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叛逆的早年:两次被处罚 直到遇上伯乐宗泽

岳飞叛逆的早年:两次被处罚 直到遇上伯乐宗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11 更新时间:2024/1/23 19:08:04

岳飞一入军营,竟然接连干了几件让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差点毁了他的前途,几乎就丢了性命,使他报国之路的第一年走得相当崎岖坎坷。有人说,岳飞就是个“刺儿头”,活该倒霉,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岳飞的个性,必能成大事。一说起岳飞,人们就想起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直捣黄龙”,还有“十二道金牌”、“莫须有”和“风波亭”。那是受历代敬仰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围绕着岳飞,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说岳飞是“愚忠”的代表,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岳飞自己的性格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等等。

而有些人也开始给谋害岳飞的罪人秦桧翻案,有的说秦桧是无辜的,有的说秦桧杀岳飞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900年前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依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民间流传的岳飞形象和历史真相到底有何差别?岳飞有没有被神化?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等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外经贸大学的冯八飞教授,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岳飞。

岳飞一入军营,竟然接连干了几件让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差点毁了他的前途,几乎就丢了性命,使他报国之路的第一年走得相当崎岖坎坷。有人说,岳飞就是个“刺儿头”,活该倒霉,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岳飞的个性,必能成大事。

“刺儿头”岳飞越级上书

“靖康事变”爆发之后,年轻的岳飞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告别了母亲与妻儿,再次参了军,他想的是要保家卫国。可岳飞从军不久,就干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他给皇帝上了一道书。这个时候宋钦宗和宋徽宗都在金人手里,他上书是给宋高宗赵构,也就是宋徽宗的第9个儿子、宋钦宗的弟弟。而当时,岳飞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军官。

大家知道,过去武官也分九品。从七品倒数第三级的还是副手,那是很小的下级武官了。像岳飞这个级别的军官,当时直接给皇帝上书的,我们按照史籍去查,只有岳飞一个人,绝无仅有。

1126年,靖康元年的12月,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丸书,让他在河北的相州就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岳飞就是相州人,所以他就在相州参加了宋高宗的部队,投入宗泽手下,宗泽是河北兵马大元帅赵构的副手,是副元帅。他是一员名将,当时已经年近70了。

金人北归后,宗泽就重新占领了开封,他频频地给宋高宗写信,请他回驾开封,领导全国军民抗击金军,赵构却一路南逃根本听都不听。他从相州逃到北京,当时的北京就是现在河北的大名,然后从大名又逃到当时的南京,就是河南的商丘,最后逃到扬州。他越走离宋钦宗越远,而当初宋钦宗让他就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就是让他救驾的。

他不仅越跑越远,他还非常不信任宗泽。他信任的是当时的宰相黄潜善和另外一个副元帅汪伯彦。他后来甚至干脆就罢了宗泽的官,让黄潜善去接管宗泽的军队。

一心想报国的岳飞就是因为当时赵构的这种退缩而给皇帝上书的。那个时候岳飞还根本没有意识到逃跑的政策是皇帝定的,他主要是指责黄潜善和汪伯彦他们不抗战。

宋朝在等级上是非常森严的,越级上书在宋朝是非常犯忌的。岳飞当时告黄潜善的告状信,最后居然就落到了黄潜善的手里。但是,黄潜善好像也根本没拿他当根葱,因为觉得这个小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就给他批了几个字,叫做“小臣越职,非所宜言”,意思是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关你的事,所以革除官职,开除军籍,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双开”。

擅自出战

岳飞为自己这次越级上书的冲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史书上说,岳飞那时候的下场是很惨的,落得腰无分文,沿街流浪。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报国之志,他后来很快又到了河北抗金前线,投奔了河北招抚使张所。他到张所部队不到一个月,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差点被推出辕门斩首。

原因还是因为他冒犯了顶头上司,这次这个顶头上司名叫王彦,这也是南宋抗金的一员名将。他比岳飞大13岁,他在张所军中待的时间也比岳飞长得多。所以他是都统制,而岳飞在张所手下只做到统制。王彦就是岳飞的直接领导,顶头上司。

岳飞投奔张所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张所的河北招抚使就被撤职了,所以王彦的部队就成为了孤军,岳飞就跟着王彦到处打游击。当初,王彦就驻扎在卫州新乡石门山,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王彦看见金军势大,所以他比较谨慎,不太去接战,岳飞就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那时候岳飞才24岁,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将军,他当众指责王彦胆怯,说“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意思就是你不接战,你就是要投降金军的意思嘛,对不对?那王彦没有理岳飞,结果岳飞大怒,背着王彦,率领自己的所部直接去跟金军交战。

岳飞战果辉煌,他攻占了新乡,擒了金军的千户,还杀死了金军的黑风大王。但是擅自出战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不出王彦所料,岳飞的轻举妄动招来金军的围攻,而且祸及王彦,王彦的整军被金军打得七零八落。

