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三次拜相分别是何时?他的结局如何

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三次拜相分别是何时?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1/16 15:03:56

大家好,说起北宋开国功臣赵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赵普,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追随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赵普也因此迎来了他自己的人生巅峰

作为太祖智囊团的首席人物,宋朝建立以后,赵普自然而然的成了当朝宰相

因为赵普是文官,不会对国家统治造成多大的威胁,又有从龙之功,所以前期,太祖对他是极尽信任的

赵普也因此大展拳脚,做了很多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赵普以谋定国,太祖时期,很多重大的事情,也都有他的身影,例如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便是他和太祖一起决定的

雪夜决策,同太祖共同确立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一统方针;又与太祖谋定的长治久安之策,及三大纲领: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可见赵普在治国方面的才能,也是极高的,故而独居相位十年之久,只是后来,赵普有点独断专行,太祖才慢慢削减他的权力,终是在973年罢相了

不过赵普这一生,曾三次拜相,这只是他第一次做宰相,还有两次,是在太宗朝时期。然而太宗赵光义和赵普之间,因为皇位问题,关系并没有那么好

太祖皇帝在皇位是传弟还是传子的问题上,也是很纠结的,赵普很明显是站在传子那一方的

虽然赵普从未明面上说出来,但是《丁晋公谈录》有记载,太宗即位不久,漏出一句话:“倘若赵普还在中枢,朕也不得此位”

可见赵普是不支持赵光义继任皇位的,既然赵普做过这样的事情,赵光义在当时也培养了很多自己的势力,又岂会不知晓,所以两人的关系后来一直不睦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太宗皇帝应该是不会重用他才是,那么赵普究竟是如何在太宗朝两度任相的呢

第一次,乃是因为金匮之盟这件事情。赵普罢相之后,太宗冷落,现任宰相的打压,他可谓是尝尽了世态炎凉

就在这时,太宗皇帝却召见了他,赵普当即便表示“愿备枢轴,以查奸变”,退朝以后,便上了秘奏,言及当年受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的顾明,书写过一份金匮之盟

太宗皇帝的皇位由来,一直备受争议,有了这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压制住当时的一些悠悠众口的

太宗怎能不高兴,派人寻访,果然很快就找到了,立即召见赵普,还当面致歉:“人谁无过,朕不到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

太宗还就今后皇位试探赵普,赵普回答:“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对此,太宗只是极为满意的

于是次日,赵普便重登相位,且位兼侍中,这是宋初德高望重的宰相的加衔。可见赵普所做的事情,是多么让太宗高兴

至此,昔日的敌人摒弃前嫌,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又走到了一起。但也因此金匮之盟备受争论

太宗即位六年,赵普备受冷落,若是真有才盟约,何不早早就说出来,以邀太宗欢心,而非要等那么久呢

金匮之盟是密约,赵普说出此事的方法是密奏,也就是说这份密约公告天下之前,只有他们两个知道,要做手脚也很方便

对太宗来说,要想传位给儿子,迫害兄弟赵廷美这样的事情,需要赵普这样元老级的开国元勋支持和谋划

而对于赵普来说,他自然知道太宗是什么意思,也想借此机会东山再起。所以两人一拍即合,才有了金匮之盟的产生

赵普终究是为了权势,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只是对于赵普再次任相这件事,他的政敌自然是不爽的,在太宗面前说其坏话,说他是山洞学究,只能读《论语》

赵普出生小吏,早年读书确实不多,但说他只读论语,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国宰相,从他所上的奏议便可以看出,他涉略广博

太宗对此还问赵普,赵普回言:“我确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辅佐太宗定天下,我才用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用来辅佐陛下”

这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其实并不是《论语》的推崇,反而暗含讥讽之意。好在赵普因此再一次任相了

只是这一次赵普没有做多久宰相,便又罢相了。只因其是迫害赵廷美的帮凶,被太宗长子所厌恶。加之太宗以及利用完了,也就遵从自己长子的意愿

罢相以后,赵普在外地做知州,雍熙北伐当年,他上书《谏雍熙北伐》,认为北伐劳民伤财,建议尽快班师,防止契丹南下

不久北伐果然失败,朝野都认为《谏雍熙北伐》是致太平之策,赵普有一次成为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二月,赵普再度入朝,出任宰相

