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孙权为何坚决不用?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孙权为何坚决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89 更新时间:2024/1/9 5:15:49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

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而把庞统一棍子打死。

庞统真正得罪孙权,是因为贬低周瑜,抬高自己。

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什么学说为主?在当时,无非是儒学,法学,兵学等等。可是庞统却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这个不必,孙权听了就更加不开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么派别的学说呢?我庞统是无门无派,随意应变而已。庞统的这句话,很明显有轻视孙权的意思。

但是,孙权依然忍着。

孙权看到庞统这梦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杀手锏,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来了。他问庞统,你的学问比周瑜周公瑾怎么样呢?

庞统听了笑着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庞统的语言中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却笑着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孙权看来,庞统的笑就无异于是嘲讽,无异于说周瑜算什么呢,怎么能和我相比。

于是孙权就很不开心了,告诉庞统,你先下去吧,等以后有机会我再用你好了。

于是,庞统知道自己没戏了,长叹一声出门了。

应该说,庞统的狂傲,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

但是,庞统在东吴出仕的机会并未断绝。孙权说话也还留有余地,“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以后有需要,孙权还是会来找庞统的。

可是,由于鲁肃的一番话,完全堵死了庞统在东吴的仕宦之路。

鲁肃到底说了什么,让庞统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

当鲁肃知道孙权不准备用庞统时,就进去询问原因,孙权告诉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孙权不满意的,是庞统的狂。其实,狂士未必无才,或许人家是有资格狂傲呢?比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人就认为诸葛亮很狂。可是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不应该和管仲乐毅相比,那样太屈才,应该和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狂与不狂,因人而异。

如果鲁肃这么解释,孙权未必会生气。可是,鲁肃说了一番话,让孙权大怒,发誓绝不用庞统。

鲁肃怎么说的呢?

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

鲁肃高度评价庞统,认为赤壁之战胜利的首功当属庞统,没有庞统献上连环计,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可是孙权听了这句话非常刺耳,尤其是对于“第一功”,极为反感。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孙权认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钉起来,和庞统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孙权讲的话自然是有错。庞统连环计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让敌人曹操看来,连环计是有利于自己,其实长远来看,确实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们都认为是自己要如此,一点不觉得是官府强迫自己一样。

但是,鲁肃的话其实也有偏颇。

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谈历史,只谈演义),有三大功劳,周瑜作为孙刘联盟的主帅,施展苦肉计,然后用火攻大败曹操,当然应该是第一功。诸葛亮借来东风,让火攻之计策能够顺利实施,可谓第二功。庞统的连环计,让火攻计策杀伤力更大,可谓第三功。

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没有连环计,孙刘联盟难获大胜;没有借来东风,孙刘联军无法获胜;可是没有周瑜江东主战,孙刘联军都注定了灭亡。

于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第一功臣,这个观点毋庸置疑。

那么,鲁肃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故意夸大庞统的功劳呢?

可以从两方面设想。

一方面是鲁肃一片好心,老好人鲁肃继续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为了要孙权留住庞统,夸大庞统的功劳,没想到孙权听了大怒,结果适得其反。

一方面是鲁肃用心险恶,老好人鲁肃也有着奸诈的面目,故意夸大庞统,甚至凌驾于周瑜之上,必然会激发孙权强烈不满,然后就可以排挤走庞统,自己独霸江东政坛。

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个。

我不相信第一种。作为年纪轻轻,第一次见到孙权,就敢于做出江东版“隆中对”,提出孙权可以立足江东,吞并荆州,入川占据蜀地,三分天下,进而二分天下的宏伟构想的伟大政治家鲁肃,不可能是目光短浅的人。鲁肃不知道孙权性情?鲁肃不知道掩盖周瑜功劳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

我不相信鲁肃不知道。

但是我又不愿意相信第二种。毕竟第二种的鲁肃过于阴险。

不过,生活中也好,历史中也好,许多我们不相信的事情,都经常发生了并经常发生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霍光独揽大权随意废立皇帝 为何被誉为忠臣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大统,即汉宣帝。汉宣帝即位之后,霍光继续独揽朝政大权,而且得到汉宣帝的赏识。直到公元前68年,霍光生病去世。昭帝即位初期,霍光围绕是不是要改变先前的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昭帝始

  • 揭秘胡雪岩的官场炒股投资术:依靠左宗棠成巨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胡光庸是杭城闻人,19世纪中后期国内资产最富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是浙江在全国知名度最大的人物。不过杭州人一般都爱称他的字号叫他胡雪岩。此人身世颇富传奇色彩,尤其发家过程,更被当今大大小小的财富专家引为经典个案。胸襟、气度、手段、忍耐力,这四样东西,再加上他天生的商业头脑,可谓一生商战所向披靡的立身之

  • 明英宗朱祁镇是如何被王振忽悠成蒙古人的囚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几千年不间断的造神运动,让皇帝的头上总是缠绕着一道道神圣的光环。常年生活在阿谀奉承环境中的皇帝习惯成自然,自然会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天下之口被封堵,皇帝就是天下最可怜的弱智。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小人,他用几句不着边际的胡话,竟能把一个有着九五之尊的皇帝忽悠

  • 康熙平三藩实属不义战?吴三桂是被逼造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三桂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吴三桂并没有为自己攫取权力,他的权力是清政府给的。吴三桂

  • 白居易晚年好女色:为求新奇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运亨通。可惜的是,他却越来越暴露出道德品质方面的一些缺点。晚年的白居易沉湎于女色。据记载,白居易在晚年曾蓄养了大量家姬,并为了寻求新奇,在10年内就更换了3批。作为大诗人,他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他的晚节却在后世遭到了极大非议。历史上的寇准为人刚直而敢于言事,由于在抵抗辽国时

  • 唐姬: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刘辩去世后她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姬,东汉会稽太守唐瑁女,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刘辩死后,唐姬回归故里,因节烈不愿改嫁他人,后被汉献帝下诏封为弘农王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山东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怕他们以迎废帝弘农王复位为名讨伐自己,干脆将弘农王害死。董卓将弘

  • 孙休死前明明有太子 孙休最后为何传位给自己的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孙休和孙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太子,为何最后是他的侄子孙皓即位呢?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吴权臣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中外,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

  • 臧艾为何要将父亲的侍妾送给邓飏?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臧霸是曹魏名将,臧霸的父亲因为正直,不肯听从太守私自杀害囚犯,被太守下狱问罪,时年十八岁的臧霸,血气方刚,随即带着一帮兄弟,去救其父,臧霸杀死了太守,将父亲救出,当时,一百多役卒,因为惧怕臧霸的勇猛,不敢去追,臧霸由此闻

  • 南宋宰相赵葵简介:以儒臣治军,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孝穆纪皇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明代有一个皇后,她的经历十分坎坷,其人生充满传奇,少数民族出身的她,以女战俘的身份,当了大明皇后,她就是明孝宗的生母孝穆纪皇后。纪氏原本是贺县土官的女儿,早在成化年间,明宪宗征讨蛮夷的时候,将纪氏俘虏进宫,当了女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