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冯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奠定了北魏强大的根基

北魏冯太后:两次垂帘听政 奠定了北魏强大的根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2/7 22:27:07

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太后,人们熟悉汉代的吕后,她是我国实行皇帝制度以来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熟悉唐代的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熟悉慈禧,她是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在位时间仅次于康、乾……而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则知之者甚少,她是鼎鼎大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策划人,使这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国家空前强盛,而且加速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为后世的统一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她本人从逆境中挣扎出来,走向权力巅峰的历程,对今人来说也充满了励志色彩——

她是罪臣之女,自幼就经历了满门抄斩的惨剧,一辈子出生入死,历尽苦难;她后来成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的皇后,但她的所作所为,却远远超出了一个王朝的局限,鲜卑民族在她的影响下,整体性融入汉族,创造了中华大地上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光辉范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个王朝的皇后,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胸怀、视野和能力?她又有怎样曲折的经历?她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奇迹?还是时代催生的传奇?。

北魏文成帝之妻冯皇后(约公元439~490)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值得大书一笔的卓越政治家,一个极富个性的女人。虽然熟悉古代史者都知道北魏有一位姓冯的“文明太后”,但她所经历的复杂政治斗争和丰富的情感生活,除专门研究北朝史学者外,几乎不为人知。

冯皇后在丈夫北魏第四帝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后曾以太后身份两次“临朝称制”,实际掌权前后长达二十余年之久。她逝世后谥“文明”,故史称“文明太后”。

据史籍记载:冯皇后,汉族,其伯祖冯跋本系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后燕重臣,409年夺权自立为王,成为北燕(公元409~436)开国君主。后来冯跋被其弟即冯皇后祖父冯弘夺走王位。冯皇后之父冯朗后归顺北魏,曾任雍州、秦州刺史,因故被诛,她被籍没为宫女。她姑母为太武帝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亲自对她抚养教育。452年太监中常侍宗爱先后谋杀了太武帝拓跋焘和刚被他立为皇帝的南安王拓跋余及众多王公大臣,太武帝之孙拓跋濬被一些大臣迎立为帝,十四岁的她被选为贵人。不久宗爱受诛。四年后经“手铸金人”成功,她被立为皇后。465年二十六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病逝,冯皇后悲痛欲绝。十二岁的太子拓跋弘继位为帝。鲜卑有“累犬护驾”习俗:“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一烧毁,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在帝幼、后伤的情况下朝廷大权落入侍中、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之手,乙浑矫诏诛杀多位朝廷重臣,“事无大小,皆决于浑”。时年二十八岁的冯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467年,后来成为孝文帝的皇子拓跋宏诞生,两年后被立为太子,冯太后亲自抚养教育,还政于儿子献文帝拓跋弘。

冯太后“内宠(安平侯)李弈”。470年十七岁的献文帝诛杀李弈及其兄高平公中书监李敷、西兖州刺史李式以及在朝为官的十余姻亲,族灭至少数十人。次年献文帝决定禅位于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因群臣和太后反对只好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为孝文帝,自任太上皇。476年六月甲子日突然降皇帝诏,宣布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内外,驻扎在京师及附近的三军紧急分批撤出。六日后拓跋弘暴薨,时年二十三岁,死于“鸩毒之祸”,“时言太后为之也”。

于是三十八岁的她再次临朝称制,为太皇太后,但时人与史家习惯上仍称其为太后或文明太后。冯太后差一点将十岁的孝文帝废掉,因群臣反对未果。后来她不但放弃此念,且祖孙情感甚笃。冯太后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为教育幼帝她自编教材,“乃作《劝诫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史称其“性聪达”,“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她至少从466年诛杀乙浑起就实际上牢牢地控制朝政,直到490年去世,长达二十四年,其中两次临朝称制,直接掌权十七年之久。她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国力达到鼎盛起了关键性作用。

北魏自开国皇帝道武帝以来到明元帝、太武帝一直提倡学习汉文化,推行汉制,这是北魏能够国力强盛剪灭各国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冯皇后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濬、儿子献文帝拓跋弘继续了这一基本国策。而孝文帝拓跋宏大大加快了汉化进程并显著加大了深入改革的力度,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根本性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皇帝带领本族主动融入汉族从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代表,而古今史家一致公认孝文帝大力进行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是其祖母冯太后。因为孝文帝自幼由她亲自教育,且亲政后“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冯太后整顿吏治,“变法改度”,曾发布著名的“太后十八条令”。后来又指导孝文帝废除晋代以来的“宗主督护制”,实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等,大大增强了北魏国力,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灿烂的中华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有效地巩固了中国北方的统一,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古代史上太后临朝称制者不乏其人,仅汉末就有四位,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而言,无人能望文明太后项背!

