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才气斐然的唐寅,他的一生那么落寞凄凉?

为什么才气斐然的唐寅,他的一生那么落寞凄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1/15 19:54:38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伯虎而言,他的人生里没有秋香的红袖添香,只有自己在不断送别故人的凄凉与落寞。那个用桃花卖酒的洒脱诗人,其实真正洒脱的日子并不多,更多时候,他只能强颜欢笑,假装自己过的很好。

唐寅的才气斐然,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优秀而过的更好,相反,他的优秀反而成了他一生的束缚,他的一生也因为自己的才名拖累。

桃花庵里迎客来,偏是孤鸿顾影怜

唐自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十二岁就能够与二十二岁的祝允明相谈甚欢;十四岁就获得太仆的称赞,十五岁就在童试中拔得头筹。换做现代的话来讲,唐寅从小就有外交天才,能够将大人说的心服口服,甚至成为了忘年交;而且人家不光能说会道,而且读书也厉害,得奖多就算了,小升初(童试)还拿了全县第一。现在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考试不算什么,但是在明朝这就是决定了考生命运的关键了,更像是现在的高考决定了以后是打工还是继续读书,很多人就卡在了这一关,成年人都考不上,就被一个刚刚束发的少年轻轻松松的拿了第一,叫人颜面存。

但是起点高,并不代表着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唐寅在这条路上走的特别艰辛。在他十五岁到二十六岁的这段时间里,唐寅的蒙老师,他家人也相继离世,家道也一度中落。父母双亲的走本就让唐寅的心头蒙上阴翳,但是妻儿的离去对他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除了弟弟,他的家里没有别人了;除了弟弟,他没有一个家人了。

原本生活在热闹里面的唐寅,周遭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他只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哪怕唐寅在好友的祝枝山的劝阻下,重新准备乡试,他也依旧没有从打击里面缓过来。于他而言,科举不过是他精神的一种寄托,是他不会再胡思乱想的一种方式。

二十八岁的唐伯虎,在考试的那几天,依旧和别人一起喝酒,然后大醉,倒在秦楼楚馆里面。只有这样的放纵,他才能消耗掉自己的胡思乱想,才能在胡闹中释放自己,才能让脑袋空了心却满了。原本顺风顺水,活在光环中的人,是经历不了太大的挫折的,因为这样会让他的人生失去方,所谓慧极必有一伤,就是如此。

这一次的考试,注定了唐寅的失败。即使人是不清醒的,但是才在那里,章依旧写的花团锦簇。只是他的态度叫考官心生不满,录取无望;没有人能够轻易的对陌生人随便就送出善意,那些看着恶劣的行径背后的深意不知不晓,自然批判起来毫无压力,但是对于那人而言却是最大的打击。

若非苏州知府的怜惜,主动为他求情,唐寅必定要再来一次。这一次他堪堪的在榜末挂了一个名次,得到了最后的继续考试的资格。有了这一次录科的名次,他才能继续参加乡试。乡试的第一名证明了唐寅的才能,也惊醒了唐寅那颗沉睡的心。

但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幸运了,此后唐寅的一生都没有幸运的影子出现过了。

在参加随后的会试时,因为考官出题太偏,别人发挥的都不好,偏偏唐寅的发挥没有半点的影响,反而在别人的衬托之下越发的出色。这一次没有人再为他担保,唐寅被人污蔑贿赂考官,失去了大好的仕途。

之后继室不理解的和离,唐寅失意后的一场大病,弟弟也分家独立门户;唐寅的失魂落魄无处安放,只能在桃花庵里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暗自神伤。在这段时间里,他爱上了喝酒,爱上了醉酒后的畅快,也爱上了酒填满伤口后的满足。

他画的山水很多,画的人物也多是在山水之中,因为除了山水无可寄托,因为只画人容易暴露自己的失意和不快乐。桃花庵里的主人就这样自我欺骗着,快乐而失落。

桃花追逐流水去,旧人重回更落寞

四十五岁的唐寅再次出仕,离开了桃花庵里的清净生活,宁朱宸濠看中了他的才华,想让他为自己效力。唐寅就这样离开了,本以为去了就不会回来,没想到去了却是更加的难堪。

宁王对他是礼遇的,但是唐寅并不爱那样的生活,他的灵魂受到了束缚,不得自由。他看透了世事,心里也写满了沧桑,这一次他装疯离开了宁王,回到了自己的小天地,心灵也得到了暂时的安息,只是有些伤口是不能跟着时间愈合的,他不敢触碰,也不能触碰,那就假装没有发生过好了。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他哪怕遍体鳞伤也依旧告诉别人,他还是那个骄傲的少年,没有半点的改变。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只是他真的嘛?

