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近南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陈近南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61 更新时间:2024/1/28 11:25:0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近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陈近南是谁?

看过电影《鹿鼎记》的都知道,洪门的传人。陈近南很厉害,一眼就看穿韦小宝最喜欢什么,钱和女人。

于是,他说了一番话,我们为啥要反清,因为清廷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一直欺压着咱汉人。韦小宝没上过学,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的说辞,催着陈近南往下说,陈近南也就不再兜圈子了,直言道:“如果咱成功了,就不愁银子和女人了。”

韦小宝一听,就激动了。

这里,我们来看看民间故事中的天地会和陈近南。

前面只是书中虚构的故事罢了,不过历史上还真有陈近南此人,当然,陈近南是化名,真名为陈永华,年轻时就跟随郑成功来到台湾,曾为郑经的老师。

在民间传说中,郑成功创立了一个组织,就是天地会,其目的就是为了反清复明,后来,就让陈永华负责,陈永华就以陈近南自称。也因此,天地会只知陈近南,联络各地天地会分会时,都以“陈近南”为代号。

再来看看馆藏资料中的天地会和陈近南

英国的那个The British Museum,馆藏着一份内部资料,据说也和天地会有关。康熙初年,天下并不太平,西部有人造反,直逼中原,清廷先后派出的军队都被对方击溃了,正当清廷犯愁时,莆田上林寺的武僧主动请缨(想当年,嵩山少林寺武僧也帮过李世民),成功的击退敌人。这些武僧事后拒绝朝廷的封赏,返回了莆田少林寺。

朝廷的那些大臣们想得很多,在他们看来,和尚们立了这么大的功,居然对封赏不动心,那么,就一定有其它的心思,他们的能力居然超过清兵,留着必定是一大祸患,于是,就建议康熙杀了这些武僧。结果是,皇帝还真采纳了。这些武僧本是想为国尽力,没想到却给寺庙带来劫难,清廷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的绞杀,烧了莆田少林寺,据说只有五个武僧逃了出来。

之后,这五名武僧为了报仇,开始组织义军反清,同时寻访高人。这期间,他们就打听到了两个和尚,一位叫万云龙,武功绝对好;一位就是陈近南,武功一般,但是有才,点子多,于是,他们就请万云龙做了老大,而陈近南成了他们的军师。这时候还没有天地会,这些人拉了一支队伍和清廷对抗,只是力量悬殊太大,万和尚在抗争中也牺牲了。

这时,陈近南就提出了:“单靠目前的力量,是无法成事的,咱得迅速壮大自身实力......”于是,天地会成立,下设“五房”,那五位武僧分任各房主。房主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拉人入会,他们深入两广、云贵一带,宣传天地会,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天地会的会员遍及南方各省,已是管理有序的帮会组织了。

那么,民间中所说的“陈近南”,是不是就是博物馆资料中的和尚陈近南呢?

先来看看天地会吧。

天地会,清朝的一个秘密结社。结社不是清朝特有的一种现象,在明朝,文学流派林立,大家就开始结社(社团/社集),明亡后,很多文人就以结社的形式,来抒发对旧日时光的怀念,这时就有人开始利用结社反清了。

清廷很早就注意到了结社,从顺治九年开始,多次下令禁止文人结社。但是,民间不满清廷的统治,依旧秘密结社,如:小刀会,一个说法就是它是天地会的支派。从厦门传入上海,后来,上海的小刀会发展为“七党”,以护送鸦片烟土为主业,他们统称为“洪帮”。

史学界一直在研究天地会何时出现,但是,说法不一。清廷档案中有关天地会最早的记载,是在乾隆年间。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浦县衙门被一伙人攻击,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又有一伙人准备攻击衙门,但是,被官府提前知晓,此事最终败落了。

接二连三的发生袭击衙门事件,官府很是警觉,只是被俘之人怕遭来报复,一直没有交代幕后主谋。直到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彻底被激怒,要求彻查天地会。三年后一份奏折递交到乾隆那:“臣等查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会......”