冯太后不像武则天那样正式改朝称帝且处于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盛世”之间,所以不大引人注目。历史学家通常只从政治与社会改革角度对她介绍并高度评价,不大注意那些非常具有戏剧性的细节的艺术潜在价值。而一般文艺家不大会去费劲地读二十四史的《魏书》众多“纪、传、志”及其他相关史籍,所以不可能发现她由贵人立为皇后必须经过危机四伏的“手铸金人”仪式,失败则不得立;她在“累犬护驾”大典上扑火自焚的感人场面;她在拓跋氏几乎丧失政权的危急情况下“密定大策”,诛杀权臣乙浑,夺回皇权的果断决策;她“内宠李弈”以及李弈兄弟等数十人被献文帝拓跋弘诛杀引发的多年帝后斗争;她后来又有情人等等许多精彩的故事。更不可能知道北魏太子之母必须赐死的制度以及鲜卑、敕勒等族“蒙毡祈神”等众多有趣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魏高僧玄高法师:纵经法难身死亦不舍苦难众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氏半夜梦见天竺僧人将无数鲜花洒在自己的居室内,早晨醒来,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个男孩。这天,家中弥漫了奇异的香气,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明照耀墙壁,很久才熄灭。母亲看孩子生时有吉兆,便为他取名灵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

  • “蛙跳战术”的鼻祖另有其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魏军不知道彭城缺粮,攻城只是试探性进攻。遇到宋军激烈抵抗之后,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不与宋军在彭城和寿阳一线纠缠,越过重点防御的大城市,直接杀向宋朝国都建康。越城作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运用,形成战术理论。美军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放弃一

  • 揭秘真实“兰陵王”:不是嫡子 是否俊美待考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654个字演绎出的“战神”如果要从官方口径推敲兰陵王的出身,那么唐人李百药所著、名列《二十四史》的《北齐书》的记载显然最为权威,但这篇仅654字的传记中,提及兰陵王战绩的只有开头一段:“突厥入晋阳,长恭(兰陵王名高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

  • 解密南北朝名将檀道济之死:效命疆场却蒙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南方朝廷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刘宋时期尤盛。公元431年1月,南朝宋文帝北伐魏国失败,前锋将军到彦之退驻到河南滑台一带。一代名将檀道济率兵救援,大败魏军,打到山东济南,正在高唱凯歌时,另一魏将叔孙建派轻骑烧了宋军的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想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就是

  • 清宫里的武林高手:神秘太监高手最后一代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夏一跳,天津静海人,是清宫瑾妃身边的太监之一,因为身材高大,一次被慈禧看到吓了一跳而得赐此名。这个名字他引以为傲,旁人多少觉得有些别扭,于是一般尊称其为夏大伯。夏大伯晚年颇多逸事,虽然身为太监,却娶了一个对他甚好的夏大娘。可惜的是,这位姥姥是夏一跳出宫后娶的,对他早年的身世也言之不详,所以,无从知道

  • 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夫人外交维持同僚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胡林翼,一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问题”青年,忽然间变成了大清帝国的顶梁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可以偶尔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千万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更不能以此为寄托,聪明的人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找准自己的方向。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之前,这种“荒唐”的游戏只不过是一种调剂,一些有趣的经历而已。但是这也往往需要

  • 功高皇帝怕!揭秘历史上被皇帝害死的八位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臣被帝王冤杀的历史教训:封建体制下屡屡发生名臣被冤杀的事情,有的因正直而遭诬陷,有的因改革而受攻击,有的因才高而遭妒忌……他们的冤情虽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人生际遇却体现了那个时代官场的实况。盘点中国古代被冤杀的名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

  • 前赵皇帝刘聪:史上共立了十一个皇后的荒淫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人都是这样,谁也别说谁的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说过吗,真理就是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听到这个人的不好,你还会认为他好呀!大脑皮层早就形成条件反射了,靳准先前利用的也就是这一点。对于平阳城来说,公元318年,无疑是一个最为血腥恐怖的年份。城内血流成河,“鬼大哭,声闻百里”(《晋书》),其状惨不

  • 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拳全

  • 高欢为什么不如宇文泰:输在高欢的儿子不争气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高欢和宇文泰分别是北齐和北周的实际缔造者,只是他们和曹操一样,生前没有称帝,死后由各自的儿子当了皇帝。高欢英明神武,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高欢生前平定尔朱氏,葛荣之乱,统一了河东的北方,当时东魏(北齐)的实力远胜于宇文泰的西魏。虽然东西魏的五场大战中败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