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父子到底做了什么 卫青和霍去病为何想弄死两人

李广父子到底做了什么 卫青和霍去病为何想弄死两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3/12/29 20:54:46

你真的了解卫青和霍去病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汉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对外作战果敢勇武,一击必杀。对待朝内同仁,则谦让仁和,气度宽广。

《史记》中说: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

又说到: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可见卫青确实是一位温良恭俭,宽容豁达的名将。领兵作战,能够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不居功自傲,士人和将领都很敬重他。

而霍去病的军事才干,相比于他的舅舅,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个人品行方面,却大有不及。

这可能是因为霍去病年少的时候,卫家就已经显贵,而霍少爷作为当时风头正盛的外戚家族的一员,沾染不少纨绔气息。

司马迁评价霍去病: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霍去病率军出征,也有不少贵族做派: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由此可见,霍去病是一个年少轻狂,内心谁都不服气的人,而且霍少爷也是一个能动手就绝不逼逼的狠角色。

可能霍去病从小家中就比较富贵,所以生活比较奢侈,外出作战都带着珍贵的食材。但是他不想卫青那样体恤士族,他带的食材扔掉很多,也没有给饥饿的士兵。

一个将领,常年领兵作战,尚且不能体恤士兵作战的疾苦,要说他是一个宽容豁达的人,恐怕大家都不会相信。

李广之死,与卫青的关系并不大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派遣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精骑,从定襄、代郡出发,跨过大漠戈壁,远征匈奴。

汉武帝、卫青原本不打算用李广,因为李广这个人,年纪不小了,而且脾气也臭。李广多次请求汉武帝,只得答应让他担任前将军,跟随卫青出击。

卫青率军出塞后,在大漠以南抓到匈奴人,得到了单于主力的位置,决定分兵。命令李广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并,从东路绕道迂回到匈奴主力背后,包抄伊稚斜单于主力。

李广求了半天前将军,想要做大军的前锋,准备立下战功封侯,结果被卫青调到侧翼做迂回去了,心里一肚子怨气,要求卫青更改命令,但卫青不同意。

李广带着一肚子火气,率领本部兵马不告而别,不得不奉卫青的将令与赵食其率军向东迂回,结果穿过大漠的过程中迷路了,没能及时与卫青本部会合。

卫青率军跨过大漠后,迎头就遇上了匈奴单于主力,两军苦战一天,卫青趁太阳将要落地,刮起大风的时机。

派兵从两翼包抄匈奴大军,伊稚斜单于看到汉军太过强大,率领数百骑兵逃走了。

汉军连夜追杀,一直追到天亮,追击二百多里,没能追上匈奴单于,俘虏斩杀匈奴大军近两万人。

卫青率军追至赵信城,抢夺匈奴的粮草供大军食用,汉军休整一天,卫青率军班师,临走时一把火烧光了赵信城和城内的粮草。

卫青率领大军返回到漠南,遇上了迷路的李广和赵食其。卫青派人给李广和赵食其军中送去粮食和酒水,并询问了两人军队迷路的情况。

赵食其老老实实回答了卫青的问话,李广因为心里怨恨卫青,闭口不答。卫青就派幕僚到李广军中找李广属下的校尉问话,李广认为自己受到了羞辱,于是拔剑自刎。

李广的死和卫青有多大关系呢?最大的关系就是卫青的分兵将令和询问迷路的事情了。

卫青作为全军主将,李广迷路,这是必须要向汉武帝汇报的,如果因为李广耍脾气,就不汇报了,那就是卫青的失职。

而且这件事完全是李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卫青一生谨小慎微,从未因为部下将领作战失败而定罪处罚。

就像漠南之战时,苏建部因为赵信的叛变而惨败而归,有人劝卫青将苏建定罪处死,来承担战败的责任。

但是卫青认为,定罪和处罚将领是皇帝的权力,他不能擅自做主,所以卫青对李广的处理也差不多如此了,回到长安后,交给汉武帝处理。

卫青分兵既是给自己省去麻烦,又是送李广一场富贵

虽然说汉武帝对匈奴的战略反击,将汉文明推向了鼎盛。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汉武帝时期,是汉文明第一次全面采用骑兵作战的开端。

正是因为天纵奇才的“帝国双璧”,直接拉升了汉军的战斗力。汉武帝时期,除了卫青和霍去病,真正具有率领骑兵作战的将领,还真找不出几个来,赵破奴算一个,要再说,可能就数李广还能用用。

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迂回,包围匈奴主力,有三个原因:

第一,李广自命清高,跟卫青不是一路人,卫青从河南之战后,开始节制汉军各路将领。他的用人习惯,第一条就是不在乎有多大能力,但必须要听话。

因此卫青经常带着作战的将领,大多都是公孙敖公孙贺、苏建,这一些能力不一定牛逼,但与卫青关系不错,听命行事的将领。

漠北之战中,卫青率领的四位将军,除了李广和赵食其,另外两位一个是老朋友公孙敖,另一个是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

跟那两位相比,李广明显就是个外人,而且李广刺头的名声早就人尽皆知了,马上要与匈奴决战,卫青可不会留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

第二,据说卫青临出发前,汉武帝有过交代,认为李广年老,还带有扫把星属性,如果让他做前锋对阵匈奴单于,恐怕汉军将劳而无功。

第三,卫青军合计五万,与匈奴主力大致相当,如果正面对决,想擒获伊稚斜单于,难如登天。

因此卫青决定分兵迂回,以李广率军从东迂回到匈奴主力背后,一旦正面匈奴溃败,单于逃走,正好落入李广军的包围中。

卫青之所以选择李广,因为李广属于汉军中对匈奴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一位老将,指挥作战的能力不行,但个人勇猛还是很可以的。

而且李广还曾经被匈奴人俘虏,也逃了回来,对匈奴是比较了解的,把他单独放出去,捞着伊稚斜单于这条大鱼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实卫青这样安排,也算是对李广仁至义尽了,如果活捉匈奴单于,对李广来说绝对的大功一件,可惜给机会,不中用啊!

