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对于明朝来说算卖主求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14 更新时间:2023/12/15 5:40:07

清宫戏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其原型,则是清初名臣范文程。也有说法,称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的历史 “合影 ”,且不论。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传》,则称其为 “满清开国功臣 ”。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历史 “十大谋士 ”之一。

范文程,字宪斗,生于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卒于 1666年(清康熙五年),今辽宁沈阳人。他曾事满清开国四代君主,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福临,清圣祖康熙玄烨。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范文程是汉人,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后。《清史稿》即有 “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七世孙也 ”,范纯仁者,范仲淹次子也。现存鞍山的《范府谱书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范府谱书支派》,也曾明确记述了范氏由来、辽东派系的迁居过程以及家谱的修订经过等等。也就是说,范文程是中原汉族的名人后代,居然帮助后金之满人得了天下,因此,后人对范文程,多有责难。有人直称其为 “汉奸 ”,将其同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等人相提并论,因而背负着诸多历史骂名。

然而,范文程之归清,清史是语焉不详的。他显然不是降清的,至于是附清还是投清,似乎没有什么太明确的说法。《清史稿 ?范文程传》说:“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这是说,他们兄弟两人,“共谒 ”太祖,怎么个 “谒”法,没有说。在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文字中,也只有 “得公 ”、“始得公 ”、“归国 ”,以及 “谐兄来归 ”、“以诸生来归 ”、“杖策揭太祖 ”等,现代人甚至还写出了小说,好像叫《八旗风云》,称其 “仗剑遏军门 ”,说范文程兄弟如何毛遂自荐投奔了努尔哈赤。情节描写之活灵活现,也甚为奇特。但不管怎么说,范文程与洪承畴等人的降清,似乎确是有区别的。

不过,有一点是令人怀疑的。后金天命三年四月,也就是 1618年,范文程年方 22,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他凭什么就一眼看到明朝气数将尽?他又凭什么资历,可以 “仗剑遏军门 ”,从而得到器重,争得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番 “定性 ”的话?殊不知,当时的努尔哈赤,对明朝报仇心切,对汉人十分鄙薄。他当时的政策就是 “诛戮汉人,抚养满洲 ”,惯常的做法,第一是杀,第二是籍为奴,同时,努尔哈赤对明朝之衣冠人物(包括儒生)亦十分反感,认为 “种种可恶,皆在此辈 ”。因此,依当时的既定政策,范文程根本不可能有 “重用 ”之说。事实上,范文程在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朝,似乎也没得到重用。《清史稿》记载:“上伐明,取辽阳,度三岔攻西平,下广宁,文程皆在行间 ”。“皆在行间 ”,用词很妙,“行间 ”是什么?可以是谋士,也可以是随从,更可以是随军打仗的汉人奴隶。

野史有一种说法,似乎可信。据说,范文程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考取沈阳生员,时年 18,次年至抚顺奔丧,之后恰遇努尔哈赤克抚顺等地,大肆掳掠,其“论功行赏,将所得人畜三十万散给众军,其降民编为一千户 ”。范氏兄弟,亦当在降民之列。由于范文程体魄颀长壮伟,引起努尔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问话。范文程是何等聪明机敏之人。他的回答,估计令人满意,于是,努尔哈赤便将其兄弟隶于镶红旗下。其实质,就是奴隶耳。因此,有人认为,范文程从被掳为奴到考试儒生再到开国元勋,这与主动降清为他人卖命有着本质不同。说他卖主求荣,显然是缺乏依据的。当时的范文程兄弟,何主之有呢?范文程到了皇太极时代,地位发生显著变化。《清史稿》说:“太宗即位,召直左右 ”,“左右 ”是什么?那就是亲信了。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他总结了努尔哈赤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 ”的思想,强调要调整满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缓和民族矛盾的主张。因此,皇太极需要有一批熟知汉族文化传统的人来替他出谋划策。这一点,在清宫戏中都有所提及,皇太极对汉族文化的尊重之心,表露无遗。范文程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才得到了破格重用。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建立了内阁的雏形 ——文馆,范文程由此成为文馆的骨干。范文程也从此成为皇太极的亲信谋臣,他因此参与了伐明策略的制定、争取汉官的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以及国家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满清功臣范文程:一纸檄文使入侵清军变“义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或“危机公关”,如今已热得发烫,其实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实在不算新鲜,而且运用之妙,可谓炉火纯青!清朝初年大臣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因其及时而恰当的舆论引导,让他成为满清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范文程当即建议顺治改变与闯王“并取中原、共享

  • 古代叛将结局: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个争战的时代,诸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人一般都会容留。这也让一些人拥兵自重,投降后再背叛的事情时常发生。不过像以下三个人这样反复无常,背叛了一个又背叛另一个,背叛了一次再背叛一次的事情还是少有的。且看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是谁?吕布无论从时间上、次数上,还是背叛主子的人数上,

  • 盘点唐朝神童:杜甫7岁属辞 王勃13岁作滕王阁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这句有名的发问,出自二十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之口后,便迅速风靡全球。如果背景搁在气象雄伟的大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神童成群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问,自然是因为有人做过一番统计工作。这个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胡侍。胡侍于其所著的《真珠船》一书卷六中,列

  • 隋朝名将张须陀:平定隋末农民起义的绝对中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须陀(566年-616年),字果,南阳西鄂人。性刚烈,有勇略,少年时从史万岁讨西爨,因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作乱,张须陀从杨素平乱,加开府。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担任齐郡(今山东济南)丞。此时隋炀帝准备第一次征高句丽的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逢荒年,谷米价格飞涨,张须

  • 隋朝宗室杨雄:演义中“靠山王”杨林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杨雄(542年-612年3月19日),本名惠,隋文帝杨坚族子,北周刺史、傥城县公杨绍之子。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杨雄担任太子司旅下大夫。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巡幸云阳宫,卫王宇文直谋反作乱,率领其徒众袭击肃章门,杨雄迎战将其击败。因功升任上仪同,封爵

  • 隋朝能臣牛弘:隋炀帝杨广赐他同桌用餐以示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牛弘(545年—610年),本姓裛,字里仁,安定鹑觚(今陕西省灵台)人。北周时,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隋朝开皇初年,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因文献典籍散失,上表朝廷,请求开民间献书之路。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赏缣一匹,一、二年间,文

  • 被历史埋没的“名将”:三大难有作为的三国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将军的作为在战场,因此他们赖以成名的条件都来自于战场,所谓名将,就是因为他们有其成名的战役,而在这种战役中,他们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表现。不过,这需要有一个舞台,然后才看他们自己有没有成为名将的能力。比如说韩信,他在项羽手下不过是一个持戟郎中,这战役倒是参加了不少,可要是这样下去,恐怕到死也难以成为

  • 三国四大被过度拔高的将军:上榜的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英雄业绩,却不知道这仅仅是“小说家言”,于史实却是丝毫不沾边。不过,

  • 揭秘康熙良妃的身世 为什么说良妃身份很低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成为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生平经历良妃,卫氏(?—1712),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原系辛者库之贱籍。是康熙妃子中父母

  • 后主李煜即位之谜:为何李煜会成为南唐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都说南唐后主李煜懦弱无能,其实,其兄李弘冀其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曾经力克北周劲旅。可是,当大宋代替北周,开始一统天下的征途时,南唐的中主李璟却放弃了勇毅的长子,选择了仁弱的第六子李煜继承王位,这是为什么呢?李煜本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虽然四个哥哥早夭,前面还有一位大哥李弘冀。李弘冀为人沉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