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善祥被废后是什么样的真相?她与朱瞻基和孙皇后三人之间有何故事?

胡善祥被废后是什么样的真相?她与朱瞻基和孙皇后三人之间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68 更新时间:2023/12/9 5:53:06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明宣宗朱瞻基尽管只当了十年的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对促进明朝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政治上,非常重视吏治的整顿和国家财政的管理,经济上,关注民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明朝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也因此,明宣宗和父亲明仁宗统治时期一起被称为“仁宣之治”。

然而,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朱瞻基确实是一位好皇帝,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却不是一位好丈夫,朱瞻基一共有过两任皇后,一位胡皇后,一位孙皇后,一般来说,皇后之位产生变更只有在皇后薨逝之后或是此任皇后犯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若是两者情况皆没有出现,皇帝依旧废后的话,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但朱瞻基偏偏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他废掉了端庄贤良又并无什么罪过的结发妻子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之后改立了孙贵妃为后,并将胡善祥送入长安宫中做了16年道姑,死后19年才得以恢复名誉。

那么,明明在政事上十分英明的朱瞻基为何会顶着被众人所谴责的可能,还是做出了无罪废后这样的举动?朱瞻基,胡皇后和孙皇后三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纠葛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胡皇后其人。建文四年(1402),胡善祥出生于山东省兖州府济宁州,是光禄卿胡荣的三女儿,虽不是出生在什么贵族世家,高门大户,但是胡善祥从小便十分的聪慧,性子也非常的温柔大方,端庄有礼,长大后的胡善祥出落得亭亭玉立,以贤闻名,成为了有名的大家闺秀,而她的贤名也让她被当时十分关心自己皇太孙朱瞻基婚姻大事的朱棣看中,将她列在了皇太孙妃的行列里,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朱棣直接下旨将富有贤名的胡善祥选为了皇太孙妃。

按照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作为皇太孙的朱瞻基无疑就是未来的皇帝,而胡善祥也从被钦定为皇太孙妃的这一刻起,便也开始了她注定成为皇后的人生。如今看来,这一份在旁人看来十分幸运和荣幸的事情,对于胡善祥来说又何尝不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

面对祖父朱棣的赐婚,朱瞻基即使心中不愿意也没有什么反对的立场,于是就这样,胡善祥成为了朱瞻基的妻子,到了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正式即位,为明宣宗,胡善祥也被立为了恭让章皇后,正式执掌凤印,掌管六宫。早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时候,当时还是太孙妃的胡善祥便为皇太孙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顺德公主,数年之后,胡善祥又生了第二个女儿--永清公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朱瞻基和胡善祥之间的感情虽没有多么浓厚,但也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但是皇后的尊贵地位以及与朱瞻基之间的这份感情并不能就此让胡善祥高枕无忧,她还有一个能直接威胁到她地位的对手——孙贵妃。

孙贵妃,全名为孙若微,因为其从小便是在朱瞻基母亲张皇后身边长大的缘故,她与朱瞻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是因为朱棣十分看重胡善祥的原因,让孙若微最终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但是,也正是因为和朱瞻基之间的深厚感情,孙氏虽为贵妃,却宠冠六宫。而这一份宠爱也证明着朱瞻基心中的天平早已不能在胡善祥和孙若微两者间端平,而是偏移到了孙氏一边。三人之间艰难维系的平和也在孙贵妃成功诞下儿子的那一刻开始,便注定了早晚要土崩瓦解,对于期盼已久的儿子,朱瞻基自然是欣喜若狂,因此对孙贵妃也更加宠爱。

但是,这位孙贵妃所诞下的皇子虽为长子,却始终非嫡系,这也让朱瞻基产生了改立皇后的念头,一边是宠爱的孙贵妃为自己诞下皇长子,为大明未来江山社稷立下大功,而另一边的皇后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休养,诞下了两个公主之后就再也没有生育,于是,这样的对比更加坚定了朱瞻基要改立皇后的念头,到了宣德三年(1428),明宣宗便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缘由,下令让胡皇后上表自辞去了皇后之位,同年三月,便改立了皇贵妃孙氏为皇后。

关于胡皇后被废一事,在《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中记载道:“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对于品德高尚,温柔端庄的胡皇后无罪被废,世人在知道后都表示十分的同情和怜惜,宣宗之后也表示十分愧疚,说是少年时的冲动行为。然而事情已然发生,这一位因贤名而踏入皇家的姑娘,最终却未能因为贤名活得精彩和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果从汉献帝的角度来看 董卓和曹操有没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董卓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和曹操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汉献帝是怎么看待两人的?首先,皇帝杀权臣失败,很多是技术上没处理好,比如杀董卓、司马昭等。技术上处理好的,粱冀、宇文护、鳌拜、魏忠贤什么的,结果就很好。回到曹操的问题上,其实曹操的班底里有很多

  •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与她相比武则天都要甘拜下风?此女子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01公元510年,农历三月十四。北魏宣武帝元恪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宠妃胡充华诞下的皇子元诩,也是他现存的唯一的儿子。坐拥六宫佳丽,子嗣却这般稀少,倒不是元恪的生理出现了障碍,而是因为他爹孝文帝立下的一项奇葩制度造

  • 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的皇帝 汉文帝为何没有像汉献帝一样成为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献帝和汉文帝都是被大臣拥立才当上的皇帝,两人的结果为什么完全不同?“比较法”是读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流于表面,很容易贻笑大方。东施说了,我也想做西施啊,刘娥说了,谁不想当武则天?汉献帝刘协撇撇嘴:要不你来试试?两个人的

  • 汉献帝禅让之后得以善终 刘备为什么给刘协举行丧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退位后都没有被曹丕所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为什么要替刘协发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

  • 魏惠王如果重用商鞅的话 整个战国的局势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魏惠王和商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惠王当初如果重用商鞅的话,战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局势会不会被改写?这个得分两层来看,对于魏国来说,局势改变不会太大,但对战国整体而言,改变将是翻天覆地的。对于魏国而言,情形根本不会好转,主要源于魏国已经没有深彻

  • 商鞅从魏国去到秦国 商鞅为什么会离开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期,魏惠王前来探视,在这个时候,公叔痤就推荐商鞅。只可惜当时的魏惠

  • 王恭妃:一生看似尊贵显赫,实则遭到百般摧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的后宫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没有诞下皇子的王喜姐稳坐皇后之位,诞下太子朱常洛的王恭妃不仅没能母凭子贵,反而受尽冷落、一生凄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王恭妃的故事。王氏的出身不高,她出生于一个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

  • 王守一是什么人?最后被李隆基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为自豪的朝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王守一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舅子,一个是驸马爷。用今天的话说,这叫“换亲”。既然王守一跟皇帝有这层“亲上加亲”的关系,为何他后来会被妹夫皇帝赐死呢?在封建王朝,如果皇亲国戚被砍头,要么是谋

  • 月下追韩信是怎么一回事?萧何为何那么重视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皆知,韩信是有名的雄才奇将,更是被称为“兵仙”,时至今日还流传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幅韩信墓前祠堂中的对联,可谓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而这其中的“知己”,指的便是萧何。秦末天下

  • 朱元璋封赏功臣时,刘伯温为何只是一伯爵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