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垓下之战项羽为何只带800铁骑突围?是何用意

垓下之战项羽为何只带800铁骑突围?是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4/1/16 15:04:10

垓下之战项羽为何只带800铁骑突围?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项羽曾在巨鹿之战中以不超过10万人的楚军,击败了王离率领的35万秦军,随后又逼得章邯的20万大军投降。

当时楚国刚复国不久,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又在定陶大败不久,项羽率领的楚军大概都是临时征调起来的农民,这支军队本身的战斗力并不算强。

而王离的军队,是在长城驻扎了6年的边防军,训练有素且战斗力强。然而这支军队遇到项羽的楚军,就变成了一支枯木,一触即碎。项羽的统帅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以少胜多的战斗项羽也不是打不了。

然而项羽最后在垓下被刘邦的大军包围时,他为何要选择弃军逃跑?他为何只带800精锐,而不带走更多人呢?

项羽还有机会吗?

楚汉战争的第二年起,汉方的劣势就开始扭转,这一年,韩信开始独当一面,刘邦率领汉军主力在前线与项羽的主力僵持,韩信单独率兵夺取了魏国。

楚汉战争的第三年起,楚方失败的结局就可以预见了,这一年,韩信又率军夺取了赵国。英布叛楚归汉,范增离开项羽,刘贾、彭越率领两万军队,夺取了项羽后方的梁国。

楚汉战争的第四年,项羽就已经失败了。当时彭越夺取了梁国,将项羽的主力与大后方切断,楚军的粮仓全部被烧毁,前线楚军的粮道也被截断。于是项羽亲自率领精锐,回师攻打彭越,然而等他夺回梁国时,他前线的军队因为私自与汉军交战而大败,据记载,楚军此次的失败,让他们丧失了所有的军用物资。

……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咎及司马欣皆自刭汜水上。

项羽立刻率军赶回前线,汉军又再次退却而不敢应战,这样看来,楚军似乎还是强过汉军一截。然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令项羽恐惧的消息传来了:韩信最开始攻击齐国时,项羽派龙且率兵救援齐国,现在齐楚联军被韩信全歼,齐国被韩信夺走。

在这个时候,汉方已经夺取了大半个天下,项羽此时已经没有对抗刘邦的力量了。

这一年下旬,项羽与刘邦议和,两方以鸿沟为边界。然而楚军回撤时,刘邦又令军队追击,楚军并没有回击,他们这次已经是完完全全的败退了。

从荥阳退到垓下

(汉武帝以前每年岁首是10月,而非1月)

高帝四年9月左右,项羽开始率军回撤,刘邦率领军队追击,同时命令英布、彭越、韩信等人率兵与自己汇合。

一直到高帝五年十月,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此时项羽发现刘邦的其他手下似乎没有赶过来支援,追击自己的只有刘邦的军队,他当即指挥军队反攻,大破刘邦军。刘邦令军队躲入壁垒,等待支援。

这个月,刘邦大封天下,承诺将齐国封给韩信、淮南国封给英布、梁国封给彭越,于是三人才带兵前来汇合,而项羽继续带兵撤退。

当年十二月,刘邦、刘贾、韩信、英布、彭越五方军队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汉方军队人数大概在50万到100万,楚方军队人数大概在10万以内。

从前文可以发现,在垓下之围以前,项羽军已经败退了4个月之久,固陵之战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此时他们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而且对比军队人数,项羽这支残兵是完全无法与汉军匹敌的。

更要命的是,楚军士气涣散,先是前几年的战争他们经常被截粮道、吃不饱,后是连续4个月的溃败让他们心如死灰,现在韩信又令包围他们的汉军唱楚国民谣。

楚军士兵听到后,也跟着唱了起来,全都泪流满面,他们现在因思乡之心,已经失去斗志。

项羽听四方都是楚歌,就知道楚地已经全被刘邦得到了,可能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楚国的大司马周殷,正着他的军队帮助汉军包围楚军。

项羽在乎士兵吗?

楚国已经被刘邦得到了,楚军士卒的家乡,已经在刘邦的统治之下了,楚军已经失去斗志了!

项羽已经不在乎这支军队了,因为它已经无法帮助自己作战了。

所以他听到四面皆有楚歌之时,不禁“悲歌慷慨,泣数行下”,作一首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项羽歌颂自己的勇武,哀叹“天要亡我”的悲运,他用乌骓无法再飞奔,比喻自己已无法扭转局势,他诉说自己最大的担忧是:战败之后,虞姬该怎么办啊!

