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吕后为什么敢杀他

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吕后为什么敢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3 更新时间:2024/2/5 20:38:30

对吕后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为什么要私下里处决开国功臣韩信?吕后就不怕刘邦吗?

自从刘邦建立起汉朝之后,整个天下的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百姓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好的生活,同时,刘邦的后代们也都给百姓们提供了丰衣足食的家园。但与刘邦一起打拼天下的兄弟们结果就不是很好了,尤其是韩信,刘邦建立起汉朝少不了他的功劳,他也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一个将领,但拥有着这样大功劳的韩信却是让吕后给害死了,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韩信

韩信生涯概括

韩信生活在秦末汉初,他是一位非常威猛并且带兵如神的大将军。而他能够得到刘邦的重用,跟萧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的成就是来源于萧何,死亡也是因为他,这也非常让人可惜。在秦朝即将灭亡的时候,韩信空有一身武艺和能力却是没有发展的空间,韩信怀揣着一身的抱负去投靠项羽,但不受重用。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韩信毅然决定投奔刘邦。他也是因为很早就得到萧何的欣赏,被介绍给刘邦,开了他传奇的一生。但无可奈何的是,在他的晚年,萧何与吕后合谋杀害了他。他一生的经历主要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四处流浪和怀才不遇的韩信。韩信出身平民,年轻时因为没有谋生的手段,过着流浪汉的生活,靠别人接济度日。乡下的亭长是个心善的人,所以他就在下乡的亭长家吃了几个月的饭,后来因亭长妻子的不满,韩信十分愤怒,之后与亭长绝交。之后的几十天里面,韩信依靠着洗棉衣的老母亲生活。韩信十分喜欢剑这种兵器,也因为这样曾被无赖侮辱,留下胯下之辱的故事。楚国的项梁起兵后,韩信立志在军中有所作为,便向项梁投降。项梁死后,项羽掌管大军,但是韩信的才能并不被项羽重视,韩信也因为这样离开了项羽的势力之中。后来,萧何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但多次举荐也被拒绝了。

韩信认为汉王不可能用自己,就逃走了。萧何在月下追杀韩信,追到之后,和韩信进行了交谈,之后韩信带着自己手下的士兵开始反击,虽然后来败在了刘邦的手下,但这也让刘邦看到了他的实力,所以没有杀他,还让他当上了自己阵营中的大将。这是韩信人生的第一阶段,贫困还受人欺辱,虽有安国定邦之才和雄图伟略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平庸而无建树。遇到刘邦之后,他人生的转折点也因此到来了,也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成为将领并且辉煌的韩信。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之后,韩信为刘邦谋划汉中与项羽争夺天下的策略。他心里清楚刘邦和项羽的不同之处,他觉得项羽是一个莽夫而已,并且心不狠,手不毒。他要是做出伤害百姓的事情很快就会失去民心,并且背弃了曾经的誓言,必将由强变弱。所以让刘邦做了和他相反的事情,等到最后肯定会胜利的。明确了对抗项羽的策略之后,也让刘邦的内心更加的有信心。井陉之战,韩信背水一战,以数万大军打败了号称二十万大军的赵国,平定了赵国的土地。

▲胯下之辱

然后,采纳广武君先声后实的建议,那场战斗没有使用任何的武力,就打败了项羽的大将龙且,攻下齐国之后,他也被封为齐王。最后在垓下十面埋伏,击溃项羽,帮助刘邦夺得天下。这是韩信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谋划战争方略,取得了楚汉战争的全面胜利。第三阶段,遭受寂寞和伤害的韩信。刘邦夺得天下后,韩信作为将军的生涯就此结束。项羽死后,刘邦立即剥夺了韩信的兵权,把他迁到楚王的下邳。到达洛阳后,转任淮阴侯。韩信心中不快,屡次称病不上洛阳去上朝。后来,陈昉被派到代担任边防,和韩信交代好这边的事物之后,遭到韩信教唆,让他谋反。从刘邦建立起汉朝的十年之后,陈昉造反,刘邦去征讨,这时朝内无人,韩信在家准备策应,放出监狱的人企图攻打皇宫,想要抓到后宫的吕后来要挟刘邦。吕后是一个何其聪明的人,她用萧何谋划的计谋,诱惑韩信入宫,最终在长乐宫将韩信杀掉。一代英雄就这样屈死,也让很多的人为此感叹。这就是韩信一生中的三个阶段,从落魄的游民到英勇的将军,直至死亡。

吕后的忌惮

不能让领导放心是韩信最大的罪过,吕雉杀韩信,是为了刘邦的天下和自己的地位。对于这个罪过来说,不管他有没有罪都是不重要的,皇帝让他去死,他也只能听令行事。有人说韩信是开国功臣,功高震主,是他的主要死因。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韩信的死不是刘邦所造成的,而是他的妻子吕后,但主要还是韩信个人能力太强,一个连刘邦都非常忌惮的人那会是多么的可怕,要了解刘邦的驭人能力是非常强的,但韩信的军事能力以及在朝野之中的威望,都让刘邦所忌惮,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让人无法想象。 其次,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这种知遇之恩可以让韩信为刘邦赴死,所以刘邦都害怕韩信,如果刘邦死了之后,那他和吕后生下的儿子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这个让吕后也不敢想。

