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为何会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公孙衍,为何会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1/17 8:47:32

公孙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前330年,一名身着秦军战甲的士卒骑着快马,口中喊着“河西大捷、河西大捷”,直入咸阳城。随后,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领秦军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收复河西之地的消息从咸阳宫传出。

无论是咸阳城内的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纷纷喜极而泣。自秦国四代乱政,魏国趁虚攻取河西之地以来,老秦人身上背负了百年国耻,随着这场大捷,河西之地全境收复,老秦人身上“沧海难平”的百年国恨也一朝洗尽。

那么,这位率军取得河西大捷的公孙衍,又是何许人也呢?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一提起纵横家,就总会想到苏秦张仪这对师兄弟,我们总认为他们俩才是政敌,分别是合纵与连横的首倡者,这一观点是立足在《史记》与《战国策》之上的。

可是,随着近年来史书典籍的不断出土,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选择支持另一个观点——在张仪面前,苏秦属于晚辈,张仪的毕生对手应当是此前担任秦国第二任大良造的公孙衍。

这些学者之所以这么选择,是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所描述张仪与苏秦的生卒年推演出来的。据这一帛书记载,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而苏秦则是死于公元前284年,二人相隔了足足二十六载,由此可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而且,按照张仪的生活轨迹来看,张仪出任秦相,搅动六国风云之时,苏秦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二人根本没有有交集的可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公孙衍的生平。

公孙衍,战国中期魏国阴晋人士,早年曾在魏国担任犀首之职,因而世人多以“犀首”指代公孙衍。因在魏国郁郁不得志,又恰逢秦惠文王刚刚登基即位,亟需能臣辅政,渴求士子入秦,公孙衍便离开了魏国,去到了西边的秦国。

公孙衍一来到秦国便受到了秦惠文王的礼遇,随后又将其拜为秦国大良造,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秦国尚未形成闻名于后世的“二十等爵制”,而是施行的是以大良造为最高级爵位的“十七级爵制”。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秦国尚未设立开府丞相,而是沿袭着秦孝公时期职爵一体的制度,简单的来说,这个时候的大良造既是最高级爵位,同时也相当于后来领政的相国。

刚刚入秦便获秦惠文王这般厚待,公孙衍自然便下定了决心为秦国奔走,成为了秦惠文王的心腹爱臣。

可是,为什么公孙衍而后却成为了合纵的首倡者,致力于组织合纵抗秦呢?

这还要从那场使公孙衍扬名天下的大战,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河西大捷”说起。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入秦,被秦惠文王拜为秦国大良造,位极人臣。公孙衍为表忠心,一上任便积极为秦国谋夺那块牵动着老秦人所有情绪的河西之地。在一番准备之后,公孙衍于公元前332年亲率大军进攻河西,直逼魏国河西重镇雕阴,魏国上将军龙贾率河西驻军拼死抵抗。

秦魏两国在雕阴激战两年多,最终公孙衍以堂堂正正的阵战击败了龙贾,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将龙贾,迫使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地,公孙衍从此扬名天下。至此,秦魏两国之间长达百年的河西之战,以秦国大获全胜,收复河西之地为结果,落下了帷幕。

得知公孙衍率军班师还朝的消息后,秦惠文王亲率咸阳军民出城迎接公孙衍,对公孙衍大肆封赏,为了表彰公孙衍的功勋,秦惠文王甚至一度将公孙衍的家乡阴晋(属于河西之地)改名为“宁秦”。

可也因为这场大战,在让公孙衍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之中。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想必当时公孙衍也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使他“功成”的那些尸骨,都是他母国的同胞。魏惠王窥破了公孙衍的心中所想,遂遣使游说公孙衍,使得公孙衍在朝堂之上放弃了乘胜追击,大举进攻魏国的既定战略,而是转而提出北上讨伐义渠。如果没有意外的发生,秦惠文王还有可能会出于对自己这位心腹爱臣的信任,同意这一建议。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同样也是郁郁不得志的魏国人——张仪,来到了秦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公孙衍此举对秦国的祸患,使得秦惠文王渐渐疏远了公孙衍,继而重用张仪。

