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懿安皇后郭氏为什么能做五朝太后,她是如何保全自己的?

懿安皇后郭氏为什么能做五朝太后,她是如何保全自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4/1/8 20:16:45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郭太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指的是唐朝的郭太后,她历经七朝,做了五朝的太后,是唐朝最尊贵的人。皇帝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郭氏一直不倒,稳居后宫。

郭氏,她能够在动荡的朝堂更迭之中,一直笑看唐朝的风云,始终保持自己的体面,拥有权势却从不贪恋权势,可谓是大唐风华下的一个奇女子。

郭氏之尊

郭氏出身极其的尊贵,她作为公主与权臣的嫡女,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尊贵的一生。在当时的长安城内,郭氏在贵女圈地位不低于公主,京城少有公子能在身份上配得上她;

这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对郭氏来说唾手可得,她不需要像武则天那样要靠拼靠抢,才能将权势掌握在手中;郭氏只要动动手指头,就会有人将她想要的送到手中。

在丈夫李纯继任皇位之后,郭氏本该成为皇后;但唐宪宗碍于郭氏的身份,生怕郭氏会阻碍他广纳后宫,宁愿后位空悬也不敢立后。“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以是册拜后时”。但对郭氏而言,她是不是皇后都没有关系,反正作为李纯表姑的她,这宫中谁能尊贵过她去?

她不在乎权势,因为她就是权势的代表,所以在孙子唐敬宗李湛即位之时,有百官唆使郭氏上朝垂帘听政,郭氏反而拒绝了。对她而言,效仿武则天的临朝专制,一点诱惑都没有,反而是一种负担,看惯繁华的她不愿沾染半分的权势,她只要负责享受就好,“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后来,尽管朝政变更,郭氏在后宫之中,依旧无比尊贵,无论哪个皇帝即位,她都是宫里不可逾越的存在,所有的皇帝都对郭氏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的怠慢。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权利。譬如武则天;有的人,一出生就是权势本身,例如郭太后。

郭氏之慧

郭氏能够稳居后宫之中,一直没有人能够动摇她的身份,靠的不只是自己的地位,在宦官开始把持朝政的唐朝,郭氏立于后宫不倒依靠的还有那份独特的处世智慧。她从不沾染朝政,除了不贪婪之外,也是明白一旦沾染权利,或许会让自己更加风光,但是等到皇帝羽翼丰满之后,武则天的晚年下场,就是她最后的归宿。

郭氏并不是一个空有身份的草包,相反她十分的聪慧;要知道能够得到所有的皇帝的敬重,身份并不是最大的依仗,智慧才是;只有身份与智慧并存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当时郭氏的孙子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给害死之后,成为了宦官的傀儡;然而李悟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被宦官所害。这时的朝纲已经不稳,人心惶惶,只有郭氏站出来力挽狂澜,将李昂迎上位,虽然史书没有描写郭氏是如何在宦官的阻拦之下迎接唐文宗即位的,但这件事之中隐约可见郭氏的聪慧。“后召江王嗣皇帝位,是为文宗”。

而另外一件可以证明郭氏聪慧的事情,是唐武宗问政。从不参与政治的郭氏,在唐武宗的“如何可为盛天子?”问题之下,看到了唐武宗想要兴复王室成为明君的决心。她没有丝毫的思索,就将唐武宗的问题回答出来,“谏巨章疏宜审览,度可用用之,有不可,以询宰相。毋拒直言,勿纳偏言,以忠良为腹心,此盛天子也。”

郭氏的直言让唐武宗李炎受益匪浅,李炎早知祖母聪慧,却不知祖母聪慧至此。从李炎问政开始,唐朝的朝政也得到了短暂的稳定,可见郭氏的聪慧。

郭氏之哀

郭氏,作为升平公主的女儿,权臣郭子仪的孙女,唐顺宗李诵的表妹,丈夫唐宪宗李纯的表姑,其身份之尊贵实在是常人所不能及。她历经六朝却从不沾手朝政,淡泊却又聪慧,本该继续享受荣华,继续笑看大唐风云,可偏偏郭氏折在了婢女之子李忱的手中。

唐宣宗李忱是一个爱好儒家经典的“老儒生”,他孝敬自己的母亲郑氏,尊敬已经过世的唐宪宗李纯,却独独不尊敬嫡母郭氏。尊贵了一辈子的郭氏,哪里能受到这样屈辱,直接从钟楼上跃下,了却了这一生。

