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尚香和刘备真的没有感情吗 孙尚香自杀是因为殉夫吗

孙尚香和刘备真的没有感情吗 孙尚香自杀是因为殉夫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2/4 11:55:3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尚香和刘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乱世的女人宛若漂萍,生死荣辱由不得自己,即使身份高贵者概莫能外。就汉末三国而论,悲情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而孙权的妹妹兼刘备的夫人孙尚香,便是其中的典型。那么问题来了,孙尚香既然跟刘备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毫无感情,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夫?

其实,正史当中并未提及孙夫人的真实名讳,“孙尚香”只是小说演义和戏曲中对她的称呼,但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仍使用此名。依据史料来分析,孙尚香应该是孙权的亲妹妹,否则她的性格不至于那样的骜不驯,并且深得孙权的溺爱放纵。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让孙尚香摆脱作为一个悲剧人物的事实。

孙尚香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嫁给刘备

作为孙刘两家维护、巩固联盟关系的象征,年仅19岁的孙尚香在哥哥孙权的安排下,被迫下嫁给年已49岁的刘备,时在赤壁之战(208年)后。一个是正当妙龄少女,一个是年近半百的老翁,不仅年龄差距极大,之前从未谋面,并且性格迥然不同,怎么看都不会幸福,甚至可以说互相猜忌,矛盾极深。而史料当中的四处记载,恰好说明了这些论断。

首先,在新婚燕尔之际,每当刘备想跟孙尚香温存之时,都会发现她的闺房里有百余名侍婢持刀守卫,每每让刘皇叔胆战心惊、头皮发麻。正因如此,大谋士法正便劝刘备有意疏远孙尚香,万不得已不要去见她(“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见《三国志·卷三十七》注引《华阳国志》)。

刘备虽与孙尚香结婚,但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其次,刘备寄居在公安县时,北畏曹操之强盛,东惧孙权之威逼,艰难窘迫至极。但就在此时,身边还有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孙夫人,真好比家中的“敌国”。正因如此,刘备把孙尚香、曹操、孙权并列为“三大祸患”,对她猜忌、盯防甚深(“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见《三国志·卷三十七》)。

再者,孙尚香依仗着孙权的势力,在刘备阵营中素以刁蛮跋扈闻名,而她从江东带过来的官兵又大多不遵守法度,由此令刘备忧心忡忡。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刘备便命赵云管理内事,以防止孙尚香或江东兵乱来(“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引《云别传》)。

刘备与孙尚香之间互相猜忌,矛盾很深

最能说明孙尚香与刘备互相猜忌的事实,莫过于孱陵城的建造。刘备为了防范孙尚香,便在公安城西的孱陵建造了一座小城,用来安置她本人和她的侍女、卫队。但另外一种说法则称,孙尚香是因为猜忌、防备刘备,所以才自己建造孱陵城(“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见《舆地纪胜》)。

就这样,在互相猜忌、防备之中,孙尚香与刘备异常尴尬地生活了三年时间,直到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孙权派大船迎接妹妹回江东。在临行前,孙尚香按照兄长的授意,准备把刘禅一并带走,幸好诸葛亮及时派遣赵云、张飞在江上拦截,才得以夺回“阿斗”。此后,孙尚香一去不返。三年后(214年)刘备夺得益州,正式改娶吴懿之妹为正妻。

刘备西行入川后,孙权将妹妹接回

关于孙尚香的最终结局,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好似“人间蒸发”一般。毕竟,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没名没分的孙尚香自从逃回江东后,便已经形同“活死人”,不仅刘备懒得再问,而且孙权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置。这种无比尴尬的情况,让史家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记述。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孙尚香从此再未嫁人,最终在寂寞、冷清中了此残生。