多感人的一首情诗,死亡将临,他只想着自己的美人,然而这10万将士的命,他怎么不想想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灭秦、号令诸侯,全靠的是他那无人能比的气势!

时不利兮骓不逝!现在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天要亡我”!

项羽多么高傲,他又是多么可笑的啊!一人的力量怎能成就之前的霸业,世上哪里有“天命”这个东西?

没有强悍而忠诚的楚人,他能成就霸业吗?若不是他不善于用人,他会走向众叛亲离和失败、死亡的结局吗?

项羽到死还不明白这些,所以虞姬自刎后,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这“已经无用”的军队,带领800勇士往江东逃窜,然而逃到乌江后,他又后悔了,于是就地自刎,死前还不忘留下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凌迟?历史上被这种刑罚处死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被凌迟处死的历史名人有哪几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我国历史上最为残忍的刑罚,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凌迟”,作为一种将受刑者的肉一刀刀割下,直至其痛苦而死的酷刑,凌迟确实称得上是非常之残忍。作为一种严酷的刑罚,凌迟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且一般都是对罪大恶极者

  • 宋徽宗赵佶被俘虏后,在金国生下了多少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金人给宋徽宗生孩子,宋徽宗在金国的生活,赵佶的儿子14个金国儿子

    说到宋徽宗赵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曾著有《列子·汤问》,其中有一篇小品文章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自知自己有生之年无法将山移开,于是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其实以愚公这个想

  • 王黼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他靠什么走上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夺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赤壁之战哪国赢了,人为什么追求权力

    说到王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鸳鸯被》写道:“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这首诗虽出自元朝,但自古以来皇帝对贪官污吏的容忍力就为零。这些贪官贪污的越多,他所得到的也就越少,皇帝的威严又怎么允许这些人亵渎。只不过历来都有人剑走偏锋、顶风作案,不把皇帝

  • 元顺帝为什么没有死守大都,而是选择了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达攻破元大都,严看死守,夜死守

    说到元顺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红颜误国的道理,但在历史上,就算没有红颜,还是有很多国家灭亡了,而且很多王朝的毁灭都是因为皇帝不争气,比如元朝的元顺帝,面对敌人的进攻,他早早

  • 诸葛亮的岳父到底有多厉害 他的能力远在诸葛亮之上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为什么厉害,诸葛亮有什么本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岳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是因为得到了诸葛亮,刘备才改变了前半生落魄不堪的窘境,很快就让曹操尝到了苦头。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都心甘情愿地娶了他的女儿(据说还是个丑女呢), 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就连诸葛亮也

  • 高浟:北齐最正直的皇子,历经四个皇帝却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富察马齐,为什么北齐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雍亲王皇四子人品贵重

    昨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说了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三子高浚的故事,他的哥哥高洋残暴变态,最后高浚被哥哥残忍杀害,今天小编接着来说北齐皇室的故事,接下来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今天本文的主人公是高浟,高欢的第五子,他与高浚一样,才能卓越深得人心,最后都死得冤枉,但高浟比高浚幸运得多。高浟出生于533年,六岁时

  • 寇准直言不讳刚正不阿 寇准最后为什么会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直言不讳的意思,刚正不阿的反义词,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寇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寇准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贤相,他19岁参加科举,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开始任地方知县,30岁升同知院事(二品),最后官拜宰相,寇准为官期间升迁速度惊人,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很坎坷,历经三起三落,61岁被流放偏远的雷州,62岁客死

  • 关羽“月下斩貂蝉”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图片,关羽荣耀典藏,关羽个人介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斩貂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天香美誉数貂婵,闭月佳人貌若仙。千古凤仪成绝剧,连环妙计巧周旋。”在《三国演义》当中,若说这美丽的女子,那么便不得不提一提貂蝉。貂蝉在历史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衍生于作品《三国演义》,但是后世却一直记得她的名字。在《三国演义

  • 张仪和商鞅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仪为什么离开秦国,张仪和商鞅谁在前,秦朝功臣排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商鞅和张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就是商鞅和张仪。商鞅变法,在短短数

  • 三国最奇葩父子:父亲是忠臣,儿子帮权臣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奇葩父子表演模仿,父子间的有趣的对话,声临其境搞笑父子

    之前介绍过蜀汉的蜀汉的黄权、黄崇父子。黄权跟随刘备东征,失败后被迫降魏,刘备却没有惩罚其家属,依然给予优待。蜀汉灭亡前夕,黄权的儿子黄崇跟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堪称壮烈。三国时期,还有一对奇怪的父子,父亲是曹魏忠臣,儿子却杀死皇帝,帮助司马家篡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