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如何评价赵光义?他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

后世如何评价赵光义?他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2/1 4:00:48

赵光义,即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次年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此后他两次攻辽却都遭失败,便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鼓励农业、扩大科举,改变了重武轻文的陋习,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于永熙陵。

主要成就

政治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党项政权间的战争频发。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赵光义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赵光义两次北伐的失败。

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

外交

赵光义在处理民族外交问题上,先由“备边通好”转向“图制契丹”,再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由“联夷攻辽”转向“修德以怀远”。

北宋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战争。赵光义及群臣从战争的现实中逐步改变了对辽策略,从战略进攻完全转为战略防御,并采取了若干较为有效的防御措施。同时,又积极主动去谋求对辽和平。

文化

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年间下诏,组织人员修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赵光义开创升平诗歌之后,在宋代皇族和大臣中得到积极的响应,形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光义本人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赵光义喜好书法,善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赵光义亲自题写的。

宗教

赵光义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万余人。赵光义在位期间,大建佛寺,在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等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寺院。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赵光义敕令内侍张廷训主持重修五台山上的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等10所佛寺,并铸造金铜文殊像,安置于真容院。同年,赵光义诏令峨嵋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诸寺,又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达62吨,供奉于白水寺,也就是万年寺。

赵光义积极赞助佛经翻译事业。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他在东京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以来中断了一百七十年之久的佛经翻译工作。由于宋太宗奉佛,西域、天竺僧人携带经文来到汉地者络绎不绝。其中天竺僧人法天、施护、天息灾,都曾在宋太宗开设的东京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活动,并御派汉地僧人法进、常谨、清沼等人充任笔役,协助译经。

历代评价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田况:太宗皇帝以亲邸勋望,绍有大统,深惩五代之乱,以刷涤污俗,劝人忠义为本。连辟礼闱,收釆时俊,每临轩试士,中第者不下数百人。虽俊特者相踵而起,然冗滥亦不可胜言,当时议者多以为非古选士之法。

郭青螺: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还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毛泽东: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②不择手段,急于登台。③赵匡义小人之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在历史上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在历史上感情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057年,19岁的苏辙和哥哥苏轼一起参加礼部会试,兄弟两个都进士及第,被置于高等,苏轼名列第一,苏辙虽然没有哥哥的成绩好,但也名登五甲。这次进士考试之后,两兄弟并没有马上步入仕途,因为他们收到了母亲故去的消息,马上陪同父亲

  • 宋太宗赵光义:北宋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赵光义,即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次年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此后他两次攻辽却都遭失败,便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鼓励农业、扩大科举,改变了重武

  • 历史上朱高熙是什么人?他最后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下场最好的人及家族,康熙第九子胤禟的下场,历史上信佛的人的下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一直都是聪明人的座右铭,能够明哲保身,及时止损的人才能活的长久,活的舒适。而那些不懂得审时度势, 不长脑子,一意孤行的人,最终获得的下场往往惨不忍睹。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

  • 历史上宝庆公主的驸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赵辉,直隶江都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女宝庆公主之夫。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而皇族也是作为顶层阶级的存在。因此,倘若一个人能够迎娶公主,便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迎娶公主虽然能够为一个人带来富贵和地位,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公主

  •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做出了哪些贡献?担任的是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表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

  • 历史上海昏侯刘贺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海昏侯刘贺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南昌发现的西汉海昏侯墓,其墓主正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海昏侯墓的发现,使这位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是西汉长安皇宫的主人,怎么会被葬在远离长安千里之遥的南昌,这位汉废帝到底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

  • 历史上何曾是什么人?他在西晋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何曾,西晋大臣,开国元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曾因道德高尚而出名,所以他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猛打道德牌。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据说娶妻后都特别克制自己,连自己的妻子都不怎么碰,夫妻之事也很严谨。从小朋友到成年人,不追求某些娱乐上的享受,跟妻子见面都正襟危坐。吃饭

  • 明朝皇后王喜姐:得不到皇帝宠爱却稳做42年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代皇后,明神宗原配夫人王氏,在歷史上的名气不大,以至于现存史籍中,很难找到她的名字,在《明史‧后妃传》中,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她的一生。在余姚歷史名人录里,才得知她的名字叫做王喜姐。然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女人,其「母仪天下」的时间,却超过了歷朝歷代所有皇后。王喜姐,生于京师,祖籍浙江余姚,

  • 苏秦和张仪是否是同一时期?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按照《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师兄弟。苏秦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于是找到《阴符》,进行研究。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于是,苏秦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

  • 天子遇上枭雄:崇祯也有败笔,李自成也有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历史的成败得失、历史人物的命运,离不开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成功者是天命所归,失败者是命中注定,这种判断一直延续到今朝,满人入关,不仅是汉族,也是中华各民族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痕。崇祯灭阉 明朝的皇帝到了后期依靠太监保持明朝权利的平衡,阉党和东林党互斗才能保证皇权不旁落,可以说太监就是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