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雪芹13岁离开故乡南京 因父亲获罪家被遣“北返”

曹雪芹13岁离开故乡南京 因父亲获罪家被遣“北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07 更新时间:2024/2/5 3:10:54

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南京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南京人要写好南京,得首先离开南京。就像曹雪芹,他确是在离开了南京之后,用手中的笔为南京文人挣足了面子。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虽说他后来离开了南京去了北京,但是他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康熙6次南巡,有5次都以曹府为行宫。为此,南京留下了一个“大行宫”的地名沿用至今。所以说南京是曹雪芹的故乡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今天的大行宫,位于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街口东一里许,所指很大一片区域。今天的一般人可能已经很难想象,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等真的就在这么一片繁华区域上吗?如果曹雪芹不从这里离去,他还能写出举世无双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吗……

曹雪芹离开故乡时年仅13岁,离开的原因是他的父亲获罪落职,举家被遣“北返”。当曹家一家大小排着长长的队伍从仪凤门逶迤而出时,南京市民怀着复杂的心态纷纷沿街观望,不过观望的人们不会过多注意队伍中这位表情抑郁的少年。

如果说曹雪芹当年离开故乡时没引起人们注意,其原因是他实在是太小了,那么他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返故乡,于次年永别故乡,来去还是同样都没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于南京人来说多少就有点儿不是了。因为此时的曹雪芹,虽然人过中年,穷困潦倒,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公子哥儿了,但他以南京为背景创作的那部《石头记》(《红楼梦》)已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基本写成了。

曹雪芹此番来南京是来做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宾的。这两江总督府正位于当年曹家所在地,而这尹继善又正是当年曹家的旧交。仅凭这两点,我们不难想象,生性敏感的曹雪芹重返南京的这一年里,心灵深处一直在受着怎样的煎熬。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来南京这块伤心之地自取其辱呢?

有人说,曹雪芹此次回乡是寻觅“秦淮旧梦”,以便为《红楼梦》进一步补充些材料作最后的润色;还有人说,他此次回乡是为《红楼梦》的出版寻找经济上的赞助。

而依我看,二者或许都是曹雪芹此次来宁的目的:《红楼梦》写的是南京的故事,要对它修改润色,不上南京寻找材料上哪儿找?至于要拉赞助,还有哪儿比南京更为合适呢?

然而,故乡南京最终让曹雪芹失望了。他在南京没有拉到一分钱的赞助便离开了,并就此成为永诀。

好在他此行总算寻得了一位“旧人”——当年曹府一个名叫芳卿的丫头。是她陪伴着曹雪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这便也算是故乡对这位文学巨匠最后的慰藉吧!

曹雪芹去了,《红楼梦》留下了,但留下的只是一个80回的残本。为此我们或许会想,如果曹雪芹那一次来南京拉到了赞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至少不会是个残本吧!然而历史是无法假设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既是南京的骄傲,也是南京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 不专信某个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解密:南宋名将孟珙是如何率军队躲开蒙古兵?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太常寺簿朱杨祖、看班祗候林拓朝八陵,谍云大元兵传宋来争河南府,哨已及盟津,陕府、潼关、河南皆增屯设伏,又闻淮阃刻日进师,众畏不前。(孟)珙曰:“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于是昼夜兼行,与二使至陵下,奉宣御表,成礼而归。《宋史》卷412提起

  • "好好先生"萧何为何要帮刘邦诱杀自己的好友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庸信徒,其本质大都是趋炎附势。他们没有主见,也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主子走的“信念”。西汉首任丞相萧何就是“好好先生”的祖师级人物。这个想做好

  • 他是梅长苏的原型也是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此使更多的人知晓了。据相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 满清十三皇朝为何只有12位皇帝,他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的认识中常说清朝13帝,但事实上清朝只有12帝,至于13是指年号,清太宗皇太极是有两个年号的,一个天聪一个崇德,所以才会误会了清朝的12帝如下:清太祖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 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 权臣董卓为什么要废少帝刘辨?董卓被谁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城洛阳的直隶部队,使其问鼎中央政权的筹码大大提升,控制中央政

  • 刘备卖草鞋的故事 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姓刘,刘在两汉时期是国姓,那么刘备是不是皇室宗亲呢?刘备家谱是什么样的呢?在《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是这样的,刘备拜见汉献帝,献帝听说刘备是宗亲,就让人取来宗族世谱,上面记载的内容大致如下:汉景帝生有十四个儿子,第七个儿子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刘备便是刘胜这一支的后代,是刘胜的第十七代玄孙,景帝的第

  • 曹操麾下的良将有哪些?曹操借头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诡计多端:梦中杀人、割发代首取得民心、装头风骗叔父、望梅止渴等等都是诡计。而其中更为典型更为被后世诟病的当属曹操借头这一典故。事情发生在曹操攻打袁术的时候,当时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军队粮草已经殆尽,粮官没有办法,只能请示曹操指令,曹操说可以先用小碗装,以应一时之急。粮官却说难免士兵抱怨,此法不是上

  • 晏子辅佐的是哪位国君?如何对晏子进行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 李治上位后是怎么处理李世民的妃子们的 其中一人成为了自己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治后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死后李治上位,李世民还剩下多少妃子,李治又是怎么处理这些后妈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少王朝都出现过皇帝娶了自己父皇女人、皇帝娶了儿媳的事例,甚至有的还立她们为后。这样的行为在唐代更是成为一种常态,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