▲韩信带兵打仗

吕后的儿子惠帝继位,惠帝生性懦弱,只能让吕后把持朝政。并且他儿子和韩信也没有交集,甚至见都没见过。这就产生了帝下臣上的局面,但是吕后还是很有头脑的,她为儿子巩固政权,消灭诸侯王,首先拿功劳最大,交情最浅的韩信开刀,这就好理解了。吕后是一步一步完成计划的。先把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后削掉兵权,诱骗到京城,然后杀害。以韩信的能力,完全可以直接造反。但是他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没有进行任何直接的手段去发动叛变。刘邦死后,他手下的任何将领都是敌不过他,甚至很多人曾是他的下属,这也是吕后最为忌惮的,所以誓杀之。

有人说韩信是一介莽夫,但从他的一生当中可以看出来,他被封为齐王,也因为领兵能力高强,每次打仗都会取得胜利,这也能够看出来他的足智多谋。而在资料当中显示在当时那个阶段能与韩信一较高下的就只有谋士张良了,而张良是多么厉害的一位谋士啊,如果说韩信只是一介莽夫的话,那么根本不配与张良较量的资格。

自刘邦建立建国之功以来,韩信一直是刘邦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韩信本人骁勇善战,帮助刘邦稳定了汉室,韩信作为开国功臣,而且身居高位,这让刘邦实在没有安全感。

然后汉朝建立六年后,韩信有了谋反的密报,经过这件事刘邦开始犹豫不决。其实韩信也有谋反之心,他和丞相内外呼应,计划在刘邦不行了的时候,和他争夺天下。但刘邦却优柔寡断,可能是害怕杀了韩信后,背上杀功臣的罪名。

吕雉作为皇后肯定察觉到了刘邦的担心,所以和萧何合谋在长乐宫里杀了韩信,不得不说吕雉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女人。吕雉了解自己的丈夫怕背负污名,而且为了稳定刘邦的天下,自愿做一个背锅者,吕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太平天下,所以韩信非死不可。

韩信之死是他咎由自取

韩信被杀时,有人说刘邦是过河拆桥,其实看看韩信做了什么,就了解他死得冤不冤了。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势能扭转颓势,虽然不是韩信一个人的功劳,但说实话韩信的作用很大。韩信是军事天才,也是一位合格的统帅,刘邦让他分兵南征北战,与自己遥相呼应。但是韩信的心胸非常小,他最后被杀也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偏差,当时他带兵打仗非常厉害。但是最后他威胁刘邦封他为齐王,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多么大的屈辱,所以说他的死也是从此就已经注定了。而且韩信当了齐王也不出兵,刘邦抵挡不住项羽的时候,不得不增加封地给韩信,韩信才出兵与刘邦三面合围,消灭了楚霸王项羽。这让刘邦的心里留下了怨念。

韩信得到齐王的这个封赏后,滥用其权,并且随意出入刘邦的领地,这也使本来就气愤的刘邦更加恼怒了。韩信是心胸非常狭隘的人,战场上兵不厌诈鬼谋厚颜的他,正好帮助他成为了一代战神,带兵打仗是他的唯一做好的事,当王爷却不是他能做到的事情。

▲刘邦

韩信虽然立下了战功,但他不把刘邦当朋友。有人说,没有皇帝不喜欢君臣秩序,喜欢和臣子交朋友,但刘邦就是这么奇葩。他觉得韩信和自己永远是上下级关系,这让他很郁闷。

有人说刘邦杀功臣,这是不确切的,他杀的都是关键时刻威逼他的人。也许很多人会想,为什么开国有功的人反而会被杀掉呢。韩信被高祖刘邦誉为汉中三杰之一,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樊哙见到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还恭恭敬敬地叩拜,由此可见韩信的军事实力和军威。如果没有实力和威望,樊哙是不会跪着接待地位不如自己的淮阴侯的。所以韩信的死取决于能力和威望的高低。旷世之功可与刘邦匹敌。

而且,刘邦年事已高,韩信还很年轻,正值壮年。所以别说刘邦了,谁也不可能把这样的人留给子孙,为了不给子孙添麻烦,韩信非死不可。萧何只是一个文官,如果儿子不昏庸,他们也不会出大事,何况萧何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不惜把亲人送去一起打仗。自杀性地表示忠心。所以刘邦也放心了。至于张良,就更狡猾了,他已经打开国门逃跑了,就更没有理由动摇他了。仅凭韩信的能力和年龄,刘邦并不放心,于是吕后趁刘邦外出的时候,找了个理由杀了他,到底刘邦吕后之间是不是有所图谋,谁也不了解。要斩杀韩信这样的功臣,刘邦不可能直接下手去做,必须找一个事外之人去做。而吕后就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是梁王一样,在吕后杀他的时候也要和刘邦商量。对待韩信,即使真的谋反,也要等待刘邦回来之后再去做决定。所以吕后这么着急的去杀掉韩信很可能是早有预谋。否则,吕后再怎么有气魄,也不能在皇帝不在的时候,斩杀这样的功臣,说不定会引起连锁反应。刘邦很可能会因此废除皇后之位和太子之位。所以,这么大的事,肯定不是吕后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刘邦说的。