不过在毛宗岗版《三国演义》中,倒是替孙尚香交代了结局,称在夷陵之战后,孙尚香因误信刘备战死疆场的谣言,悲伤过度之余竟然投江自尽。而当地民众因为伤感孙尚香的遭遇,还在她投江之处立庙祭祀(“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在演义中,孙尚香最终自杀殉夫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观念并不反对妇女守寡后再嫁,而强调她们必须“从一而终”的思想,还是明清两朝的事情。其实,就孙尚香桀骜不驯的性格来看,她就算是保持独身,肯定也不是为了刘备“守活寡”,至于为她自杀殉夫一事,更是荒诞不经。然而作为清朝人的毛宗岗,硬是把孙尚香塑造为一位为夫守节、夫死身殉的忠贞烈女形象,最大的可能是出于迎合时代思维的需要。

资料来源:《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尚香比孙权小十一岁 两人真的是亲生兄妹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尚香和孙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导言一直以来,孙尚香是孙权的亲妹妹,这一点极少有人怀疑,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还是小说故事,抑或是现在的游戏,对这一个设定都从来没有变过,早已变成一个固定的事实。可是假如看一下他们的年纪便会令人觉得很诧异,孙坚死的时候,孙权才

  •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马超可以说从小就好战,少年成名的他,曹操也多次召马超进京为官,但马超对此都拒绝了。马超作为一代枭雄,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后,为什么再也当初的辉煌,马超为什么从此默默无闻,最后郁郁而终呢?首先第一点就是,马超情商

  • 关羽傲慢却对张良以礼相待 除了张良外关羽还看得起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张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关羽的傲慢,看看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就知道了,比如白马之战,曹操手下众将没有人敢跟颜良交战,于是曹操听从程昱的建议请来了关羽,关羽根本就不把颜良放在眼中,要知道当时的颜良三个回合斩宋宪,一个回合杀魏续,二十回合败徐晃,曹营诸将没有人

  • 张绣杀了典韦和曹操的儿子 张绣的下场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绣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的一位肚量非常大的人,他对人才的任用不拘一格,不论之前做过什么只要来投,曹操就会接纳。张辽就是从吕布处归降他的,他当年看出张辽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吕布不重用张辽,是吕布不识人才。曹操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软磨硬泡之下,张辽非

  • 历史上的颜良和文丑有多强 两人真的是龙套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颜良和文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颜良,文丑两位河北名将,可以竞争三国“最强龙套”的荣誉。若论武艺,颜良文丑二人绝对不弱于所谓的五虎上将;但论出场表现,又实在是与自己的名气不符,最终沦为关二爷成名之路上的垫脚石,因此将其称为“龙套”。颜良和文丑之武艺之高,绝对超出一般人

  • 朱元璋为什么将李善长灭族 李善长究竟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李善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依靠着他杰出的领导能力领着一帮人灭掉了元朝,而单单凭着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反元的过程中,许多能人义士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成为了朱元璋反元过程中的得力助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一位功劳显赫,

  • 胡惟庸作为明朝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丞相胡惟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丞相制度沿袭到明朝时,就被朱元璋所废除了,并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都不许再设立宰相。 而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也有着戏剧一样的人生。朱元璋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在朱元璋攻打和州时归附。此后一直担任地方上的官职,没有进入

  • 刘伯温临死前的十一字遗言是什么 朱元璋为何忌惮这个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伯温遗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八年,曾经可与诸葛亮相媲美的神算子刘基,因感染风寒而一蹶不振,卧病在床。当朝皇帝朱元璋知道此事后,派遣身边较为信任的胡惟庸,让其率领御医前去给予刘基救治。可刘基在吃药后,不仅没有得到舒爽,病情反而越发严重。后来因“心灰意冷”

  •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咬一口烧饼 刘伯温是不是饿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伯温临死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些人会被称为神算子,通常这些人都被认为是有着通天的本事的,知天晓地,无所不能,比如说鬼谷子还有诸葛亮,其实历史当中这样的人物是比较多的,但是有着好下场的却没有几个,可能也是验证了那句话:“知道的太多,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李晟:大器晚成的唐朝名将,58岁才名震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年少成名、扬名立万。在唐朝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名将,他在年轻时并不算特别突出,官职也不算高,直到五十八岁时才一战成名,成为唐朝的柱石。如果没有这位名将的奋战,那么唐朝很有可能提前灭亡了。那么这位大器晚成的名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