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人阮大铖文采出众竟是个人人唾骂的奸人

诗人阮大铖文采出众竟是个人人唾骂的奸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4/1/19 6:03:48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采出众,权高势大。他著有很多戏曲流传至今,论戏曲,在安徽无人可以与其比肩。出了戏曲外,他还十分擅长作诗,所以后世在提起他的时候,常称为诗人阮大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人阮大铖流传后世的诗集有《咏怀堂诗集》,这部诗集囊括了阮大铖的绝大部分作品。这些诗词绝大部分是描写景物的诗,多取材于山间小道,草木虫鱼,细细品读,十分富有田园趣味。

如《雷塘》一诗,诗人阮大铖用十分通俗易懂的寓言描述了一副田园山水画。“雷塘无限白杨花”语言质朴平实,似一副白描,将池塘边的景色描述的活灵活现。还有最后一句“春锄争上玉钩斜”,运用拟人的修辞将画面瞬间变得立体起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阮大铖是极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寥寥数笔,就将田间池塘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郊居杂兴二首》也很能体现诗人阮大铖的风格,这也是一首田园诗。“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此诗所描绘的是远离喧嚣的郊区有一处湖,叫做东湖,湖面上有采菱的少女,有迷人的湖风。这并不是一首单纯的描述风景的诗,在诗的结尾,“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诗人用了感伤的笔调来强调劳动人民的辛苦。

总而言之,诗人阮大铖的诗歌造诣是很高的,他的诗歌涉猎广泛,寓意深刻,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阮大铖诗词作品

阮大铖,明末清初人士,籍贯安徽,但其具体出生地如今仍然是个疑问。因为阮大铖早期与阉党勾勾搭搭,后期又叛明投清,所以在历史上名声极坏。其出生地一说是桐城,一说是怀宁,因为阮大铖生平恶行太多,所以两个地方都不愿意承认他是自己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观。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奇观是很多奸佞之人,文采却不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阮大铖就是一个文采不错却品行一般的人,可谓是小人多才。阮大铖诗词作品虽然传世算不上太多,但是精品率却非常高,仅仅看阮大铖诗词作品,完全想不到他会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阮大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收收录在《咏怀堂诗集》里,里面的诗词题材丰富,种类繁多。既有田园诗,也有山水诗,还有些词是托物言志类型的。

阮大铖诗词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典十分繁多,从中可以看出阮大铖有着深厚的学识。他有一首比较著名的田园诗,叫做《园居诗》。该诗与陶渊明的《饮酒》有异曲同工之妙。“悠然江上峰,无心恬入目”读起来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颇为相似,都有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阮大铖早期的诗,看得出来,这时的阮大铖还寄情于山水之间,无欲无求。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历史进程的影响,阮大铖所处的明末正是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之上有派系斗争,民间有农民起义,边境还有满清虎视眈眈,阮大铖在这样的局面中没有把持住自己,所以落得了十分不好的名声。“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阮大铖的矛盾心理。

阮大铖怎么死的

阮大铖,明末清初安徽人氏,其才华在明末是一绝,不仅仅擅长写诗做词,还精通写戏曲。可谓是个全才之人。不过阮大铖却是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他的历史评价很差,当时人们提起他几乎各个都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那么阮大铖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阮大铖早年学习十分刻苦,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聪慧与成熟。当时的私塾先生常常对人说,此子以后必定大有作为。果然如私塾先生所言,阮大铖几年后就考中进士,随后入朝为官。此后的阮大铖平步青云,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不可能死于非命,那么荣华富贵的阮大铖怎么死的呢?

阮大铖怎么死的答案很快揭晓。阮大铖所处的时代是明朝末年,当时的明朝已经积贫积弱,腐朽不堪。庙堂之上有东林党和阉党整日厮杀不休,庙堂之下,民怨四起,各地农民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除此之外,关外的满清也虎视眈眈。满目疮痍的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推翻,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走投无路,上吊而死。朝野上下顿时群龙无首。此时的阮大铖也没了头绪。国破家亡之际,他做出了一个最错误的决定,投降满清。

那时明军与清军在南京城厮杀数日,最后南京城破,在这时候投降,世人肯定难以接受。投降后的阮大铖不知羞耻,一路上给清军摇旗呐喊。后来清军攻打仙霞关,阮大铖也一同前往,年老体弱的阮大铖不堪舟车劳顿,病死在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深度探究:颜良文丑为何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打不过颜良,武神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关羽为何能一刀斩了颜良