只是由于太祖时期,两人之间的嫌隙,虽然赵普在太宗朝两度任相,但是君臣之间始终互相猜防,心存芥蒂

太祖容不得有威望的宰相,更是容不得赵普成为有威望的宰相,赵普也因此患得患失,只能韬光敛晦

除了两次劝谏伐辽的奏疏外,赵普在政治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建树,与太祖开国前后的那段风光无限的时期相比,如今更显黯淡无光

然而本就是出卖自己灵魂换来的相位,落得这样的结局,虽然令人惋惜,但也不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建安王刘休仁是什么身份?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建安王刘休仁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社会,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功高震主之人的存在,随即便遭到皇帝的猜忌,最终结局也多以凄惨告终。诸如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蓝玉等人,还有今天学长要介绍的这位名叫刘

  • 第四次北伐后。司马懿为何不敢再与诸葛亮交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时击败过诸葛亮,为何后来不敢与诸葛亮交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太和五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当时曹睿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四千人

  • 齐王朱榑一生为何会两次被废?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齐王朱榑的故事。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青州,虽然如今只是隶属于潍坊市的县级市,但历史上却曾经极其辉煌。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益州以及青州,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九州”。而青州之名的来源,

  • 石勒如何兵不血刃吞并幽州?与汉人谋士张宾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石勒的故事。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扮猪吃老虎,明面上装孙子迷惑对手,其后却突然发动奔袭,兵不血刃拿下东晋司空、乌丸校尉王浚,随后吞并幽州。而这一中国古兵法的经典手笔,出自汉人谋士张宾。羯族人石

  • 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18年,揭秘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我们承认唐玄宗在位44年中,前期文功武治,后期乱七八糟的话,这就有一个时间点,从哪里变化,因为什么变化。开元二十年(732年),宋璟被罢相以后,他就开始奔向了糊涂状态。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病逝后,唐玄宗开始变糊涂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1)开元二十五年后,

  • 允礽之子弘晳:深得康熙宠爱,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一生哪都成功,可在处理儿孙一事上耗尽了心力,最终还是差强人意,不过也有让他感到欣慰的孙子辈。说到康熙钟爱的孙子,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弘历,但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出现更早,因为他的存在,康熙在废立太子之事上多了犹豫,他就是废太子允礽的庶长子弘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弘晳是

  • 刘备错过的一位文臣:陈群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三国时蜀汉的创建者,桃园三结义的大哥,刘备这个人想必大家对他并不陌生。早年他虽然家境贫寒得靠卖草鞋过生活,但拥有皇室血统的话不甘心就此生活,非常想出人头地。所以当得知官府募兵征讨黄巾贼时,他非常兴奋,靠结义绑定了关羽和张飞之后开始征战天下。虽然经过二十多年南征北战但却没有打下自己的地盘,曾经跟随

  • 张鲁事什么身份?能雄踞汉中24年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张鲁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张鲁,字公祺,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他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张鲁不是汉室宗亲,却雄踞汉中24年(公元191——215年)那么他凭什么雄据汉中24年呢?个人认为张鲁凭借以下三大法宝,雄踞汉中24年的,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

  • 诸葛亮和汉献帝是同一个人吗 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汉献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在东汉末年有这么两个人,一生当中都致力于恢复汉室,诸葛亮六出祁山,明知大汉气数已尽,依然奋一己之力不断北伐,直至油尽灯枯;汉献帝刘协深处贼窝,却一直用尽各

  • 曹操一生有20多个儿子,曹丕为何最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一人被称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他就是曹操,曹操在政治、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水平,即使是被神话了的诸葛亮在当时面对曹操的进攻,仅一人也无能为力,只能联合东吴孙权抱团取暖,可见曹操的军事用人方面水平极高,不仅如此,曹操还是我国“建安风骨”的发起人和领军者,为我国的文学创作开创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