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是中国古代最仗义的帝王?死于“善任却不知人”

谁是中国古代最仗义的帝王?死于“善任却不知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4/1/19 15:53:54

知人善任,是一个政治家所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在这方面,前秦皇帝苻坚有欣喜,也有悔恨。他将“善任”做到了极致,一生惜才、爱才,坚持“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笼络各方豪杰,让那些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头面人物,一起向他顶礼膜拜。能做到这一点的,在整个十六国时期,只有苻坚一人。然而他却没能做到“知人”。这位前秦一度最风光的帝王,结局凄惨让人痛惜。淝水兵败后,那些帐前听命的亲信旧臣,纷纷反叛于他,苻坚也最终死于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只有一人,也就是后来后凉政权的建立者吕光,对苻坚始终追随不离不弃,用他的真诚忠孝辉映着苻坚的人格魅力。这或许是苻坚死后,灵魂上能够得到的最大安慰。

其实吕光的忠孝,苻坚是深以为许的。吕光最初是豫州刺史苻重手下的长史,苻重谋反时,苻坚说了一句话:“吕光忠孝方正,必不同也”,谁反了吕光同志也不会反,足见他对吕光的信任。吕光也因此升任太子右卫率,成为了苻坚的近臣。苻坚被姚苌杀害时,吕光正远征西域,消息传来已是来年9月,吕光“奋怒哀号,三军缟素”,伤心欲绝,差点没哭死过去。他下令凉州全体官员“服斩缞三月,庶人哭泣三日”(《晋书》),举城哭悼的壮观场面,可谓前所未见。这是吕光对昔日君主和恩人的感激之情,是内心情感的完全释放。

说苻坚不“知人”,也不能全怪在他头上。人的内心本来就是复杂的,特别是在兵戈铁马的乱世,人性就更难判断。尔我诈是家常便饭,有时连自己都不能左右,所以苻坚在“知人”上存有偏差,也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善良的人,总不想把别人想得太坏一样,在路卫兵看来,苻坚是仁义之君,心胸开阔包纳百川,对谁都不抱有偏见。比如来投的前燕大将慕容垂,王猛说他是“蛟龙猛兽”、“不如除之”,留着迟早是祸害。苻坚说,“吾方以义致英豪……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晋书》),不但没杀他,还委以重任。苻坚最为窘迫的时候,慕容垂找理由向苻坚请假,想回前燕故地重建政权,苻坚仍旧对他深信不疑,还搞了个很隆重的欢送仪式。慕容垂最终反叛,既验证了王猛生前的准确判断,也验证了苻坚在“识人”问题上存在的疏漏,最终还是看走眼了。还有他最信任的姚苌,最后却成了他的掘墓人。所以苻坚说吕光忠孝,并不能说明苻坚的洞察力有多强,只能说明吕光自身素质过硬,经得住考验,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吕光和苻坚一样,同是略阳氐族人。当然,同种同源,并不是他忠孝的根本所在。上面提到的苻重,还有后来的苻柳、苻双、苻庾、苻武、苻洛,都是苻坚的血脉宗亲,比起吕光来要近的多,不照样反了苻坚吗!大浪淘沙,留到最后的才是真金。吕光的忠心轨迹,可以说从未做过波浪式的反复,而是仰角向上的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是由他为苻坚、为前秦帝国转战征伐的无数个点组成的。苻坚统一北方之路,除了对外领土的扩张,还要消除内部的祸乱,可谓历尽艰辛。而这些,无不记载着吕光浓重的一笔。

吕光(公元337年—399年),堪称一位足智多谋的神勇将军。他的名字由来很有意思,刚出生时,因“夜有神光之异,故以光为名”。到十来岁时,和小孩们一起玩耍,就喜欢玩排兵布阵的游戏,群童没有不服的,“俦类咸推为主”,成了孩子王。从这上面也不难看出,吕光从小就是个有头脑的人。长大后,吕光“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和个性极强的王猛有些相像,也都遭遇过“时人莫之识也”(《晋书》)的尴尬。也许正是他们的这个共同特点,让王猛对他非常赏识,将他举荐给了苻坚。而吕光也确实不负所望,为苻坚帝国的扩张立下了汉汗马功勋。

攻灭前燕,是苻坚统一北中国的关键一步。其中王猛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而吕光也在此战中开始崭露头角,因为战功显赫,被晋升为都亭侯。让吕光名声大振、奠定朝中地位的,则是平定前秦的内部祸乱。公元380年,征北将军、幽州刺史苻洛,自恃灭代有功,向苻坚伸手要官,想当开府仪同三司,被苻坚拒绝,只给他安排了个征南大将军、益州牧。苻洛“由是怨愤”,对这次干部任用很不满,加上幽州治中平规等人的鼓动,便在和龙(今吉林省东部)打起反叛的旗号,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领兵7万南下。而先前谋反不成被苻坚赦免的苻重,此时正镇守蓟城(今北京境内),一看苻洛造反,便“悉蓟城之众与洛会”,发动蓟城所有军队响应苻洛,反叛大军的人数达了10万之众。此时任步兵校尉的吕光主动请缨,“帅步骑四万讨之”(《通鉴》),大获全胜,生擒苻洛,追斩苻重,很快便消除了这次祸乱。

