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功罪非议在: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千古功罪非议在:大清权臣李鸿章的愤懑与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65 更新时间:2024/1/19 6:45:14

1895年的三月十四日,李鸿章等人迎着萧萧春雨,前往日本马关谈判和约。一路上,李鸿章愁怨满腹,快到马关的时候,他吟诗一首:“晚倾波涛离海岸,天风浩荡白鸥闲;舟人哪知伤心处,遥指前程是马关”。李鸿章还算是有点先见之明,马关果然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伤心的地方。在马关谈判的日子里,年事已高的李鸿章不但被伊藤博文百般羞辱和嘲弄,在谈判途中还曾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袭,脸上挨了一枪不说,差点就命丧东瀛。即使后来侥幸保全性命回来,李鸿章心里也很清楚,这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旦签订,自己必然要背上千古之骂名,正如他自己所说,“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

甲午一事结束后,李鸿章便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最低潮中。在搬到了贤良寺暂住的日子里,李鸿章说过这么几句话,抒发了他心中的愤懑:“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酝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

历史巨片《台湾1895》全景再现了晚清光绪年间的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反割台斗争等几个重大事件,而其中又以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最为令人痛心。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华民族在甲午战败后5年的深重灾难都是来于这场战争的失败。战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无数人说过这种各样的观点,而其中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不公正甚至是无聊可笑的,莫过于把责任推到慈禧太后和李鸿章身上。指责一个替罪羊总是容易而且能够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但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笔者倒是觉得李鸿章上面说的这句话颇值得玩味:“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酝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舰悬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

也许大多数国人不知道的是,在十九世界的70年代到90年代,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同光中兴”时期,亦即为洋务运动的三十年,大清王朝从上到下,大多数人在这段时间都是感觉很良好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引进了西方的一些新东西如现代热兵器、轮船、电报等等,当时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也比较良好,但在各国进取心如此之强的十九世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清王朝看起来很是一个繁荣的盛世,但它缺的却是一个考验。

目前国内的主流舆论,都认为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的一个大考验,战争的失败也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引发了对国家体制的思考并激发了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国家强大起来的迫切愿望,随后的戊戌变法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不过,笔者倒认为,体制并不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之前谈论体制的变化无异于拔苗助长,不但不会给国家命运带来转机,反而会败坏先进体制的名声。要知道,没有坚实经济基础的理想主义只能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害。由此,笔者认为,过分拔高戊戌变法而刻意贬低洋务运动其实是一种历史的本末倒置,而作为洋务运动总设计师的李鸿章受到各种非议是不公正的。

就当时的权力结构而言,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他虽然是当时朝廷的第一重臣,却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首脑(比如俾斯麦宰相或者伊藤博文总理之类),这决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无法放开手脚,因为各种反对力量如清流派及保守派,他们的力量同样强大。而当时的清廷本身就是一个各种权力纠葛的复合体,作为权力中枢掌控者的慈禧太后,她的经历和学识决定了她无进取之心的同时,却是极其擅长玩弄权力平衡的高手,这或许是李鸿章的时代悲剧所在。(在专制社会不变的情况下,缺乏进取心的君主显然是晚清最后几十年的软肋所在,这或许解释了日本能够更新而清朝深陷泥潭的原因所在)。

与大多数同僚相比,李鸿章的洋务观念和意识虽然已属超前,但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一位传统型的官僚。在清廷当时的权力运作机制下,李鸿章既要发展洋务,又要明哲保身,他必须学会在各种力量间保持平衡,而不可能毫无顾忌的以洋为本。就这点而言,李鸿章相似于曾国藩而非袁世凯,袁世凯他没有传统的包袱,正因为如此,袁世凯在清末的新政中才搞得有声有色。

李鸿章搞北洋海军一败涂地,而他的接班人袁世凯却搞新式陆军一举成功,但这不能说袁世凯比李鸿章厉害,只能说他运气不太好,此乃是历史的悲剧和时代的残酷性所在。晚清的军队建设一直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在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后,由于担心清廷的猜忌,曾国藩刻意肢解湘军,而李鸿章的淮军虽得以保留,但他何尝不是深得座师的其中三味。正因为如此,那些由湘淮旧军改编的防军和练军,他们在甲午战争中干不过日本的近代陆军这是一件难以接受但却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只能算是地方保安部队而不是专业的国防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代著名文人张养浩:赈灾路上写下绝唱后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元代一朝,文学家的命运大多悲惨。原本的“学而优则仕”,被蒙古人高高在上的等级制所取代,科举考试一度停废,文人即便有幸进入朝堂,也没什么实权。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文人为报国而尝试。散曲名家张养浩就写过《为政忠告》,其中有一句:“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这既是张养浩对为政者的忠告,也是他毕生

  • 揭秘宋徽宗的御下之道:作为皇帝赵佶非常不合格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作为书画家是极其成功的,可作为皇帝却是极其失职的。崇宁之后,他排斥正直之士,肆意打击“元祐党人”,任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等大批奸佞小人,奢华好物,怠弃朝政,最终造成了北宋王朝的灭亡。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去世。由于宋哲宗无子,兄终弟及,端王赵佶

  • 曹操本姓“夏侯”为何功成名就后不恢复原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曹操不复姓》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

  • 岳家军中第一猛将杨再兴:万箭穿身屹立不倒!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岳家将”中间有一员勇将,他的演义完全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历史,也就是说,他确实不需要任何演义,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就是杨再兴。杨再兴在小说当中交代得很明白,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人。杨再兴原本是盗匪曹成的手下,那时因为兵荒马乱,各地盗贼蜂起,曹成是湖东路那一段比较大的一个盗贼之一。绍兴二年,岳飞率军前去

  • 辽朝将领耶律余睹简介:曾领兵镇压张撒八起义,擒撒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耶律余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耶律余睹(?-1132),辽朝大臣。又名余都姑,宗室雄才。保大初,历副都统。妻,天祚文妃妹,文妃生晋王,最贤。时,萧奉先妹为天祚元妃,生秦

  • 刘备死后蜀汉地区发生叛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平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去世后叛乱频发,为何诸葛亮等了两年才平叛?公元223年6月10日,蜀汉政权发生了一件震动举国上下的事情,蜀汉的先主皇帝刘备去世了,人民在哀悼这位以“仁德”著称的君主的同时,蜀汉国内的豪强势力、蛮族势力以及各种分离

  • 司马懿晚年对发妻张春华如此厌恶 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晚年为何如此厌恶正妻张春华?司马懿的正妻张春华是一个狠角色,一把菜刀就把一个丫环给杀了,原因是她无意间,发现了司马懿的秘密。早年,曹操掌权,见司马懿有野心,想除掉他,司马懿装病,装瘸子不愿意去见他。一日,天下大雨,司马懿心疼晒

  • 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在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开始,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颁布了《成

  • 北宋初年将领姚内斌简介:曾使西夏敬服,不敢侵犯边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姚内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姚内斌(911年—974年),平州卢龙人,北宋初年官员、将领。姚内斌初在辽国为官,历任关西巡

  • 三国时期曹休是怎么死的?他为何会败于陆逊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休,字文烈,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休曾被曹操赞为曹家千里驹,与曹真一起,成为曹魏后期的中流砥柱。曹休就是在铜雀台射箭比赛中,第一个出场,一箭射中箭靶红心的那个。曹洪与曹休一起出兵下辨,对阵张飞,曹操对曹休说,实际上你才是主将。曹洪听了,就很识趣地让曹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