐奸党,由宋徽宗御笔亲书刻石于端礼门。已经死了的削去官衔,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通过详定元祐党籍,正直的官员几乎全部被排挤出朝,而蔡京的同伙却步步高升,一举把持朝政。以蔡京为首的这个奸邪小人的集团,被时人称为“六贼”,内有: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其中蔡京和王黼先后任过首相或太师、太傅,总领朝政,他们把持中枢,依靠宦官童贯、梁师成,以朱勔、李彦为爪牙,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逢迎宋徽宗的心意,无恶不作。一方面,引导宋徽宗尽情享乐,营造艮岳,大兴“花石纲”。一方面,在朝中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在地方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但即使如此,宋徽宗对蔡京仍然隆恩深重。其间,蔡京也曾遭弹罢相,但很快就又复相。

但是无论徽宗对蔡京如何信任,他们的关系也是君臣,蔡京仍然是皇帝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至高无上的权利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对臣僚可以任由兴废,任意升降。蔡京既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更没有反抗的能力。在统治核心决策层搞平衡,任用政见不同或不同派别的人同时或轮流执政互相牵制,是历代统治者巩固政权皇权的政治策略和有效经验。宋徽宗也是如此。他的御人之道便是对大臣今日用,明日免,即使蔡京也不过是他的工具罢了。但正是因为宋徽宗对蔡京的强有力支持,才会使蔡京有恃无恐。所以,宋徽宗失政和蔡京有很大关系,但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他并不一定起决定性作用。对北宋亡国,应当负主要责任的还是宋徽宗本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葬身火海只为做汉家皇后:解密一代奇女子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父亲政治路上的一块铺路石,也成了可怜的牺牲品,她的父亲为了篡汉,把女儿嫁给了汉朝的皇帝。她是汉家天子尊贵的皇后,也是汉家窃贼亲生的女儿,她是平帝贞烈的爱人,也是父亲悲惨的弃物。一个被政治阴谋吞噬的悲惨女人,一个试图抗争却无力控制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她历经丧夫之痛、寥寂之苦、国亡之愧后葬身火海,只

  • 解密:奸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背后的历史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

  • 孟古青如何当上皇后的?又为何被顺治废贬为静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顺治皇帝福临很出名,因为他的一生最宠爱一个妃子董小宛,并且不爱江山,毅然出家。他的皇后是孟古青,孟古青原本是顺治帝的皇后,可是却被废了,贬成了静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她的品德不够,不适合做皇后?还是由于董小宛给她使坏?还是因为孟古青不能够讨孝庄大玉儿的喜欢?还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孟古青是如何嫁给

  • 戚继光选兵为何不要伶俐人?戚继光如何选兵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他招兵是有标准的:凡是那些脸皮白净、行动伶俐、看见官府的人也毫不顾忌的人,都不要。因为这些人都是城市的油滑之徒,关键时刻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古往今来,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难。特别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难。最痛苦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一群猪队友,那种无力吐槽、无处哭诉的感

  • 揭秘:长孙无忌凭什么能成为凌烟阁上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部以初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都不能落下一个人——长孙无忌,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朝功臣济济,唐太宗图形于凌烟阁有特殊贡献的共有24人,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是开国功臣。长孙无忌不但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且受托辅佐高宗,成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功垂唐室 玄

  • 揭秘:董鄂妃为何对顺治帝有如此强的吸引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董鄂妃和顺治帝,顺治对董鄂妃有多痴情,顺治为啥喜欢董鄂妃

    董鄂氏的一生可用“红颜薄命”四个字概括,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话题……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顺治在世时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却是在去世后追封的。她的身世、她的得宠以及顺治在她去世后的出家之念, 都给她短暂的生命增添了令

  • 清宫皇后:清朝27位皇后里谁14岁就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育最多的妃子,清宫剧清朝,杨贵妃为什么不能生育

    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光绪帝,共有27位皇后。努尔哈赤有1位,即孝慈皇后。太宗皇太极有2位,即孝端皇后、孝庄皇后。顺治帝有4位,即废后、孝惠皇后、孝康皇后、孝献皇后。康熙帝有4位,即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雍正帝有2位,即孝敬皇后、孝圣皇后。乾隆帝有3位,即孝贤皇后、乌喇那拉皇后、

  • 一代名妓李师师:“宁为青楼女 不作帝王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师师的结局,上李莫愁,一代名相陈廷敬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鸡鸭成群”的年代,随便走在一条街上,几乎都能看到那些亮着粉红色灯光的小型娼馆。在今天,那些有点姿色或者姿色皆无的女人,只要她们愿意,谁都可以从事这个日进斗金的职业。从“革命不分贵贱”的角度来看,我们没有权利鄙视人家——天赋人权自由择业嘛,但若是拿她们跟她们的前辈比较一下,咱就有了鄙视她们的

  • 三国历史中本领最不该被忽略的十大将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史三国十大谋士,九大本领,十大能力

    提到三国将领,人们往往只记得关张赵马黄、张辽、徐晃、甘宁、邓艾等演义中精彩描写的人物,实际上,三国时代以下这些将军的本领绝对不该被忽略:一、贾诩贾诩,字文和,凉州武威姑臧人。演义中并没有对他有过多大扔描写,只在曹丕争嗣时才从侧面描写了他。其实,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小的时候,因为他才高智广,所以被人孤

  • 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何却成为固守工事的缩头乌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马将军指的是哪位人物,诸葛亮石头阵困住了谁,公孙瓒为什么送赵云

    说起公孙瓒,有个很威风的绰号,叫“白马将军”。当时的幽州,范围广泛,大致在现在的河北、辽宁一带。游牧民族如乌桓经常突袭汉朝边疆,劫掠人口财物。乌桓人擅长骑兵,来往如风,让以步兵为主的汉王朝很痛苦。当时公孙瓒担任幽州守将,敢打敢拼,每次敌军来临,都大声呼喊,热血沸腾,率领士兵奋勇作战,如同是进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