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极其风光

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极其风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21 更新时间:2024/2/5 3:50:47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

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述了他的这次回乡之旅,牛皮得不得了。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动用新式武器保镖,可比时下警车开道,威风得不知多少倍。我估计,张大人此行,不会出现堵车塞车,一路绿灯,是可以肯定的。

网络配图

最叹为观止者,是他此行的座驾,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公车。黄仁宇对这台特制的巨无霸,有过一段不失幽默的描写。“张居正这一次的旅行,排场之浩大,气势之煊赫,当然都在锦衣卫人员的耳目之中,但锦衣卫的主管者是冯保,他必然会合乎分寸地呈报于御前。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首辅的坐轿要三十二个轿夫扛抬。内分卧室和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也不得不感叹这台巨无霸之壮观:“又造步辇如斋阁,可以 童奴,设屏榻者。”坐在这台明朝的“劳斯莱斯”或“宾利”级别的高级轿车里,身份有了,气派有了,权威有了,牛气冲天自是更不必说的了。

明、清以来,官员的交通工具为轿,二人抬者曰“肩舆”,四人抬者曰“软轿”,通常所谓的“八抬大轿”。尤其明朝,对公车使用有极其明确的限制,在《明史·舆服志一》里,我们看到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依此制度,张居正的车肯定超标。不过,作为内阁首辅兼皇帝老师,他有资格不在乎,加之奉旨回乡料理父丧,他有本钱搞特权。更何况锦衣卫主管,相当于克格勃首脑的冯保,跟他非常之铁,自然隐恶扬善。所以,由京城出发,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换乘这台由知府特为他供奉的既舒适,又宽敞的巨无霸,一路往南,经一千多里的行程,到达湖北江陵。全城人都拥到关厢,欢迎衣锦荣归的同乡首辅,无不希图一睹风采。然而坐在轿中的张居正,影影绰绰,老百姓是看不到真容的。不过这台巨无霸座驾,着实让他的家乡人开了眼。

公车是一张行走着的名片

普通的八抬大轿,总重约300公斤-500公斤,每个轿夫承重50公斤或稍多一点;依此制度,张居正的座驾,至少要有1吨至1吨半的自重,否则不可能分卧室和客室,不可能载有两位服务生,不可能载有必不可少的卫生设备,以及供沏茶烧水的炉具。从老北京胡同的宽和窄,也可判断其中住户富贵和贫穷,权势和卑贱的程度,凡有王府,官邸,俗谓大宅门者,胡同不得狭于一丈(约两米),就是为了方便前四后四的八抬大轿进出。京城有民谚云:“东城富,西城贵,南城贫,北城穷”,因此,东、西城胡同多半宽敞且直,南、北城胡同大都狭窄,而且弯曲,前者因轿的出入而必须讲究,后者因市民行走而马虎随便。

张首辅的前八后八,左八右八的三十二抬巨无霸,估计那轿子当不小于现在的“考斯特”。所以由真定起驾,也是有其道理的,第一,在北京城里,怕有的路段未必转悠得开;第二,京城人多嘴杂,张居正不想招摇过市,免遭物议。不过,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举国贪渎成风;官吏无能,唯知横征暴敛。但首辅的座驾,能从本地路过,那是千载难逢,送上门来的巴结好机会,除非白痴,谁能放过。因此首辅此行所经河北、河南两省驿道,全程是否都能保持四米宽度,是大有疑问的,因此,修桥铺路,大兴土木。后来,有一位名叫杨四知的御史,在参劾张居正的奏折里,说他“归丧沿途,五步凿一井,十步盖一庐。”自然是落井下石的夸大之词,但中国官员之马屁功夫,堪称绝活,沿途州县一二把手,为了这台巨无霸顺利通行,增派民夫,拓展路面,动用工匠,加宽桥梁,以讨好元辅,自然是少不了的。

网络配图

据黄仁宇文:“他从阳历四月中旬离京,七月中旬返京,时间长达三个月。即使在离京期间,他仍然处理重要政务。因为凡属重要文件,皇帝还要特派飞骑传送到离 “京一千里的江陵张宅请张先生区处。”我想,张居正乘用这样的坐骑,也有其公务在身,随时需要替年轻主子料理国家大事的理由。唯其如此,这台巨无霸座驾,“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首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玉台丛语》甚至说:“居正奉旨归丧,所经由藩、县、守、巡,迓而跪者十之五六。”