提喜是僧名,又名洪二和尚,俗名郑开。

天地会曾多次发动反清复明的武装运动,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相当活跃,积极配合,故而,民间流传了很多有关他们的故事,当然,故事中又多了些有历史原型的人物,比如陈近南。“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但是,史上并无陈近南,只有个陈永华。这个也难不倒大家,不能化名么?既然是秘密组织,就用不得真名啊。

如今提到天地会,大家不自觉的就会想到陈近南,故事的力量有时确实盖过了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允炆是朱元璋钦点的,为什么只当了思念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允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据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去世之前曾把皇位传给他的长孙朱允炆,从而引发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的不满。一年后,大明王室内部就爆发了一场争夺皇权的战争,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难,企图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双方经历了四年苦战。公

  • 项羽会败给刘邦的结局,早在鸿门宴就已经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刘邦项羽鸿门宴的故事,鸿门宴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项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本该继位的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胡亥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之人,赵高专权,实行残暴的统治,当时虽已大统,但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不久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族也开始复国运动。陈胜吴广起

  • 麴义的实力如何?深得袁绍信任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绍失败真实原因,袁绍刚愎自用,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麴义的实力如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袁绍麾下的名将,很多人可能会说出颜良和文丑两人,毕竟在《三国演义》中,当关东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却被董卓手下大将华雄阻挡住而停滞不前时,袁绍认为只要自己手下的颜良或者文丑有一人在场,就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了,可见袁绍对颜

  • 南朝宋公主刘兴弟简介:刘义隆即位后封为什么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宋为什么多昏君,南宋韦后留在金国的儿子,宋孝文帝

    刘兴弟(383年~444年),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时期公主,宋武帝刘裕嫡长女,母武敬皇后臧爱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会稽公主刘兴弟,宋武帝刘裕嫡长女,母武敬皇后臧爱亲,约出生于淝水之战时期。有民间传说即寿阳公主,又有泪妆故事。成年后刘兴弟嫁

  • 赵构在“靖康之变”之后,他如何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皇帝赵构是怎样一个皇帝,宋英宗,赵构是什么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经历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

  • 永兴懿简王朱尚烈是什么身世?他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永瑢是谁生的,永兴小学,永兴是哪个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永兴懿简王朱尚烈是什么身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托《倚天屠龙记》的福,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太为人熟悉的元末名将王保保,乃至他的妹妹“敏敏郡主”变得家喻户晓。在小说中“敏敏郡主”的汉名叫赵敏,最后和明教教主张无忌双宿双飞。而明教的大业交到光明左使杨逍手上之后,慢慢被野心家朱元

  • 历史上的方腊是怎样的人?他是被谁捕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是哪里人,方腊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有方腊

    你知道方腊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宋史》: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峒逃出,倮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最后为鲁智深所擒获。而在民间传说中,活捉方腊的是武松。“武松独臂擒方腊”最早见

  • 专宠杨玉环,不务朝政的唐玄宗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有多宠爱杨贵妃,唐玄宗为什么喜欢杨贵妃,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媳

    你知道唐玄宗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女性们的名字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然而在这其中也有在历史的长廊中刻上了自己名字的女性,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被冠以“恶女”的名声:独当一国的女人--慈禧太后、倾国之女--杨贵妃、淫乱不止的女人--赵姬。历史的长河中

  • 宇文护想过谋权篡位吗?他为什么会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谋权的意思,宇文护被杀,谋权

    你知道宇文护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北周的权臣宇文护可谓是一个牛人,在他当权期间,曾经搞死了三个皇帝,光是这一点历史上的权臣就没人能比得上他。汉朝的霍光虽然历经三朝,把持了两朝的朝政,但他没有搞死过皇帝;王莽虽然熬死了汉平帝,废了太子孺子婴,但是在数量上他没有赢过宇文护。因此

  • 宋仁宗到底有多仁慈?宽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仁宗的仁体现在哪里,宽容与仁慈的作文,宋仁宗有什么品质

    你知道宋仁宗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世人都称赞宋仁宗的贤明,他为了不让太监受罚,宁愿自己忍着饥渴也不肯开口要水,宁愿委屈了自己也不愿让别人委屈。在张爱玲还没有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之前,他就已经用自己懂得的慈悲,包容了别人的所有过错,也告诉了所有人哪怕是一个太监的心理他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