    导读:关羽秒杀颜良、文丑是演义里边刻画关羽形象的一个重要桥段,它一方面表现了关羽的勇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袁绍集团的不满。那么颜丑文良是否真的会如此不堪一击吗?一、悲剧猛将:出场没多久就被杀关于颜良、文丑,虽然小说中从未给他们以正面的肖像描写,但他们在尚未出场就读者先闻其威名了。并在小说中多次

  • 历史揭密:雍正帝真是矫诏夺取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雍正真是篡位得来的皇位吗,雍正肯定是篡位的

    导读:康熙帝死亡之谜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四皇子继位之事一直被史学家认为是矫诏继位,更有影视剧拍出了“传位十四皇子“的遗诏改为传于四皇子的荒唐闹剧。要知道,清代重大诏书都是满、汉、蒙三种文书写,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件?此外即使不知道这些,古代可没有“于“这一字,古人最多也就写“於”罢了,那么四皇子继

  • 明朝最懦弱又最仁德的皇帝竟是朱高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朱高炽为何只在位一年,朱高炽聪明吗,朱高炽有多厉害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

  • 一战成名的西汉名将 说的话比卫青还要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卫青谁是西汉第一名将,一战名将和二战名将,一战十大名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么一句大涨民族自信心的话到底是谁说的呢?是霍去病,是卫青,还是汉武帝呢?其实都不是,是一战成名的陈汤。陈汤,山东人,自幼家贫,不为乡里看重。后流浪到长安,被富平侯张勃推荐到朝廷为官。不成想,在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得知死讯后,没有奔丧回家,被人检举缺乏孝道而被拘捕下

  • 刘备一生追得最辛苦的人不是诸葛亮 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谁第一个给刘备推荐诸葛亮

    当年,刘备为得到孔明三顾茅庐,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刘备寻访贤才的过程中,最为辛苦的一个。为了另一位奇才,刘备追遍了荆州益州,这个奇才就是刘巴(?-222),他的一生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刘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远近闻名。也许正是他颇

  • 解析东晋年间桓温三次北伐失败的必然性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桓温北伐主要内容,祖狄北伐,桓温北伐失败的原因

    桓温北伐,即东晋年间,由将领桓温发动的三次北伐十六国的战役,分别出兵于354年、356年及369年,但唯有第二次战争成功收复了洛阳,其余均以退兵告败,并没有收获过大的成效。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东晋朝廷刚刚平定了苏峻叛乱,暂时稳定下来,不料北方却大乱。赵国大将趁君主去世便称帝建魏,冉魏又被前燕所灭,苻健

  • 普通平民百姓是如何斗倒一代权宦魏忠贤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最大的宦官魏忠贤,权宦讲的是什么,为啥魏忠贤时期没有农民起义

    明朝末期,一个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专权的昏暗时期。魏忠贤大肆排除异己,阉党势力横行天下。网络配图周顺昌是当时的公知,深得百姓推崇。因不满朝廷宦官专权杀戮不绝的现状,遂辞官回家。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何况周顺昌又是个很重情谊的耿直之人。东林前六君子之一魏大中因上书弹劾魏忠贤,后遭魏忠贤门人设计

  • 诸葛亮死后他穷奢极欲 掏空身体玩丢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终年五十四岁。诸葛亮的死影响颇大:第一,他死后刘禅失去了约束,开始重新宦官,蜀汉朝政日益废弛;第二,他死后司马懿没有了劲敌;第三,他死以后魏延杨仪相斗,两败俱伤......诸葛亮的死虽然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事,但这些都不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有一个人,自从诸葛亮死后便开始

  • 东晋风流名士谢安如何阻止大臣桓温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晋名士嵇康,谢安是什么样的人,东晋权臣桓温

    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图片来源于网络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

  • 张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最终为何凄惨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飞的死因真相,张飞在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飞是什么样的品质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网络配图邓拓《燕山夜话》有一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说相传张飞擅长书法,还会画画,北京出版社印行的一本《标准习字帖》的《编后》,就把张飞作为武将中的书法家。南北朝时代梁陶宏景的《刀剑录》说张飞初拜新亭侯,命匠人炼赤朱山铁为一刀,刀上铭刻“新亭侯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