不过要说吕光最威风的,在路卫兵看来,还是后来的远征西域。苻坚平定中原后,军事达到鼎盛,“遂有图西域之志”。苻坚志在统一中国,南下灭晋是他的毕生心愿,而西进西域,则是他宏伟蓝图的一个关键部分。苻坚的想法是,打通西域,“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是想让他的帝国恢复当年的汉武雄风,这个重任落在了吕光头上。应该说,当时的苻坚还没有攻晋的打算,或者说在思想上还没有最后确定攻晋。所以,征西域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军事行动,而把这个重担交给吕光,充分体现了苻坚对他的信任。苻坚亲自为吕光送行,也彰显了吕光在苻坚心中的位置。于是吕光“总兵七万,铁骑五千”,开始了他漫漫的西征历程。吕光降焉耆、破龟兹,“讨平西域三十六国,所获珍宝以万万计”(《晋书》),帝国威风雄镇边陲,极大地扩张了前秦的西部版图,吕光也因此升任安西将军、西域校尉。

西部节节胜利的同时,苻坚又在实现他的另一个宏伟计划,南下攻晋。然而随着淝水的落败,也让吕光西部的胜利变得毫无意义。于是最初原想留在西域的吕光,在高僧鸠摩罗什的建议下,领兵回到凉州,哭悼完苻坚,吕光在部署的拥戴下,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吕光先攻灭凉州刺史梁熙,“四山胡、夷皆附于光”(《通鉴》),而后又打败了想趁机复国的前凉余部,基本统一了凉州全境。公元389年,吕光称三河王,“置百官自丞郎已下”(《晋书》),改年号麟嘉。396年即天王位,大赦境内,改年号龙飞,正儿八经的当上了皇帝。

征讨西秦,是后凉对外用兵的开始,也是后凉由盛至衰的转机。开始西秦迫于吕光的强大,国主乞伏乾归不得不对吕光称臣,后来西秦渐强,就不再听命于吕光。公元397年,吕光亲自派军征讨,却惹出了一场变故,这场变故也让后凉开始步入危机边缘。事件源于吕光的弟弟吕延,因中了乞伏乾归的埋伏而被俘杀。吕光听信谗言,将吕延的死怪罪到跟随吕延的尚书沮渠罗仇身上,罗仇因此被斩首,“宗姻诸部会葬者万余人”(《晋书》),终于将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逼反,拥立段业建立了北凉政权。而一向对吕光不服气的地方势力秃发乌孤,也趁机建立南凉政权。一时间,强敌环伺,战事不断,一向平静的凉州,进入了群雄争夺,战火纷飞的乱世。而吕光死后,后凉内部又祸起萧墙,吕光苦心经营起来的后凉政权,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哪位皇帝因做噩梦被吓疯 最终竟然惊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睡觉时被噩梦困扰,想起来如骨鲠在喉。这大概是做过坏事的人的一般通病,后秦国主姚苌也不例外。他因为杀死了主子,也就是前秦皇帝苻坚,自己当了皇帝后,就再也没过过踏实的日子。这件事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直困扰、侵蚀着他的神经。姚苌日日夜夜都做噩梦,最终让他落得个发疯发狂、惊惧而死的悲惨结局。如此死法,发

  • 成吉思汗如何用兵制胜?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3世纪,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像龙卷风一样横扫欧亚大陆,以及为微小的损失取得重大的胜利,然而光靠骑兵进攻往往是不够的,还有一样秘密武器伴随着成吉思汗的铁骑东征西战。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征战中,欧亚大陆有近五十个国家被毁灭,之后建立起的庞大的帝国,为什么蒙古铁骑如此厉害?每次都能迅速的消灭敌人,

  • 盘点古代7个白手起家的皇帝:刘邦 郭威 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一、汉高祖--刘邦“三岁看老”,可少年时代的刘邦,怎么看都不像当皇帝的胚子。出身低微也就算了,他不学无术;不学无术也就算了,他还游手好闲;游手好闲也就算了,他还吃喝嫖赌。这一点,连本朝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敷衍不过去了,给了他一个四字评价:好酒及色。如果刘邦没有遇见吕公,他可能一辈子就是浪荡乡里的二流子。

  • 后赵石虎儿子石邃如何吃人:以食美貌尼姑肉为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晋时期的石勒由羯族的部落小帅之子沦为汉族地主的耕奴,继而为将军、以至成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他曾率轻骑在宁平城一次杀死晋军二十万人,接着,少数民族士兵连败晋军十二阵,晋军再死三万人,洛阳失陷。后赵帝国地盘虽小,石勒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个姬妾。他死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后来被石虎杀掉,

  • 石虎杀子:后赵太子石邃竟因不讲礼貌被石虎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后赵皇帝石虎杀了先帝石勒的儿子,窃取了皇位,立自己的儿子石邃为皇太子。石邃曾和父亲南征北战,一起在战场上杀敌,一起出生入死,感情非常深厚,属于亦亲亦友的那种。若不是有晋朝的八王之乱,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后赵也不可能趁机建立。所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石虎很自豪地说:“我们父子感情多深,我绝对不会杀阿

  • 梁武帝生活俭朴清廉:为何梁朝官场腐败丛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 这是什么原因呢?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

  • 梁武帝的赚钱秘诀:四次出家后群臣出钱赎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为了钱,他在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的合作下,发明了“敲竹杠”: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

  • 揭秘:只做了32天皇帝的张邦昌真的是叛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邦昌(1081年-1127年),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

  • 最“宽大”皇帝萧衍:宽恕弟弟与女儿通奸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兴盛。佛教为何会如此兴盛呢?这与当时的统治者是分不开的。神奇的是,有一位统治者,他不但信佛,还曾多次舍身当和尚。更神奇的是,他最后竟死于僧寺之中。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萧衍即

  •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被“赶下台”的皇帝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贺: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公元前74年,汉王朝第六任帝王、22岁的昭帝刘弗陵死时因没有儿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幸运地被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扶上了汉王朝的帝王宝座。刘贺是个典型的浪荡公子,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实在不是当帝王的料儿,即位后,他不理朝政,终日和宠妃饮酒作乐。更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