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单于冒顿是怎样调戏吕后的?弑父的匈奴单于冒顿

单于冒顿是怎样调戏吕后的?弑父的匈奴单于冒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2/5 20:45:55

导读:刘邦死后,冒顿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信调戏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世界历史中,匈奴是最早横跨欧亚大陆,对中国、波斯、罗马三大帝国都造成过威胁的游牧民族。尽管匈奴很早就活跃在中国北部,但其民多以氏族部落的形式散居,事迹多已不可考。

秦朝统一天下后,曾经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河套地区,十余年间匈奴都没有对中原构成任何威胁。直到冒顿单于的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改变。

冒顿夺权

冒顿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阏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后来,便想害死冒顿,另立太子。于是他就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当了质子。

冒顿原以为这是父亲给自己立功的机会,就乖乖地去了。哪知道,冒顿刚一到月氏充当人质,头曼就发动了针对月氏的战争。月氏国大怒,便想杀掉冒顿。冒顿提前得知消息,偷了月氏的好马,一路狂奔,侥幸逃回匈奴。

头曼一看冒顿居然能虎口逃生,是个勇壮之士,就让他统领了一万骑兵。头曼兴许此时已经打消了废冒顿立幼子的想法,准备重用自己的这个儿子,可冒顿回匈奴以后,经过分析调查,发现头曼送自己去月氏原来是个阴谋,便有了报复之心。

冒顿制作了一种响箭,他对自己的骑兵说:“从今往后,凡是我响箭所射的地方,你们都要去射,否则,立斩无赦!”冒顿说完便去打猎,有不跟着冒顿响箭所射目标射箭的士兵全部被杀死。于是没有士兵不敢不听他的话了。

但这还不能令冒顿满意。不久,冒顿用响箭射向自己的马,有的士兵想到这是冒顿心爱之马,没敢跟着射,冒顿便把这些人杀了。过了几天,冒顿忽然把响箭射向了自己的爱妻,这下身边好多人都不敢跟着射了,冒顿毫不留情,又把这些人统统杀掉。如此一来,士兵们再也不敢不听冒顿的号令了。

几日下来,冒顿训练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不过冒顿不放心,还想检验一下。他就在一次打猎时,用响箭射向了头曼单于的一匹爱马,士兵们毫不犹豫,全都射向了那匹马。冒顿见状,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批士兵已经可以帮助他完成他想完成的任务了。

一天,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外出打猎,刚到郊外,冒顿便用响箭射向了头曼单于本人,身边的士兵也都一齐射向单于,头曼单于登时毙命。紧接着,冒顿率领手下人把那个过去差点夺权的弟弟及其母亲全部杀死,把不听从自己的大臣也都全部杀掉,冒顿自立为单于。

称霸草原

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之后,邻近的东胡便想试试这小子的能耐,于是强大的东胡派来使者索要头曼生前的一匹千里马。冒顿问大臣的意见大臣纷纷表示这是匈奴的宝马,不能送。冒顿却说:“都是作邻居的,咱们怎么能吝惜一匹马呢?”就答应了使者。

东胡得了宝马以后,以为冒顿害怕自己,便又派来使者索要冒顿身边的一位阏氏。冒顿询问大臣的意见,大臣都愤愤地表示不能送,请求单于派兵教训教训东胡,但冒顿却说:“都是作邻居的,咱们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就又答应了使者。

东胡王得到美女后,日益轻慢匈奴。过了一阵,东胡又派使者索要匈奴和东胡之间一块一千多里的无人地带,冒顿又询问群臣。有的臣子鉴于前两次经验,便说:“那是无人地带,东胡想要就给他们吧。”哪知冒顿听后大怒,言道:“土地乃国之根本,怎么能随随便便送人!”接着下令斩杀刚才答应给土地的大臣,旋即跨上战马,号令国人攻打东胡,有敢后退者就杀!

东胡王一直没把匈奴放在眼里,毫无戒备,直到兵临城下,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冒顿软弱的假象蒙蔽了,然而为时已晚,东胡被冒顿彻底消灭,民众、牲畜和其他物产全部被掳走。灭掉最大敌人之后,冒顿乘胜发兵,向西赶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又收复了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占领了汉朝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一系列的征伐,北方各族无不臣服匈奴,至此,冒顿雄踞大漠南北,直接威胁中原。

匈奴,也因为冒顿单于,迎来了其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白登之围

冒顿似一只贪婪的狼王,吞噬北方后,便打起了汉朝的主意。

当时汉朝刚刚安定,刘邦将韩王信迁徙到北方,加强边防。谁知韩王信经受不住冒顿军队的轮番冲击,竟然投降了匈奴。匈奴得到韩王信的军队,便继续南下,围攻太原。

刘邦听闻,连忙派出三十二万大军,亲自带兵还击。正巧赶上了寒冬,大雪纷飞,刘邦的士兵全都忍受不了,不少士兵都冻掉了手指。冒顿得知这个情况,料想刘邦一定准备速战速决,便将精兵藏起来,假装战败逃跑,引汉军追击。刘邦看到匈奴后撤军队中大多是老弱病残,就全力追赶。

刘邦追到平城的时候,后面还有许多汉军步兵因行走缓慢而没有赶到,就在刘邦等待的工夫,冒顿忽然率领精锐骑兵发起猛攻,将刘邦团团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上。落后的步兵赶到时,已经不能和刘邦取得任何联系了。