即使是卫青没有分兵,真正与匈奴主力遭遇的时候,以李广的性格,和卫青的习惯,恐怕也是要把李广压住,不让他一头冲上去,最后胜负已分的时候才用他。

李敢之死,既是霍去病的冲动,也是李敢的咎由自取

霍去病在围猎的时候,一箭射死李敢,可以说是霍去病的年少冲动。虽然李敢曾是他的部下,但是霍去病也很少体恤士卒,跟大部分部下的关系只是上下级而已。

但是卫青对于霍去病来说就不一样了,卫青是他比父亲还重要的亲舅舅,霍去病能从小衣食无忧,获得汉武帝的青睐和培养,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三姨卫子夫,另一个就是舅舅卫青。

现在来看,李敢把卫青当作害死他老爹李广的凶手当街把卫青打伤,那会不会是因为卫青武艺不错,才逃过一命呢?

李家人可是有前科的,李广因为霸陵尉不给开城门,就把人给杀了。李敢这样怒气冲冲地找卫青报仇,这事恐怕是难以善了吧,打伤卫青恐怕也是下了死手。

李敢看到卫青是杀父仇人,霍去病看李敢,也是杀舅而未遂的仇人,两人见面,都是半斤八两罢了,谁也不比谁高贵!

对于这件事,在批评霍去病年少冲动的时候,李敢也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罢了。李敢和李广都是心胸狭隘之人,遇上年少轻狂的霍去病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

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更应该思考如果说被打伤的是霍去病,那么卫青会怎么做呢?可能有两种做法,一是上门协调,解除误会。

如果对方执迷不悟,铁了心要杀霍去病,作为亲舅舅的卫青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请武帝出面协调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薛涛的身世是怎样的?她最后为什么会选择道袍度余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薛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写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的薛涛,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因为家道中落,她不得不进入风月场所,成为红尘中人。但薛涛的气节,又让她不留恋红尘,不为红尘的污浊所染。薛涛是高傲的,她的才气,她的

  • 韩信巅峰时期的权势有多大?他为何会甘愿当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巅峰时期的权势有多大,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韩信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复杂中还带着一点微妙。在楚汉时期,与其说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不如何说他是刘邦的盟友。有一件事可以说明,韩信并不是只会乖乖听话的忠臣。高帝四年下旬,项羽开始溃败,刘邦让天下诸侯派兵和自己一起追

  • 耶律大石是如何,在金人铁蹄之下建立西辽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耶律大石是如何建立西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女真人的崛起,金国的建立,对于北宋来说,是一场灾难,比辽国对宋朝的影响更加的大。金人北下,国土一分为二,偏安于临安之地,可谓是耻辱然而金国的建立,首当其中面对他的,乃是当时的大哥辽国,也是因为不满辽朝的统治,女真部落才奋起反抗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春申君黄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几年前的一部《芈月传》曾风靡一时,里面有一个很多才的男配,春申君黄歇。多才多艺,还颜值高,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战国时,有名动天下的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与楚国春申君黄歇。今天学长要说的,便是“战

  • 除了一篇《爱莲说》,周敦颐的一生还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敦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开始之前,先说一篇短文,名叫《爱莲说》,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中国人,都无比熟悉,在数十篇“背诵全文”的文言文中,这短短119字,背诵起来,可以说是朗朗上口,轻而易举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

  •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刘禅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刘禅,刘备的长子蜀汉后主,即蜀汉怀帝,说起刘禅可能诸位有人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另一个名字各位一定印象深刻,各位可曾记得,《三国演义》中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少主,对猜的没错,刘禅就是

  • 宋志文的品行有多低劣?他的名声为什么那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之问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你知道古代也有版权之争吗?写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宋之问就是一个污点诗人,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也是宋之问杀了自己的外甥之后,夺过来的。宋之问的才华,就连武则天都曾夸奖他是一个有才之人,可他并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尽管

  • 岑参为什么那么喜欢边塞生活?他的几次出塞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岑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描写的边塞风光,后人根据他的诗,虽未去过遥远的边塞,却见识到了大漠风光,甚至想要亲自前往边塞一睹白雪纷飞的景象。那时的大漠环境严峻,但是在岑参的笔下,却别有一番风味。但谁知,别人避之不及

  • 懿安皇后郭氏为什么能做五朝太后,她是如何保全自己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郭太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指的是唐朝的郭太后,她历经七朝,做了五朝的太后,是唐朝最尊贵的人。皇帝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郭氏一直不倒,稳居后宫。郭氏,她能够在动荡的朝堂更迭之中,一直笑看唐朝的风云,

  • 刘邦风评向来不好,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凡是能成大事者,必然有着顺应时代的性格特点,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风评向来不好,那么他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与他成就大业又有什么关系呢?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泗水公官吏起兵到统一天下立汉称帝,他在最终能取得成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那么他有哪些性格特征呢?首先,刘邦胸有大志,深图远虑。秦朝律令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