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公主为什么没能当上女皇?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能当上女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4/1/2 21:31:06

导读:太平公主,一个想要当女皇的女人。她身为大唐公主,父母皆为皇帝,三个哥哥也是当过皇帝的人,难怪她会有当女皇的想法。但是历史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与武则天相比,她到底差在哪里了呢?

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则天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太平公主是大唐公主,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三个哥哥都是皇帝,翻遍中国历史,也找不出比这更高贵的出身了。而武则天出身文水小姓,她的父亲也不过是个暴发户型的官员,怎么能说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则天呢?确实,论原始出身,太平公主确实比武则天高贵,但是要论起这两个人在李唐皇室中的身份,太平公主就不如武则天了。

网络配图

对李唐皇室而言,武则天是媳妇,而太平公主是女儿。媳妇和女儿哪一个更重要呢?中国古代讲“女生外向”,在父权制的传统下,女儿在娘家只是客人,而媳妇才是家里的主人。人们可以允许一个妻子替丈夫持家,也可以允许一个母亲替儿子持家,但是,却很难想象女儿替父亲持家,妹妹替哥哥持家。

武则天能够掌握权力,关键是她在李唐皇室拥有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正因为她是唐高宗李治的妻子,所以她才能够在李治生病的情况下名正言顺地辅政。也正因为她是儿子的母亲,所以她才能够在唐高宗去世之后替儿子把持家政。甚至最后她把儿子一脚踢开,自己当皇帝了,人们也还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寡妇,面对不争气的儿子无计可施,只好干脆替他把家业挑起来。只要最后她能把这份家业、这份江山还给他的儿子,人们就可以容忍这种行为,也可以接受她。

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样了。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的女儿,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而无论是女儿、妹妹还是姑姑,一旦出嫁,对娘家的发言权就有限了。这样一来,太平公主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先天的巨大矛盾之中,她之所以有势力,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因为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她就没有对大唐王朝指手画脚的真正权力。在这一点上,她不仅不如武则天,连韦皇后也不如。

二、太平公主的政治实力不如武则天

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前,已经当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和五年的太后。她一生一直致力于培养官员,所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政府,到处都是她安插的人手,她把这个帝国控制得很稳。而且因为她长期参政执政,用人得法,惠民有方,所以在官民之中已经树立了牢不可破的威信,人们很习惯她的统治,也很认同她的统治。

网络配图

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虽然从武则天晚年就开始参政,此后势力节节攀升,直到在睿宗一朝达到巅峰;但是,睿宗当皇帝的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当太上皇继续掌权的一年,也不过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虽然势力强盛,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员其实很有限,仅仅限于最高层,缺乏真正的社会基础,这样的控制是不稳定的。因此,当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消灭了追随太平公主的宰相和将军后,她也就再无还手之力了。

三、太平公主的对手比武则天的对手强大

武则天当皇帝的对手是她的两个儿子,在他们面前,武则天有名分上的优势。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强调“百善孝为先”,母亲对儿子拥有莫大的权威。母亲控制儿子是顺,儿子反抗母亲就是逆。以顺取逆,焉有不成之礼!

但是太平公主就不一样了。她最终的政敌是侄子李隆基。姑姑虽然也是长辈,但对侄子并没有母亲对儿子那么大的权威。即使我们承认侄子对姑姑也要讲孝道,那也是因为姑姑是父亲的妹妹,爱屋及乌。所以,李隆基在政变之前反复跟谋臣探讨,杀死太平公主是不是就意味着对父亲不孝?谋臣都说绝非如此,你干掉太平公主,恰恰是安定你父亲的位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父亲呢。这么一解释,李隆基的伦理困扰没有了,心里压力也就没有了,换言之,在名分上,传统伦理决定了武则天对儿子有绝对的权威,而太平公主对侄子则没有这样名分上的优势。

网络配图

再看实力。武则天称帝的两个对手,无论是李显还是李旦,从他们一生的表现来看,都只能说是个庸才,政治能力远逊于武则天。武则天对付起这两个儿子来并不费力。但是,李隆基就不同了。李隆基不仅在李唐王朝,就是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是难得的英主,政治能力远比父亲睿宗和伯父中宗强。拿实力不如母亲的太平公主来对付实力强于李显、李旦的李隆基,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如此,太平公主虽然有政治抱负和政治能力,但是,她离皇帝的目标始终非常遥远。直到生命即将结束时,她还只是在废强立弱,在更换一个更好控制的人当皇帝这一步上下工夫,就算这一步走成了,她离皇帝的目标仍然有距离,何况连这一步都没有实现呢!