“白登之围”在后世看来是影响汉匈未来国运走向的关键之战,也是匈奴帝国离杀汉朝皇帝,称霸东亚的目标最近的一次。

冒顿派出东南西北四路骑兵冲击汉军,一时不能攻下。刘邦被围困七天七夜,士兵“七日不食,不能彀(音同“够”)弩”。后来,刘邦听从陈平的建议,派出密使贿赂了冒顿的阏氏,由阏氏在冒顿耳边吹了吹枕边风。冒顿考虑到汉军叛将没有如约会师围剿,担心自己被刘邦算计,就听从了阏氏的建议,打开了包围圈一个小角,放走了刘邦。

汉朝从此开始惧怕匈奴,于是便主动求和,以和亲安抚匈奴。

调戏吕后

汉朝一心和亲,但是冒顿心有不甘,他一手接收汉朝女子,一手不断骚扰匈、汉边境。汉朝虽然恼怒,但是无可奈何。

刘邦死后,冒顿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信调戏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这封信原封不动地记录在《汉书》里,可见这一事件对匈汉外交关系的影响。信中的话说得很含蓄,但是极具暗示、挑衅的意味。一个民间女子在此情境下,尚且羞恚难当,何况母仪天下的吕后。吕后看过信后,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气的要杀掉匈奴来使,发兵匈奴。后来还是季布百般劝阻,称匈奴就如同禽兽,不值得为他们的话动怒。吕后这才冷静下来,给冒顿回了一封信,写道:“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诚惶诚恐,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已脱落,走路也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国没有做错什么,还请单于宽恕。”然后还送给冒顿车、马等礼物。

冒顿收到信一看,汉朝不但不动怒,还颇为谦逊,觉得对手吕后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就暂时收敛起来,回赠礼物,正式答应和亲。

其实冒顿一直没有打消挺进中原的想法。吕后死后,他还多次骚扰汉朝,只是再也没有“白登之围”那样的机会了。

公元前174年,冒顿去世,“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北方最勇猛的狼王终于老去了。

冒顿开创了匈奴帝国近百年的全盛时期,在他死后,匈奴帝国由极盛逐渐转衰,最终被汉朝彻底击败,他们或归顺,或西迁,逐渐消失在东亚版图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太宗皇太极的用人观:力排众议任用汉族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宗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优秀君王,而且也是一位求贤若渴,善于惠政揽人、敢于大胆用人、能够充分信任和器重人才的卓越领导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他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揽满、汉、蒙古(尤其汉族知识分子)各族人才,并委以重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从而为清兵

  • 范文程凭什么做清初文臣之首:因其一生谨小慎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他出身名门,乃宋代大学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他满腹韬略,乃公认的史上“十大谋士 ”之一。他辅佐清初几代帝王,为满清开创帝业立下了不朽之功。于是,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大汉奸。他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功绩堪比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于是,又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谋略家,至于那个腐朽的明朝廷叛了也罢。他就是清

  •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清宫戏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其原型,则是清初名臣范文程。也有说法,称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的历史 “合影 ”,且不论。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传》,则称其为 “满清开国功臣 ”。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 “十大谋士 ”之一。范文程,字宪斗,生于 1597

  • 满清功臣范文程:一纸檄文使入侵清军变“义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可谓炉火纯青!清朝初年大臣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因其及时而恰当的舆论引导,让他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

  • 古代叛将结局: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个争战的时代,诸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人一般都会容留。这也让一些人拥兵自重,投降后再背叛的事情时常发生。不过像以下三个人这样反复无常,背叛了一个又背叛另一个,背叛了一次再背叛一次的事情还是少有的。且看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吕布无论从时间上、次数上,还是背叛主子的人数上,

  • 盘点唐朝神童:杜甫7岁属辞 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

  • 隋朝名将张须陀:平定隋末农民起义的绝对中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须陀(566年-616年),字果,南阳西鄂人。性刚烈,有勇略,少年时从史万岁讨西爨,因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张须陀从杨素平乱,加开府。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担任齐郡(今山东济南)丞。此时隋炀帝准备第一次征高句丽的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逢荒年,谷米价格飞涨,张须

  • 隋朝宗室杨雄:演义中“靠山王”杨林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杨雄(542年-612年3月19日),本名惠,隋文帝杨坚族子,北周刺史、傥城县公杨绍之子。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杨雄担任太子司旅下大夫。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巡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谋反作乱,率领其徒众袭击肃章门,杨雄迎战将其击败。因功升任上仪同,封爵

  • 隋朝能臣牛弘:隋炀帝杨广赐他同桌用餐以示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裛,字里仁,安定鹑觚(今陕西省灵台)人。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隋朝开皇初年,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因文献典籍散失,上表朝廷,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赏缣一匹,一、二年间,文

  • 被历史埋没的“名将”:三大难有作为的三国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将军的作为在战场,因此他们赖以成名的条件都来自于战场,所谓名将,就是因为他们有其成名的战役,而在这种战役中,他们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表现。不过,这需要有一个舞台,然后才看他们自己有没有成为名将的能力。比如说韩信,他在项羽手下不过是一个持戟郎中,这战役倒是参加了不少,可要是这样下去,恐怕到死也难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