王彦真的像岳飞所说的那么样胆怯,甚至是想投敌吗?岳飞和王彦的选择究竟谁对谁错?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是有讨论的。根据正史记载:“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就是这个“彦不敢进”,到底是因为确实胆怯不敢接战呢,还是出于谨慎保留实力?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呢,好像王彦并不是像岳飞指责的那样是一个胆怯不敢接战的人,因为在全军被金兵打散了之后,王彦收拾残部,而且在全军将士的脸上刺了八个大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从此江湖人称“八字军”,成为当时非常著名的一支抗金精锐。从这些证据上看起来,可以说王彦并不是一个怯战的将军,岳飞当初是错怪他了。

在这件事情上,岳飞又一次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代价,一时冲动,就造成这样的结果。后来岳飞听说八字军壮大了,他就单人匹马,前往王彦寨门,磕头谢罪,要求重归八字军。从这一点上讲,岳飞还是够胆量的,胸怀也大,敢作敢为,一人做事一人当。

按宋朝军队的军制,王彦是可以把岳飞杀掉的,但是他没有杀岳飞,也没有接纳岳飞,而且据史家考证,他连一点粮食都没有周济给岳飞。他让岳飞自行前往驻守开封的宗泽那里接受军法处置。

王彦对这件事情始终耿耿于怀,九年后的1136年,岳飞的官阶、声誉已经远远超过了王彦,此时王彦病重,宋高宗有意让岳飞接治八字军,但是王彦坚决不同意。在这之后不久,有一次移防,王彦要坐船顺长江往下游走,岳飞就在长江边上带着全体高级将领准备接待他,跟他共释前嫌。王彦先是答应了,但当他的船队到了武昌岳飞等待的那个码头之后,却没有靠岸,而是如箭一般随风漂流而下。实际上这是王彦对岳飞的一种羞辱,就是我不给你面子,但是岳飞并不以为然,转过身来还向自己的将领大讲八字军当年抗金的事迹。

很多人在重新评价岳飞的时候,经常拿岳飞和王彦的冲突来说事儿,但如果完整地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始末,就可以看出不是岳飞格局不够大,而是王彦格局不够大。如果王彦当初在石门山接纳岳飞共同抗金,那他就是蔺相如啊。

遇到伯乐

岳飞以戴罪之身回到宗泽的东京留守司。这个东京留守司也有纪律检查委员会,人家对他所犯的罪行进行了调查。当时作出的结论是“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族旗军号者,斩”、“背军走者,斩”,按照这个说法的话,岳飞得死两回,所以他们就向宗泽报告,说岳飞应该处斩。

宗泽的态度和王彦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很了解岳飞是一个勇猛的年轻将领,也非常理解他,脱军出战金军是出于爱国情怀,所以他就接纳了岳飞。但是军令如山,所以还是给他处以降级的处分。

宗泽这就等于给了岳飞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岳飞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所以宗泽很快又把他升回了统制。但是没过几个月,岳飞居然又跟自己的恩师兼伯乐宗泽犯颜相见,打起来了。

北宋是打仗非常讲究阵法的朝代,宋太宗赵光义曾亲自带人写了一本《平戎万能全阵图》,专门教将领怎么布阵。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也编了一个《武经总要》,他亲自画图来说明,并且教大家怎么布阵。宗泽是进士及第,是个儒将,他给了岳飞一大堆兵书,是专门研究布阵的,并对他说:“尔勇智才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小将,还可应付,他日为大将,非万全计也。”

宗泽这一番话是很有深意的,他的意思很明确:你是野路子,小打小闹可以,将来要遇到大阵势的话,你还真得要手头有点东西,肚子里有点东西才行啊。

岳飞却很不服。他拿到阵图,看了一段时间之后,宗泽就问他阵图看得怎么样了?他说:“所赐阵图,飞熟观之,乃定局尔。但古今不同,岂可按固定阵图,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让敌看清,方可取胜。”大致的意思呢,就是岳飞认为,这图太死板了,我打仗的时候,如果照这个图来打,显然就会失去很多变化的机会。所以他的理论就是:“兵无定势,将无常法”,这才是为兵之道。

宗泽是河北兵马元帅府副元帅,而且他是进士出身,年近古稀,德尊望重。岳飞是农民出身,只是一个统制,屁大点的官,而且什么文凭都没有,年纪才24岁,居然对一个有心栽培自己的上司说这种话,实在是不识好歹,太不给面子了。然而,宗泽却沉默了一会儿说,“尔言是也”。意思是你说得对,有道理啊。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第一,岳飞确实是大将之才,他24岁的时候对兵法就早有研究,而且有自己的看法。第二,岳飞性格率真,敢想敢说,哪怕面对自己的恩师兼伯乐,他也不稍加掩饰,人龙刚气,迎空扑面而来。

