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冉是战国时秦国大臣,他曾保举哪位名将东向攻城略地?

魏冉是战国时秦国大臣,他曾保举哪位名将东向攻城略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4/1/25 16:06:33

魏冉(?—约前264年),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代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

战功赫赫

秦昭王三十三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魏冉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魏冉又增加了封邑。

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斩首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了兵力,让赵去攻打齐国。

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魏冉一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我私下一定对我们国君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魏冉机智而精通军事,一定不会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呢?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有上百次的背弃,上百次的相骗,但都不算是背信弃义,一旦对外它们是互信不疑的。现在要战败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起来。赵国是秦国所仇视的大敌,显然对秦国不利。这是第一点。

秦国的谋臣策士们,一定会说‘打败齐国,先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然后再战而胜之’。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钓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这是第二点。

秦国若出兵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相信秦国;若出兵多,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将被秦国控制。齐国惧怕被伐,不会投靠秦国,而必定投靠三晋和楚国。这是第三点。

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而三晋和楚国派兵进驻加以扼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这是第四点。

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怎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这是第五点。

因此,取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没有祸患了。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也就必定无法控制上党了。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与出兵而担忧其不能返回比较起来,哪个有利?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魏冉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魏冉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忧愤而亡

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

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田穰苴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为何抑郁发病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谁,齐桓公为什么被饿死,36位开国著名军事家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揭秘:乾隆为什么一再纵容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对和珅有感情吗,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皇上为什么喜欢和珅

    传说乾隆做皇子时爱上了雍正帝的一位妃子,而这位妃子因他而死,和珅正是这位妃子的转世乾隆才对他这么好,而这位妃子就是著名的年贵妃?网络配图关于乾隆与年贵妃的故事雍正皇帝的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被皇娘的美貌打动,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

  • 三国中死得最冤的猛将:第一名并非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重生三国猛将赵云,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吗,三国武将排名前30名

    乱世出英豪,在三国中可是说是遍地英雄,然而他们的结局却有喜有悲,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就非常悲剧,而且死得很冤!第6名:潘凤《三国演义》第9回曹操起兵讨董卓里,华雄在帐外挑战,冀州太守韩复突然很搞笑的说了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据我推测,潘凤本人肯定清楚自己的斤两,也一定知道不是华雄的对手,

  • 大唐第一猛将: 一人灭掉三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唐第一军神,大唐最强将门冉锋,一人灭掉日本一个小队

    大唐盛世,名将如云,要评选第一猛将,很多人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尉迟恭、秦叔宝、薛仁贵……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人,即苏定方。熟悉《隋唐演义》的人,对“苏定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猛将在演义中被丑化成了一个大反派,尤其是设计害死了大众偶像罗成,更让人切齿痛恨。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 朱元璋登基时为何要册封天下城隍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农历七月廿四,是城隍诞。民间也有五月十九是城隍诞的说法。清代梁绍壬说:“今七月廿四为都城隍诞辰,传是日为我国筑城之始。”广州的城隍爷是都城隍,城隍诞定在七月廿四自然是不在话下的。确定广州城隍爷的“牛一”(生日)不难,但要说清楚它的陈年旧事便让人挠头了。去年底重修城隍庙时,广州满心欢喜打算到佛山迎回城

  • 周王到皇帝:吴三桂为何实力最弱时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算皇帝吗,吴三桂和鳌拜哪个厉害,周朝的最后一位王是谁

    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战争形势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折。清军在经过短暂的退却和防御后,很快恢复了常态,在东南和西北两翼战场转入了进攻。康熙十五年六月,首先降服了王辅臣,西北叛军顷刻瓦解,四川叛军被逐回老巢,奄奄待毙;次年十月,耿精忠被迫投降,福建底定,台湾郑军被逐出大陆,盘踞江西、浙江的叛军亦告

  • 武则天男宠那么多: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谁说女子不如男君临天下武则天,武则天晚年为什么养男妃,武则天的男宠

    原因咱推测,很简单,应该就是年龄问题。网络配图武则天生于西元624年,她的第二任老公——唐高宗李治——第一任,乃唐太宗嘛——生于628年,卒于683年,死于,也才55岁——但武则天比他大4岁啊,当时,她已59岁了。相信,在李治尚未驾崩之前,武则天是不会乱来的。转年,她便60了。网络配图应该差不多就在

  • 第一代海昏侯系刘贺:当皇帝27天劣迹累累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贺真的昏庸无道吗,海昏侯刘贺死因揭秘,刘贺被废真正原因

    今年以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挖掘进行得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而墓主人身份到底是不是西汉史上那位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呢?目前尚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是史书赞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刘贺可以说是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

  • 雍正:中国历史上最励志的皇帝从不巡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敢骂皇帝的大臣,雍正是最勤勉的皇帝,雍正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他是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曾是寄情山水的闲人;他有深沉冷酷的手段,也有“任性”批奏的性情;有帝王中罕见的文采风流,却也难能可贵的凛然正气。“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是雍正亲笔的书法。史书上对他有种种误解和低估,但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却渐渐看到,这位本不起眼的阿哥,苦心耕耘,顶住了康乾盛世的繁荣。网络

  • 隋朝名将贺若弼:用兵善于虚张声势真假难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光弼诱敌马,罗成回马枪挑死单雄信,隋朝名将贺若弼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网络配图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