如何应付他那口味尖刻的舌头,则更是一路经过的大小衙门,伤透脑筋的事

他肯定没有预料到万历皇帝的秋后算账,来得这么快,这么狠,《万历野获编》为明人撰,应该可信其真实。“今上(即万历)癸未甲申间,籍故相张江陵,其贻害楚中亦如之。江陵长子敬修,为礼部郎中者,不胜拷掠,自经死。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门时,监搜者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间搜宫掖事。其婴稚皆扃钥之,悉见啖于饥犬,太惨毒矣。”

那台巨无霸自是张居正许多罪状中的一条。

要知道,皇帝未必不小人,而且说不定非常之小人。在《万历野获编》卷九里,有一则《貂帽腰舆》的记载,我们看到因座驾之张狂躐等而倒霉的,不光张居正一人。“嘉靖中叶,西苑撰元诸老,奉旨得内府乘马,已为殊恩。独翟石门、夏桂洲二公,自制腰舆,舁以出入。上大不怿,其后翟至削籍,夏用极刑,则此事亦掇祸之一端也。”读到这里,我想那些坐豪华公车的官员,会不会为此而慎之戒之呢!

作为首辅,执政近15年,张居正确实做出了政绩,为世公认。《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然而,他的人格,品德,作风,政声,也有很多为人所不齿的地方。与他同科进士的大文人王世贞,就对他很不以为然的。在文章里曾嘲笑过,一位当朝宰相,竟然下作到以“晚生”的帖子,递过去以取悦于太监冯保,虽偶一为之,也颇令人作呕。无非因为这个太监能左右太后和皇帝,他不得不依靠他,不得不拍他马屁,即使如此,也不必卑躬屈膝啊!据明代的文人焦的 《玉堂丛话》,说到他奉旨归葬,从北京出发到湖北江陵,其作威作福的排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最难侍候的,沿途州县如何供应他老人家的吃,让他吃得开心,如何应付他那口味尖刻的舌头,则更是一路经过的大小衙门,伤透脑筋的事。“始所过州邑邮,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而钱普无锡人,独能为吴馔,居正甘之,曰:‘吾至此仅得一饱耳。’此语闻,于是吴中之善为庖者,召募殆尽,皆得善价而归。”一百道菜上来,张居正眉头紧皱,举筷踌躇,简直没有他可吃的,其舌头之刁钻,其嘴巴的挑剔,可想而知。

网络配图

他的成功,由舌而起,他的失败,也与舌有关

要是从明代沈德符的 《万历野获编》的一则记载看,这一家人的味觉神经,也够登峰造极的了“江陵归葬公还朝,即奉上命,遣使迎其母入京。比至潞河,舁至通州,距京已近,时日午,秋暑尚炽,州守名张纶具绿豆粥以进,但设瓜蔬笋蕨,而不列他味,其臧获辈(家奴厮役之类)则饫以牲牢(肯定五星级待遇),盖张(这个马屁精)逆知太夫人途中日享甘肥,必已属厌,反以凉糜为供,且解暑渴。太夫人果大喜,至邸中谓相公曰:‘路烦热,至通州一憩,始游清凉国。’次日,纶即拜户部员外郎,管仓、管粮储诸美差。”

张居正的舌头一动,解决了一批无锡厨师的就业问题;老太太的舌头一动,使得通州运河边上小小七品县官,一步登天,擢升到中央政府工作,这就属于舌头的第二功能了。但最后,想不到这位既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也卑污轻贱,曲节事人;既治国有方,政声蜚扬,也好色腐败,贪刻残酷;既轰轰烈烈,位极人臣,也碧落黄泉,惨遭灭门的张居正。他的成功,由舌而起,他的失败,也与舌有关。明代沈德符的 《万历野获编·江陵始终宦官》说:“江陵之得国也,以大?冯保力……而最后被弹,以致籍没,亦以属司礼张诚,岂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乎!”当年,张居正舌头一动,断送了高拱,拉拢了冯保;现在,一个更得宠的太监,在万历身边,张诚舌头一动,把罪状一条条呈给皇帝耳边;而那个高拱,别看败在他手,临死之前,趁舌头还能动,又搞了一份《病榻遗言》告上去,历数张、冯的罪恶,火上加油,促使万历下了决心,在张居正死了两年以后,终于被抄家夺爵,总算留一点面子,没有戮尸。