岳飞投奔宗泽不到一年,68岁的宗泽因病去世,在宗泽去世之前,他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自己的家事,后事怎么安排,而是大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过哪一道河?过黄河;过了黄河是什么地方?是北边;北边是什么地方?是被金军占领的宋朝的沦陷区。

宗泽是一辈子对岳飞影响最大的一个伯乐,他跟岳飞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他不仅仅是从军事上影响了岳飞,也从人格上影响了岳飞。宋人对宗泽有一句非常恳切的评论,叫做“虽身不及用,尚能为我宋得一岳飞”,认为宗泽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岳飞,并且重用岳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爱国领袖陈东:因过于爱国被宋高宗赵构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正是陈东,组织了几百个大学生到街上游行,在皇宫外请愿,强烈要求公司处置几个奸贼,恢复李纲等人的职务。老百姓一听说有学生请愿,也群情激愤地跟着声援,很快皇宫外聚集了几万人,大呼口号,声势浩大。有必要先简单说说《上高宗第一书》的第一读者,宋高宗赵构在此之前的人生轨迹。这厮运气奇好,活到八十一岁才死那是后

  • 蜀汉后主刘禅: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蜀汉后主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

  • 宇文泰的功绩:为何说他是隋唐盛世真正的起源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盛世真正的起源者——宇文泰一公元534年二月的关中高平,一群军士正围着一具冰冷的尸首痛哭流涕,这具尸首是他们的军头兼同乡贺拔岳的,贺拔岳在拜访昔日盟友时,盟友突然翻脸,将他暗杀。贺拔岳的手下主要是来自武川镇的同乡,幸运的是,事发当时,他们驻扎在别处,才没有被实施暗杀的一方趁机歼灭或吞并。事发后,

  • 郑和的身世解密:原名马三宝或为名臣赛典赤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因此而彪炳于史册。2005年纪念下西洋600周年之际,郑和再度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术会议频频举行,专著、论文接二连三,致力于复原历史

  • 战功显赫的五子良将之一乐进为何就名气不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手下有很多名将,乐进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乐进与张辽徐晃于禁张郃同列,是战功赫赫的人物。可是翻开三国志或三国演义,乐进的故事并不是太多,如果不是他在曹军中的地位,我们反而忽视这样一位名将的存在。史书记载,乐进这个人不是帅哥,他的相貌平常,个子短小,看来是一个不太显山露水的人物。像这样的

  • 荀彧之子荀粲:三国中唯一为老婆殉情而死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美丽漂亮的妻子死后,荀粲心碎欲绝,有朋友劝他不必太难过,荀粲说:“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一句“佳人难再得”,充满无限伤感。没过多久,荀粲也离开了人间,死时不到三十岁,时人称之“以燕婉自丧”,也就是说是为女人而死的。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

  • 虎将留赞:自割脚筋 每战必披发高歌的江东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自割脚筋:每战必披发高歌的江东猛将每次作战前,他都会披散头发,站起身来,高声歌唱,将士无不随声应和,然后进攻,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他性烈如火,孙权也忌惮,堪称江东虎将,他是留赞,名声不大,却战功赫赫,忠义勇猛。自割脚筋也要建功立业他是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年轻时,是郡里一个小吏,曾经和吴桓所率领

  • 汉武帝宠妃“拳夫人”:被历史忽略的绝色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皇后卫子夫一年比一年老了,失去了往日的容颜,汉武帝于是迷恋上了倡女出身的李夫人。可是没有几年,李夫人年纪轻轻就一病不起,临死时,连面部不肯让武帝见一见,弄得汉武帝既痛心又懊丧。这一年,汉武帝出巡来到河间,随从的方士们知道他缺少称心如意的妃嫔,心情不快,就假称说这一带有奇女,让武帝派人去寻。随从们

  • 善于装傻的楚庄王:励精图治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伍参,伍氏,名参,楚国大夫,伍子胥的曾祖父。当大夫伍参颤巍巍地走在通往大殿的石阶时,这个国家的内政已经混乱太久,这个国家的君主已经昏聩太久。大殿深处钟鼓齐鸣,淫词艳曲和嬉笑打闹之声把这个本该用来处理政务的国家中枢变作了欢乐场和温柔乡。伍参稍稍犹豫之后,整了整衣冠,毅然走进了大殿,接着一幅香艳的画面出

  • 铁帽子王杨素的权谋:一生被两朝五个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杨素——亦正亦邪的冷血将军名片姓名:杨素别名:杨处道生卒年:公元544~公元606年家乡: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座驾:卷毛骢兵器:虬龙棍性格:自视甚高、冷血中带有真性情爱好:成人之美、附庸风雅所处朝代:隋朝家庭背景:出身士族,上流社会顶头上司:隋文帝、隋炀帝荣誉称号:大隋“铁帽子王”历史评价:多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