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赵云文武双全为什么不得刘备的重用

三国时期的赵云文武双全为什么不得刘备的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29 更新时间:2023/12/15 13:34:03

对于赵云是不是五虎上将这个问题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只是记载了刘备封了前后左右将军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厦门大学易中天教师对于三国的解读中,认为刘备所封的前后左右将军即位四虎上将,赵云虽为刘备护子保夫人,甚至为刘备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但赵云一直都不得刘备的信任,赤壁之战以前,刘备因为手下的大将并不多,所以不得不重用赵云,但是赤壁之战之后,赵云很少再出现在战场上,而且在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的时候,赵云也只是个中护卫。在刘备想要攻打吴国的时候,赵云更是力荐不能攻打吴国,刘备置赵云的意见于不顾硬是要攻打吴国,结果大败而归。

在《三国演义》中,之所以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并称是五虎上将,原因在于罗贯中在写传时将这五人写在了一起,遂后人称此五人为蜀国五虎上将。从《三国演义》中对于赵云的重点刻画,能够看出作者罗贯中对赵云的喜爱。赵云本人除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外,他也很有政治头脑,他经常劝刘备要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除了这些之外,赵云本身并不是什么品行卑劣之人,相反他刚毅正直,全心全意为蜀国着想,正是因为他优秀的光环下这样一颗赤忱的爱国之心、正义之心,才使得后人每每提起他时是不绝于耳的倾慕和赞赏。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常山赵子龙,这个名号在三国时期是极为响亮的,他的实力并不亚于吕布,而且一方枭雄曹操也是对他赞赏有加,只恨没能引入自己帐下。但是有人发现,能力出众的赵云在归到刘备麾下数十年里,在战略层面上貌似没有什么重大贡献,认为刘备没有重用赵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真的是刘备不重用赵云吗?刘备认为后来的魏延勇冠一方,令他为汉中太守。要知道赵云可也是勇猛无敌,曾经七进七出曹操的猛虎大营还安然无恙,更何况赵云跟随刘备是除了关张之外最早的人了,但是四大将军中(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并没有赵云。

实际上并不是赵云不受重用,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因为赵云很早就跟着刘备了,可以说刘备对他的信任仅次于对关张二人的信任,所以才会将保护自身安危性命的警卫一职交给赵云了。很多时候赵云都是在刘备身边的,这也是很大程度上造成赵云没能立大功的原因,但是这不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要知道自己身家性命都交给赵云保管了,能说不重用吗?再者,因为赵云时常呆在刘备身边,所以很少有独自领兵的经验。这造成了赵云在带兵之时,都是以护军的身份执行,真正的大军指挥权不在他手。这样就使得他在这方面经验的积累没有他人足,时间长就更加深了他是刘备身边护卫的这一设定。但这不能说赵云无能,他是长坂坡的救主,全程护卫刘备在东吴的娶亲,曾经设下完美的空营计都彰显着赵云的大才。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一共打了多久

提起《三国演义》,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精彩纷呈,其中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经典的,值得后世之人学习的战役,也让我们记住了很多将军、人才。长坂坡之战便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坂坡之战是发生在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役,主要战场是在长坂坡周围,所以就被称为是“长坂坡之战”。这次战役是曹操派曹纯率兵五千追击刘备的兵力,刘备方的主将是赵云、张飞和诸葛亮。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赵云是最出色的。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人,字子龙归于刘备,也是长坂坡之战中护卫刘备家中夫人儿子的猛将。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七进七出,在长坂坡尽力的护卫甘夫人刘禅,在这七进七出的过程中,赵云共杀死曹军的将领五十四人,而且这还只是战斗力不错的将领,其他的小兵就更是不计其数,由此我们可以推算一下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经历的时间。首先,根据战斗力,我们可以大致的猜测,大约打败八个将领占一个小时,那么,赵子龙在长坂坡之战中共打死五十四个将领,这么算下来,可能就是八个小时左右。另外,虽然电视剧中的赵云,在长坂坡的时候都还是英俊潇洒的年轻人,但是事实上,赵云在当时已经有四十一岁的高龄,所以,即使时间再长,也不会坚持多少时间,可能也就是八个多小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超级神童聪明绝顶诸葛恪被人羞辱竟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三国三大神童,三国自作聪明的谋士

    三国时代有不少神童,比如让梨的孔融、称象的曹冲。但是,在几位神童中,有一人堪称超级神童,此人就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

  • 明朝阉祸起于何时:朱元璋晚年即已重用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武宗被文官集团谋杀,朱元璋活了多少岁,如果明宣宗多活几年

    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明太祖朱元璋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12],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13]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

  • 古不列颠传奇国王亚瑟王为何只存在于传说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有亚瑟王这个人吗,亚瑟王是真实存在的吗,亚瑟王传奇和亚瑟王之死

    关于亚瑟王,很多人可能都不够了解。那么,亚瑟王是谁?亚瑟王是古不列颠最伟大的,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亚瑟王。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大多会从一些神话和一些文献资料中去了解亚瑟王,亚瑟王创造了一个传奇的辉煌时代,一直都是英国人的骄傲,他是著名的“圆桌骑士团”的首领,被世人称为

  •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不结婚是为了地下情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伊丽莎白一世情人们,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伊丽莎白一世的感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女儿,也是都铎王朝最后第二位君主,被称为“血腥玛丽”玛丽一世的妹妹。在1558年玛丽一世因病去世之后,次年一月,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加冕为王。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因此她也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图片来源于网络伊丽莎白幼时,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被判处了死刑,到爱德华六

  • 刘邦正妻吕后是因为嫉妒戚夫人才偷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是什么时候遇到戚夫人的,刘邦老婆戚夫人的下场,刘邦给戚夫人安排了什么后路

    吕后,也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做吕雉,因为她是皇后,所以世人叫她“吕后”。她出生于公元前241年,于公元前180年离世,丈夫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长达十五年。吕后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吕后简介中寻找。图片来源于网络吕后简介记录了吕后的生平,它简明扼要的展现了吕后的一生。吕

  • 朱元璋反腐不靠谱:贪污60两银子便斩立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银世之家银饰是真的吗,朱元璋治贪的方法,朱元璋惩贪

    在历史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登上大宝的第二年,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就对手下的大臣说了一番动感情的话,大致意思是:从前我当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污吏危害百姓的,绝不姑息。网络配图朱元璋说到做到。他颁布了有史

  • 晚明基层的溃烂:朱元璋寄予无限希望的县官被视作鸡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开国功臣的下场,明朝误我中华,朱元璋滥杀无辜

    朱元璋出身底层,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草根帝王的最大优点或者说特点,就是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肤之痛。朱元璋深知基层对帝国来说,如同大厦之根本,要是根本出了问题,大厦无论看上去有多么辉煌多么巍峨,最终也免不了轰然倒塌的败局。于是,他对基层的重视便超乎寻常。今天我们所说的基层,一般是指乡镇甚至社区和村组一级,

  • 传闻中不好女色的松赞干布如何有五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松赞干布的妹妹是谁,松赞干布最爱的是谁,松赞干布老婆有哪些

    松赞干布是中国极为有名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之一,在重新统一了吐蕃王朝之后,将四分五裂的藏族进行了重新整合,让藏族呈现出一个繁荣兴盛的景象。在政治上,他建立了严格的统治机构,制定了周密的管理制度,对吐蕃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在军事上,他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军事制度,加强戍边防卫力量;在经济上,他大力发展农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颁发腐败许可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光义为什么不杀赵匡胤后代,宋太祖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称为,赵光义为什么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

  • 史海揭秘:唐高宗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高宗并非无能,史海解密,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