这就是生不逢时,尽管太平公主有极高的政治才能,堪比一代女皇。史学家也承认她确实比两个哥哥有更高的政治眼光,大唐的两次危机也是由她化解,功不可没。但是她的身份地位注定她不能成为一代女皇,这就是命运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谁堪称是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正统三国名将神将谁更值得用,三国最厉害的猛将,三国里常胜将军是谁

    导读:有人的地方注定会有战争,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过很多,当然也出了许多有名的将军。在三国时期,由于征战频繁,显现出不少耀眼的武将人物,在众多武将中,谁才堪称常胜将军呢?“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这是在老百姓心中三国英雄的座次。陈寿《三国志》将赵云与关,

  • 最节俭皇帝:大臣上朝竟如丐帮聚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大臣能抬头看皇上吗,皇上忙于朝政,我帮首富花钱挡灾陛下不上朝

    导读:在中国古王朝中,道光帝可谓是最节俭的一位。其他皇帝的文房四宝都是最高端的,而道光帝用的竟然都是地摊上买来的,对于道光帝来说,只要能用就行,不必奢侈。人家皇帝吃饭不都得餐餐山珍海味,摆上个几大桌,就算不吃也得撑住排场,而这货一个小桌,四盘菜,还基本都是素的,皇帝当成这样,我也是无语了。网络配图再

  • 揭秘:名臣包拯为什么一生鲜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在哪里为官,宋代名臣包拯,历史人物包拯是真实存在的吗

    导读:包拯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包拯的一生当中朋友很少。为什么没有人喜欢与一代名臣包拯交朋友呢?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读包拯事迹,总有个疑惑:就是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史书里记他平

  • 李自成在起义失败不是偶然 而是失去群众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起义成功了吗,李自成起义的影响,李自成失败的三个重大原因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不仅掠夺富户豪门、平民百姓也逃脱不了被掠夺的命运:“初, 诸贼攻城时约,内藏归闯贼(李自成),勋戚财归诸帅,文官财归牛(金星)、宋(献 策),富户归小盗。”有此约定,那么这些人还有什么可忌讳的?富人被倾家荡产, 平头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被大顺军队抢掠一空。城内饿浮遍地。网络配图李自成到

  • 宋朝包青天为何那么清廉?年薪有1367万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包拯俸禄多少钱,包拯的俸禄,金超群包青天系列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所以人们经常 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唐朝的官员薪酬最高,待遇最好。其实不然,宋朝官员才 是领最多工资的人包拯包青天是我们都熟悉的宋朝官员,他的年薪折合成 人民币竟然有1367万元。网络配图这可让不少人深吸了一口气。宋朝官员的收人是汉 朝官员的10倍,是清朝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成为皇帝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上的太监,哪个皇帝是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监

    历史上有权有势的太监不少,最典型的是明朝,其他朝代都很防卫着太监,而明朝却非常重要太监这些宦官担任东西厂的领导职务,以至于出现了像魏忠贤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大太监。很多人认为,魏忠贤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监了。可是你错了,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比魏忠贤更厉害的太监,他直接从太监逆袭成为中国历史

  • 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一生光皇后就立了11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只有一个皇后的明朝皇帝,萧皇后嫁了哪几个皇帝,历史上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不过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

  • 盘点北宋“十大开国元帅”的人品和最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全面盘点,如何盘点,盘点结果

    1、石守信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为太祖副手。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极。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已加

  • 苏东坡拼命吃河豚:“也值得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轼吃河豚的诗句,苏轼拼死吃河豚的典故,苏轼与河豚的故事

    造物者真是神奇,竟把至毒极鲜二物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而且欲罢不能,想要一膏馋吻,只有拼命一试。网络配图基本上,“拼死吃河豚”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早在宋代即有,当时人孙奕所撰的《示儿编》这部书内,载有一则苏轼吃河豚的轶事,写得颇为生动。话说苏轼谪居常州(今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一带)时,爱吃

  • 三国郭嘉和曹操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嘉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郭嘉和诸葛亮司马懿谁才是高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