“魍精怪畏惧虎与柏”,他将伯虎改成了柏虎,是躲避,也是坦然,他再也不愿受世俗侵染,也不愿受世俗所束缚,他就是他,哪怕经历再多的坎坷,也能潇洒面对,只是心里是否苦涩,不得而知;但他的风骨依旧在告诉世人,他看透世事后依旧是那个骄傲的天才少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五代后梁宰相韩建简介:死后被后梁末帝朱友贞怎么追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韩建(855年—912年),字佐时,许州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晚唐军阀、五代后梁宰相。兵变被部将张厚所杀,后梁末帝朱友贞追赠其为太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平简介韩建初为蔡州秦宗权部下军校,后成为宦官将领杨复光麾下的“忠武八都”之一,在黄河中游镇压黄巢起义。杨复光

  • 秃发皇后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那她有何悲惨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秃发皇后,这个称呼一听,恐怕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来搞笑的吧。现代人被秃发问题困扰,年纪轻轻就脱发,古代真的有秃发皇后?没错,秃发皇后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也的确是一位皇后,但是至于为什么叫秃发皇后,因为她本身就是秃发氏,家族中人都是“秃发”。那么今天就跟我爱历史网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秃发皇后,她经历过

  • 十六国时期秃发皇后简介:乞伏炽磐唯一的一位正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秃发皇后(王后)(?-423年),姓秃发氏。十六国时期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的女儿、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的皇后,也是史书记载乞伏炽磐唯一的一位正妻。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身份尊贵又生逢乱世,所以注定在娘家和夫家的互相倾轧中痛苦挣扎,直到身死魂灭。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家庭信

  • 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简介:其去世时年仅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淑哲公主(1633—1648),皇太极的第七女。母为清朝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顺治皇帝)、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崇德六年(1641

  • 清朝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韦俊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韦俊是北王韦昌辉之弟,他投降清朝完全是被逼的,不同于哥哥韦昌辉野心勃勃目无天王,韦俊对天国忠心耿耿,但在北王被杀后,天国不能容韦俊,他因而无奈投降清朝,而清朝之所以没有杀韦俊,其实是有几个原因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韦俊,能打敢拼的太平天国名将韦俊是太平天国重

  • 李裹儿虽然被父母宠坏,但是她的一生并没有那么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裹儿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史书上为了能够成为皇太女,而将父亲唐中宗李显毒死的李裹儿,成了“荒诞”的代名词。《资治通鉴》中记载,李裹儿想要权利成为显赫的继承人,但是女儿家的身份,成为了最大的阻碍,尽管唐中宗再爱她,也不可能违背祖制。因此,李裹儿与想要成为女

  • 揭秘:北魏是怎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立国,最有名的就是孝文帝变法。北魏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北魏皇族一条铁律:皇帝册封太子之日,必须处死太子生母,就是防止后宫干政是。但诡异的是北魏是兴一后(文明太后)亡一后(胡太后)。正式由于胡太后临朝听政,引发尔朱荣造反控制北魏。从

  • 唐睿宗李旦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十分小心却也清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武则天掌权的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皇位就像是一个皮球踢到谁那里算谁的。作为武则天唯二的两个皇帝,在哥哥李显被赶下皇位之后,皇位递到了李旦的手中,不接也得接。李旦就这样成为了皇帝,也同哥哥李显一样成为了武则天手中的傀儡。但相比李显有野

  • 揭秘:汉惠帝刘盈为什么会娶外甥女张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汉恵帝为人善良软弱,他继位后并无实际权力,皇帝的权力掌握在吕太后手中。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吕太后就是历史上赫赦有名的吕后。吕后原名吕雉,她原是一个千金小姐,后因其父相中刘邦,吕雉从父命下嫁刘邦。刘邦称帝后册封吕雉为皇后,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吕后是刘邦的结发

  • 羊献容为什么会被多次废立?她什么时候摆脱被安排的命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羊献容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自从西晋的第一代皇帝司马炎死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约束他的儿子们了,为此他儿子们的“导演梦”也开始逐渐显现。司马家族用他们的剧本,将一个王朝的兴衰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连“隔壁家”的胡人们都被拉上了,只是最后因为工资的问题没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