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武宗李炎怎么平定昭义的?详解李炎平定昭义的过程

唐武宗李炎怎么平定昭义的?详解李炎平定昭义的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18 更新时间:2024/2/5 20:51:35

唐武宗李炎怎么平定昭义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李炎平定昭义的过程,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平定了卢龙军乱不久,又发生了昭义镇对抗朝廷的事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刚结束,在李炎与宰相讨论此事时,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要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难以支持,主张同意刘稹的请求。谏官和群臣也都表示赞成。李德裕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讨伐。他说:“泽潞事体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习乱已久,人心难化,是故累朝以来,置之度外。泽潞近处心腹,一军素称忠义,尝破走朱滔,擒卢从史。”他还进一步分析说:“从谏跋扈难制,累上表迫胁朝廷,今垂死之际,复以兵权擅付竖子。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所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李德裕还向李炎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胸有成竹地说:“稹所恃者河朔三镇。但得镇、魏不与之同,则稹无能为也。……苟两镇听命,不从旁沮桡官军,则稹必成擒矣!”李炎听了,高兴地说:“吾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于是决定对昭义镇用兵。

李德裕奉命起草诏书,派李回出使,宣谕成德节度使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为朝廷立功,二镇节帅都到城外迎接,接待极为恭敬。[37]接着便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何弘敬为南面招讨使,与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合力讨伐,并决定于七月中旬,各道兵马一齐进发。

李德裕总结了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的经验教训,一是各藩镇出兵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则藩帅迁延不再进军;或是取得一县或一栅寨,都以为胜捷,也逗留不前,因此多是出兵无功。这次刚一进兵,李德裕即奏请命王元逵径取邢州,何弘敬直取鄜州,王茂元取泽州,李彦佐、刘沔取潞州,不攻取县邑。[38]因此,各路兵马似尖刀一样,直插入叛镇的心脏地区。二是监军干预军政,束缚了将帅的手脚,指挥不力。李德裕又和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商定,监军不得干预军事,只取少数兵自卫,赏罚与将帅一视同仁。这样“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所向有功”。魏博何弘敬出兵迟缓,李炎命忠武军王茂元向魏博方向移动,何弘敬大惊,怕引起内部军变,仓皇出师与刘稹开战。

李德裕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随时注意前线作战的进展情况,善于抓住薄弱环节,及时正确地处理一些军务。当他发现晋绛行营节度使李彦佐从徐州出发以后,行动迟缓,尚未交战,便立即上奏李炎,认为李彦佐顾望不前,没有讨叛的意思,及时改派骁将石雄取代他。石雄代替李彦佐后第二天,即进击乌岭,连破五寨,俘杀叛军数以千计。王元逵进击山,又击败了刘稹的救兵,立了战功,李德裕则立即奏请李炎,加授王元逵同平章事,大力表彰他的功劳,以激励他将。八月,昭义大将李丕前来投降官军,当时有人怀疑他是诈降,李德裕对李炎说:“自用兵半年,未有降者,今安问诚之与诈!且须厚赏以劝将来,但不要置之要地耳。”这一做法,有利于分化瓦解叛军。九月,叛将薛茂卿攻破科斗寨,俘虏官军河阳大将马继等,劫掠并焚烧了十七个小寨。当时,人情汹汹,还有人扬言刘从谏在世时,蓄养了精兵十万,粮草足用十年,难以攻取,李炎也有些动摇。李德裕则坚定不移地说:“小小进退,兵家之常。愿陛下勿听外议,则成功必矣!”李炎听后,当即对宰相们说:“为我语朝士,有上疏沮议者,我必于贼境上斩之!”于是朝官们遂安定下来。李德裕感到河阳兵力较弱,一旦被叛军击溃,将影响整个战局。他奏请李炎,马上从忠武军调拨五千人,增援河阳军,并请求李炎赐甲一千副,弓三千张,弦箭三万支,陌刀二千口,绢三万匹,及时补足了军事装备,很快稳住了阵脚。

在讨伐昭义镇的过程中,李德裕还善于听从部下的正确建议。其年闰七月,李德裕听取了镇州奏事官高迪的意见,曾有效地对付了叛军的“偷兵术”,并令镇、魏兵“进营据其要害”;他还听取了刘稹心腹、降将高文端的合围泽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和招降鄜州守将王钊的建议,都取得了成功。

李德裕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加快了讨叛战争的进度。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后投降。刘稹的部将郭谊、王协见势不妙,遂谋杀了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李德裕昭义镇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郭谊等是罪魁祸首,应该加以惩治,李炎赞同,命石雄将郭谊、王协等祸首械送京城。

李炎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对于提高唐中央朝廷权威和增强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战争结束后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武宗李炎妻子是谁?与王才人有一段爱情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宗李炎妻子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他与王才人的爱情佳话,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武宗李炎本名李瀍,总的来说,他是晚唐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可是当初他根本是没有当皇帝的可能。因为他的父亲唐穆宗继位时就很年轻,而且穆宗驾崩后,他

  • 最可能挽救大唐的皇帝是谁?唐武宗李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国运衰败,再加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等因素,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那么最可能挽救大唐的皇帝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此人就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武宗李炎!唐武宗是唐穆宗的第五子,原名李瀍,被封为颖王,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可是到了840年,

  • 三国时期担任曹魏大将军官职的人,都是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

  • 蔡邕:博学多识的全才型人物,他的人格特点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蔡邕,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千百年来,蔡邕在后人脑海中的记忆关键词大多都是蔡文姬之父,或者和“满村听说蔡中郎”所提到的民间话本、故事中的蔡邕形象划等号。但这两个人物记忆点,前一个是附属于蔡文姬的扁平符号,后一个

  • 朱祁钰在位时期励精图治 最后为什么会被一夜推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朱祁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代宗朱祁钰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推翻?朱祁钰本不是皇帝,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兄弟,只不过在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俘了,于是于谦等人便扶持朱祁钰登基为帝了,也就是明代宗。明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但却在一夜之

  • 司马昭与嵇康之间有何恩怨?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嵇康,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掉曹爽之后,便控制了曹魏大权,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接棒,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接棒,司马氏将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直至司马炎后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称帝,西晋代替曹魏。司马师掌权的时候

  • 历史上朱棣的后宫有多少嫔妃?她们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许多时期,皇帝后宫佳丽还远不止三千人,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朱棣一生拥有过的女人还是挺多,但大多数人只认识个徐皇后。确实,徐皇后作为徐达的长女,在靖难之役时,替朱棣守城立下大功,建国后,又屡屡在朱棣耳旁献良言,成为了可以与马皇后、长孙皇后相媲美的一代贤后!

  • 杀掉曹操爱将的爱子,张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张绣,与三国中很多名人比起来,他并不出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睚眦必报小人形象,但是小说与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曹操心胸宽广,确确实实做到了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这可以从张绣与其的

  • 荆州丢失后,仍有精兵的关羽最后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作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受后人膜拜,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擒获于禁、斩杀庞德,一时威震华夏。同年十一月,孙权西征关羽,任命吕蒙为前部,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

  • 鳌拜在朝中横行的时候 皇室宗室和诸王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鳌拜和宗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鳌拜横行朝野时,清代的宗室诸王在做什么呢?鳌拜横行朝野时应该是顺治末年到康熙诛杀鳌拜(1661-1669),这个时候任四大顾命大臣之一。这个时期捋一捋满清的宗室诸王。礼亲王系现在传袭至代善孙子杰书,也就是鹿鼎记熟悉的康亲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