网络配图

这一切的是是非非,无一不是舌头在兴风作浪,想到这里,真有一点不寒而栗呢?但一代文豪王世贞先生,也不是什么好样的,在张江陵如日中天的时候,曾经起劲地去巴结过的,甚至洋洋洒洒,写过吹捧他双亲的祝寿文章,想讨他的好,希望得以引荐,跻身朝廷,求得朱紫。奈何张居正认为,阁下文章好,未必适宜做官,还是当你的文人算了。也许由于未能满足欲望,现在,你死了,你倒台了,你完蛋了,我反过来敲打两句以泄愤,也是情理之常。所以说,文人的舌头,通常是靠不大住的,一会儿向这边拐,一会儿向那边拐,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身世疑云:私生子身份系伪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直以来,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是一个萦绕在人们心中难解的谜团,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吕不韦曾送给异人子楚一名怀有自己身孕的歌姬赵姬,赵姬产子名为嬴政。似乎大家也默认了这种说法,但是,这会是真的?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这是一个千古之谜,由于年代久远,事实已无法查实。然而有人从动机上开始怀疑《史记》

  • 康熙遗诏在此 为何雍正还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祯,而皇四子胤禛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网络配图这一说法一直得到许多人认同,但当康熙遗诏一出,这种看法就消声了。因为康熙遗诏中并未出现“传位十四子”的字样。而原文中有这一句

  • 曹睿为什么要杀郭皇后 曹睿为母报仇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睿杀郭皇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军师联盟中,曹丕很早就喜欢上了郭皇后,甄宓的出现成了两人之间的第三者,而且还是曹操强行将甄宓嫁给曹丕。其实这里的剧情和正史当中的情节严重不符,当年曹丕非常宠爱甄宓,而且郭皇后根本就还没出场,曹操也是一位喜欢美女的人,怎么可能

  • 甄宓都已经是结过婚的女人了 曹丕为什么还要立她为正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甄宓和曹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但是这一乱世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美人。比如说三国演义中虚构的貂蝉,还有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甄宓。三国时期的美人不在少数。人们最为熟悉的肯定是貂蝉,作为古代四大美女的貂蝉,她的大名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这一点是毋庸

  • 曹操当初把曹植当继承人来培养 曹操最后为何把位置传给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传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儿子。相

  • 夷陵之战结束后 曹丕为什么攻打东吴而不是趁机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攻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22年9月,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蜀章武二年。曹丕下《伐吴诏》,出兵三路大举伐吴,令曹休督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督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困南郡。这是曹丕登基后发动的首次大战,虽不说是举国之兵,也算是当时曹魏的全明星阵容,

  • 他是凌烟阁功臣,却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凌烟阁是唐朝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绘有功臣们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凌烟阁功臣中还有一位皇帝!当然此人的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他还不是皇帝,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

  •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渊为什么会立李世民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李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所谓时势造英雄,李世民敢搞玄武门之变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可以说他是有充分准备的,其背后是有相当一批唐朝开国元勋们的支持。光他秦王府手下就名将如云,可以说实力摆在那里。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李世民来说那时候已经不是他敢不敢的

  • 齐闵王在位期间有何政绩?他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闵王,齐闵王被谁杀的,公孙固与齐闵王

    齐闵王在位期间有何政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为了挽回此前在桂陵之战中损失掉的声望,悍然对违抗魏国命令的韩国发动了进攻,韩昭侯指挥韩军抵抗,但仍旧节节败退,而后,韩昭侯遣使向齐威王求援,齐魏两国间的霸权之战——马陵之战拉开序幕。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了庞涓

  • 曹丕和曹睿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难不成曹操家族有遗传疾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曹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活了六十六岁,曹丕活了四十岁,而曹睿则只活了三十六岁,相对曹操来说,他们的寿命确实有些短,但是这个和家族病没有什么关系。曹操因头风而死,有些人认为是脑袋里面长了肿瘤或者高血压导致,其实不是,应该是神经性的疼痛。这是因为曹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