▲影视剧中韩信之死

从吕后的经历来看从嫁给刘邦开始,只过了短短几年的安全日子,刘邦逃入芒砀山后,还在狱中呆了一段时间。并且在刘邦叛乱的初期阶段不敌项羽,导致吕雉成为项羽的俘虏,在敌方俘虏生活了三年。沟和议后,吕后得以回到汉营,但戚夫人已经在刘邦身边了。西汉建立后,吕雉因为多年的经历,再加上在刘邦面前失宠,虽然当上了皇后,但内心极度不安。

在刘邦靠不住的情况下,吕雉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孩子们,所以吕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他的孩子顺利的登上皇位。因此,吕后对威胁自己皇位的诸侯王绝不手软,同样,对威胁自己儿子皇位的戚夫人也深恶痛绝。

也正是因为这样无论韩信是否参与了谋反,只要外面有叛乱,那韩信就有谋反的实力。吕后为了防患于未然,只能先消除他的威胁。而这件事情私下去做,肯定要比公开的去处理会更加高明一些,所以吕后最终私下处决了韩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平皇后:西汉最后一位皇后,她为什么要投火自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莽,熟悉历史的人都不陌生,他是西汉权臣,终结了西汉的统治,自立为帝建立新朝。但提到他的女儿,知道的人却不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王莽的女儿——孝平皇后。孝平皇后王氏的出生年月与具体姓名已不可考,只知道她是安汉公太傅、大司马王莽与正妻王静烟所生的长女。元寿二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年仅九岁的刘衎继位

  • 三国时期毌丘俭讨伐司马师为何会失败?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之中,曹操的名将数不胜数,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毌丘俭是曹魏名将,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被魏国重用,手握重兵,曾两伐辽东,重创高句丽,因为战功,被封为镇东将军。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让心存魏室,忠于曹魏的毌丘俭

  • 孝定李太后是什么出身?历史上的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孝定太后,李氏,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十五岁的时候,她就进入了裕王府,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后来受到朱载坖宠幸而诞生下第三子朱翊钧,由此便成功进封为侧妃。等到朱载坖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隆庆皇帝后,她也顺利被晋封为贵妃,地位仅仅位于孝

  • 清朝多尔衮为何要将侄子的福晋纳为王妃?满蒙社会早期习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多尔衮为何要将侄子的福晋纳为王妃?说起这多尔衮一生,也是树敌颇多,比如说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年,皇太极突然暴崩于盛京清宁宫,却没有对皇位继承人作出安排。就在皇太极去世没多久,满清权贵便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争论。其中,以睿亲王

  • 揭秘:蔡文姬为何能成为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颂的文化魂宝,说起中国古代诗歌,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唐诗三百首,想到李白、杜甫,然而,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却值得推敲。蔡琰,汉魏间女诗人,字文姬,是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蔡文姬之所以是著名的女诗人,集中体现在她的五言《悲愤诗》及骚

  • 解密:北宋名臣范仲淹为什么娶未成年雏妓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名臣范仲淹因《岳阳楼记》驰名古今,他不仅在文学上著称,而且精于战略和军事,在抵御西夏的侵犯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延安镇边期间,重修宝塔,戍边多年,保持北宋的安宁。《岳阳楼记》是他晚年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的时候,应好友藤子京之邀而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名垂

  • 史上最胖的皇帝是谁?历史上体态肥胖的六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帝王们的身影可谓层见迭出,以较为典型的肥胖身形出场的皇帝却为数不多,历史上仅有六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一、桓玄桓玄(公元369年-公元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公元403年,桓玄发动兵变,篡夺了东晋皇帝司马德宗的帝位,建立

  • 诗人白居易不为人知的一面:好色的无良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追欢偶——白居易作追欢逐乐少闲时,补帖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芦管柳枝已下,皆十年来洛中之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总是悲天悯人,一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样子,还写下了《上阳宫》《琵琶行》同情

  • 柳永轶事:因为“星星”得罪皇帝 马屁拍到马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醉蓬莱·庆老人星现——柳永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开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这首词的作者柳永是北宋仁宗时的著名

  • 揭秘南宋抗金名将孟珙:孟珙如何联蒙灭了金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岳飞,无人不知,但岳飞终究也没能一雪靖康耻,在岳飞冤死80年后,岳飞一名部将的后人,为岳飞完成了他的毕生梦想。当年岳飞部下有一人叫孟安,孟安之子孟林也随父上阵,孟林之子孟宗政在战事中崭露头角后,镇守襄阳城,而孟宗政第四子孟珙从小便随着父兄上战场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弓马武艺以及军事素养。孟珙在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