公孙衍遭到排斥之后,不得不主动离开了秦国,回到了自己的母国魏国,从此,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公孙衍都开始与张仪针锋相对,张仪提出连横,公孙衍便推出了合纵,并且多次组织合纵联盟,打击秦国。与他们同一时代的孟子弟子景春曾评价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此,一场接一场精彩绝伦的外交大战在这个名为“战国”的舞台上不断上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为何没有人报复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的老婆为啥是夏侯渊女儿,夏侯渊与刘禅什么关系,刘备与夏侯渊什么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三国有关的书籍,都有描写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孙女夏侯氏做媳妇的故事。张飞在谯县出城拾柴时,看到13岁的夏侯氏住在这里,得知她是良家妇女之际,就娶她为妻了,于是夏侯氏与张飞结婚,最终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都

  • 水镜先生弟子那么多,最出名的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水镜先生到底多厉害,水镜先生三个著名徒弟,孔子有名气的弟子

    水镜先生是三国时期得道高人,姓司马,名徽,字德操,河南禹州人。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是一个不世出的“伯乐之才”。司马徽一生并未辅佐谁,闲云野鹤一样的人物,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差不多。他有一个著名的绰号叫“好好先生”,即不论人短,专论人长,万事皆好。一次有人告

  • 李定国是什么结局?唯一一个能改写明、清历史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定国儿子,李定国儿子投降满清,伪装者之明台

    你们知道李定国是什么结局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李定国,明末人士,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早年曾追随张献忠参与农民起义。因为李定国军事天赋异禀,所以在他十七岁那年时,就已经成为张献忠麾下的爱将。张献忠入川时,李定国的手下已经有两万名精兵强将。崇祯十四年,李定国奉命率兵进攻襄阳。在这

  • 一个被开国功臣拥立的皇帝,汉文帝为何没有变成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被杀的开国功臣,我为大汉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过开国功臣吗

    汉文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汉朝有好几代皇帝都是被实权的大臣拥立的,比较出名的就有汉文帝、汉宣帝和汉献帝。众所周知,汉献帝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傀儡,他在位时期,汉朝先后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控。汉宣帝在位早期也像个傀儡,他是被霍光拥立的,霍光在世时,霍家的人遍及朝野,各个

  • 汉和帝刘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平帝刘衎之后是谁,汉和帝刘肇,汉成帝下一个皇帝是谁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肇的老爹是汉章帝,与其父汉明帝共同创造了“明章之治”,但是汉章帝身子骨不硬朗,31岁就挂了,留下年仅10岁的刘肇和养母窦皇后。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年幼的他无法处理政事,便由养母窦太后执政。

  • 慈禧太后大年初一怎么过:为光绪皇帝包饺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光绪皇帝为什么叫亲爸爸,慈禧座的十六抬大轿,第一年结婚的中秋节婆婆

    慈禧,这位统治清朝四十七年的皇太后过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室生活,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凌驾于大清皇帝权杖之上的“老佛爷”每逢大年初一却要亲自下厨,为光绪皇帝包上一顿素馅的水饺。图片来源于网络说起水饺,人们大都知道诸如“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初一饺子初二

  • 法不阿贵 隋文帝以法治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掌握政权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制定新律,健全法制。他不但重视制定法律,而且执行法律也非常严格,主张“法不阿贵”。就是说执行法律,不偏袒那些有地位的尊贵者,王公贵族犯法,也要同普通百姓一样看待,一样治罪。隋文帝不仅如此主张,而且如此做了,就是对待自己的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后主:蜀汉后主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真实的刘禅,历史上刘禅真的无能吗,刘禅一生有何作为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阿斗”的意思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

  • 曹操是这样教育“官二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这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网络配图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秘密:内部问题让其操心操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战又不战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