郑氏是郭氏的婢女,因被唐宪宗宠爱生下了李忱,在唐武宗李炎死后,李忱勾结宦官将自己推上了皇位。但对于李忱而言,从不沾染权利嫡母郭氏,是自己母亲过去的耻辱(郑氏为其婢),他并不愿尊敬郭氏,甚至在礼节上怠慢郭氏。在郭氏死后,李忱还一度将为郭氏说话的朝臣流放。

而对郭氏而言,这第七朝的皇帝不过是一个庶子,与他的母亲享受同等地位,本就是屈辱;再加上李忱的怠慢,郭氏又怎能忍受这巨大的心里落差;从小就被人尊敬的她,就连丈夫都不敢怠慢,怎能忍受一个婢女与一个庶子明里暗里的排挤。

除却身份的原因,郭氏本就聪慧,她早就明白李忱的格局不够,虽在治国方面比较有才能,但是为人比较虚伪,善于伪装,“哀毁满容,接待群僚,决断庶务,人方见其隐德焉”。如今李忱得势,必定日后还会受更多屈辱,倒不如一跳了之,至少全了自己的体面。

历经七朝的郭氏,聪明且善于保全自己,历经七朝,却始终尊贵体面,可谓是唐朝的一个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风评向来不好,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凡是能成大事者,必然有着顺应时代的性格特点,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风评向来不好,那么他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与他成就大业又有什么关系呢?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泗水公官吏起兵到统一天下立汉称帝,他在最终能取得成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那么他有哪些性格特征呢?首先,刘邦胸有大志,深图远虑。秦朝律令严苛,

  • 韦皇后是武则天之后可能成为女皇的人,但为何被李隆基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韦皇后,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人。父亲韦玄贞,母崔氏,邵王李重润、永泰公主、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的生母。韦皇后可以说是自武则天之后,第二个具备可能成为女皇的人,但最后被李隆基所杀、功败垂成。现在就让我爱历史网具体来看一下,韦皇后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患难夫妻,不离不弃李显为太子时

  • 古代皇帝都是怎么死的 其中谁的下场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皇帝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古代皇帝生前享受花团锦簇,每个朝代走向末路,都会有亡国之君,他们一般都伴随着悲惨的命运和死状。中国历史上有五百多位帝王,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有的死于毒;有的死于女色;有的死于武器;更有憋屈死于粪坑的。秦始皇嬴政嬴政虽功盖千秋,但也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伟大的君王,那二人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君王,其文治武功和治国措施都对以后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什么深远的影响。再加上二人崎岖的人生道路和戏剧性地夺取皇位,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位皇帝。同时,一些热血的爱国青年更是因为这两位最好统帅征服过周边夷族使军功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推崇备至!下面我爱历

  • 高干:坐镇边陲的名将,击败过五子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发生在曹操统一河北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荀攸和高干。袁尚、袁熙知曹兵将至,料难迎敌,乃弃城引兵,星夜奔辽西投乌桓去了。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议背袁向曹之事……乌桓触乃出城迎接三路军马,径来降操。操大喜,加为镇北将军。忽探马来报:“乐

  •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哪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

  • 司马懿屡次请求带兵灭蜀,曹丕为何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坐上了王位,之后更是称了帝,曹丕寿命不长,一生之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但是他却牢牢的记住了父亲去世时告诫他的话,那就是小心司马懿。所以在他当了皇帝后,一直让司马懿出谋划策,却并不给他实质性的权力,而司马懿也是隐藏的很好,并不争名夺利,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司

  • 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中,为何尊姜子牙为兵家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约前1193年—约前1073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

  • 女皇还是皇太后,刘娥是如何抉择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你相信爱情吗?当权利与真爱不能兼得时,你又该如何抉择?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她在登基成为女皇,与依旧做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之间,做出了最大的选择,只因宋真宗赵恒的不愿她成为女皇。所以,哪怕刘娥手中掌握了军权,哪怕宋仁宗年幼易下手,刘娥依旧

  • 汤和为何能在朱元璋手上得以幸免?原因无外乎哪两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开国功臣,除去几位去世较早者,大部分人都在朱元璋的严厉打击下不得善终。为何汤和可以幸免?原因无外乎两点:与朱元璋的关系,以及汤和的性格。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汤和与朱元璋同乡里。郭子兴起兵早年,汤和便已投入其中。朱元璋也很早进入了郭子兴队伍,且地位抬升很快。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