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是谁 他为何让诸葛亮平步青云又咬牙切齿?

法正是谁 他为何让诸葛亮平步青云又咬牙切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4/1/10 7:53:34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

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

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

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

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东山再起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

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

那时诸葛亮的职务是军事将军,署刘备之府事。刘备外出时,诸葛亮负责“足食足兵”。也许当时成都城里本来就缺兵,城内治安力量匮乏,外派军队恐怕会引起后方混乱。

而且,即使汉中战役赢得胜利,主要的功绩也算不到诸葛亮的头上。此时出兵,相当于是在帮法正的忙啊。

从事后来看,诸葛亮的这一招确实是一步昏招,不但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反而反手取刃,给别人留下了把柄和口实。

总结起来,一向给人胸襟坦荡之印象的诸葛亮,这一次出招至少有两点错误:

一,口是心非。

之前蜀汉有人希望诸葛亮出头惩戒法正,但诸葛亮则说“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非但不同意,还把法正夸了一顿。但话音未落,他就在背地里出手了。

二,时机不当。

当时法正在前线和曹军作战,是为了帮老大刘备打江山,并非干私活。这时诸葛亮留守后方,对前线的法正耍小动作很不可取。说小了是公报私仇,说大了,就是耽搁了刘备的江山社稷,罪莫大焉。

如果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要调动人马非得有蜀郡太守留在成都,那为何刘备决定带法正出征时,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后也不提,偏偏在刘备“急书发兵”之时提出。这同韩信有何区别?难道不是逼宫之举么?

因为口是心非,因为时机不当,最终诸葛亮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按照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吃这个暗亏吗?

所以,当法正帮刘备打下汉中之后,法正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诸葛亮呢?非但没有获得任何晋升,反而引起了刘备更大的疑心。

而那个杨洪在当了几天蜀郡太守后,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就转为了“益州治中从事”。可见法正回来之后就发起了反击。但在刘备死后,诸葛又将杨洪抬了出来,“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杨洪从刘备时期的默默无闻,到诸葛时期的“外统都畿”的蜀郡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

当然,杨洪确实很有能力。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了提拔他不惜得罪刘备和法正这两大巨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诸葛亮为什么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呢?

因为在那几年是诸葛亮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年。无论是在事业上,在爱情上,在家庭上,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我们分开了好好说说。

首先,在事业上,大家已经知道,法正的风头完全盖住了诸葛亮。而就在汉中战役打响的同时,诸葛亮又接到一个坏消息:鲁肃死了。

鲁肃死就死了吧,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吗?当然,对诸葛亮的打击犹如釜底抽薪。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联合东吴打了一场赤壁大战。而在东吴方面,也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就是鲁肃。而鲁肃一死,诸葛亮就失去了和东吴联合的纽带。他赖以生存的最大功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事实也确实如此。鲁肃死后没多久,孙权就派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在大干了一场。诸葛亮“孙刘联合”的心血也毁于一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蒙是怎么死的 吕蒙是否死于关羽亡魂索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之死《三国演义》里名将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宁、庞统、黄忠、徐晃、 张郃等。其次,有各种死亡,忧死如诸葛亮、陆逊;气死如周瑜、王 朗;战死如夏侯渊、典韦;被斩如吕布、关羽;被刺杀如孙策、张飞; 自杀如荀彧、姜维。但有一个人的死却非常蹊跷,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因出身年月不吉被父亲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孟尝君,齐国人,姓田名文,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爷爷齐威王,伯父齐宣王,他老爸田婴是齐国的总管,丞相。这来头不算小吧,可偏偏他就生不逢时。啊?什么意思嘛,难不成他家遭灭顶之灾了?呵呵,非也。要说呢,也只能怪他出生的点儿太背了。有朋友该说了,这娶媳妇挑日子、看时辰,这生孩子嘛,可是个风火事儿,等不得点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三次落榜,最终他离开京城。1868年,当他以陕甘总督的身份来

  • 贤臣李贤:大明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治世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大明最著名的重臣,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显然,“夺门之变”只是一撮小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英宗不明就里,将他们视为“功臣”,最终被他们把持了朝政。还好,有一个人最终戳穿了整个阴谋

  • 南朝皇帝陈霸先:屡次跟错领导为何还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陈霸先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他却胸怀大志,捕鱼时都不忘带上兵书,一有空就练拳脚,之后就越混越好,受到各个老板的重视。梁武帝的侄子就很赏识陈霸先,让他在自己的公司做事,当然,职位待遇也都很不错。不过,梁武帝的这个侄子并不是陈霸先的直系领导,陈霸先的领导是北魏降将元景仲。当时,靠造反起家的

  • 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为何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

  • 葬身火海只为做汉家皇后:解密一代奇女子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父亲政治路上的一块铺路石,也成了可怜的牺牲品,她的父亲为了篡汉,把女儿嫁给了汉朝的皇帝。她是汉家天子尊贵的皇后,也是汉家窃贼亲生的女儿,她是平帝贞烈的爱人,也是父亲悲惨的弃物。一个被政治阴谋吞噬的悲惨女人,一个试图抗争却无力控制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她历经丧夫之痛、寥寂之苦、国亡之愧后葬身火海,只

  • 解密:奸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背后的历史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

  • 孟古青如何当上皇后的?又为何被顺治废贬为静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顺治皇帝福临很出名,因为他的一生最宠爱一个妃子董小宛,并且不爱江山,毅然出家。他的皇后是孟古青,孟古青原本是顺治帝的皇后,可是却被废了,贬成了静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她的品德不够,不适合做皇后?还是由于董小宛给她使坏?还是因为孟古青不能够讨孝庄大玉儿的喜欢?还是由于政治的原因?孟古青是如何嫁给

  • 戚继光选兵为何不要伶俐人?戚继光如何选兵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他招兵是有标准的:凡是那些脸皮白净、行动伶俐、看见官府的人也毫不顾忌的人,都不要。因为这些人都是城市的油滑之徒,关键时刻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古往今来,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难。特别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难。最痛苦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一群猪队友,那种无力吐槽、无处哭诉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