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淮南王刘安最后为何落得个自尽的结局?

淮南王刘安最后为何落得个自尽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3/12/13 7:25:07

淮南王刘安为何落得个自尽的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1:淮南王太子跟剑客雷被之间的恩恩怨怨,雷被前往京城告状

淮南王刘安的太子曾经学了一段时间的剑术,比较有长进。他学了剑之后觉得自己进步很快,没有人再是他的对手,实际上很多人碍于他是王爷太子的身份,出手一直有分寸。太子觉得自己了不得的时候,这时他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雷被。太子原本跟雷被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雷被称为“淮南第一剑客”,一时兴起的太子就想来挑战他一战成名。

他想通过这场比试,如果能击败雷被那么日后他在淮南的名声就会大大增加。刘安这个太子很不安分,本来靠着诸侯王太子的身份起码一辈子衣食无忧,偏偏要去比谁更厉害?雷被对于这场比试提出了拒绝,万一出手打伤了太子该怎么办?赢了自己没有饭吃,输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就全毁了。可太子执意要跟他比,二人没办法只能相比,比试的过程中太子步步紧逼,雷被一再退让可还是失手把太子给打伤了。

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太子究竟逼到了什么程度?太子受伤了后勃然大怒,雷被本人更是被吓得黯然失色。事情发生了之后二人都有想法,雷被觉得在淮南国实在待不下去了。元朔五年汉武帝刚刚打完漠南之战,他下令全国百姓凡事有愿意来京城报名参军都热烈欢迎。雷被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再不走恐怕性命难保。可太子认为你把我弄伤了,害我在那么多人面前丢人,就在爹跟前不断告恶状。

淮南王还是偏听偏信处罚了雷被,把他撤职不说,还不允许他到京城参军。这么一来就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雷被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狗急了还会跳墙,更何况还是人呢。想来想去他连夜翻墙出逃快速奔向京城告淮南王父子的恶状。

022:淮南王不自量力想要造反推翻朝廷,结果兵败身死下场悲剧

雷被一告状汉武帝就要重视起这个案子,他交给了河南郡来处理这件事。这样一来淮南王心里非常害怕,河南郡派人来抓淮南王的儿子。淮南王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如果河南郡要来抓我的儿子,索性我就要造反。”

大臣们集体商议要去逮捕淮南王,可是要得到皇帝同意。汉武帝不同意,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是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可是处理方式又不能太着急。大臣们建议削五个县,汉武帝还是不同意。最后处理的结果是削两个县,淮南王听到皇帝的命令后陡然一惊,没想到皇帝对他如此宽容,仅仅收回两个县不了了之。

然而这件事情却没有完全过去,淮南王事后心里很不平衡。少了两个县首先实力被削弱,其次也没多少面子。这么一来他诸多不满的情绪油然而生,可以讲淮南王便是在这一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刘安不过是一个文人出身,他想要造反需要很多有利条件。

首先他便召见了手下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叫做伍被,没想到他坚决否认淮南王的主张。伍被说得很清楚:“你已经违背了天道,很多情况只不过你不了解而已。”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刘安造反成了既定事实,刘安的孙子告他的爷爷。

刘安有两个儿子,一个嫡出的儿子,一个庶出的儿子。恰恰刘安喜欢的就是嫡出的儿子,这个庶子本身也窝囊,心想忍忍就算了。可这个庶长子的儿子不是等闲之辈,他忍不了这口恶气。刘健想要扳倒太子的想法被太子知道了,于是他就被软禁了起来。这么一来叔侄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他派出一个自己的亲信前往京城告发爷爷谋反的既定事实。

汉武帝派出了丞相公孙弘主张审理这件事情,这个孙子告状刘安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淮南王觉得孙子告状这件事情一下子就把他给暴露了,这就让他下了一个决心起兵造反。这种情况下他又找到了伍被,他给淮南王献上一条妙计。

首先伪造皇帝的诏书把各地的豪强义士,犯过罪的人,家产在50万以上的人把他们迁徙到边疆,逼迫他们的家庭造反;再一个伪造皇帝诏书把诸侯国的太子和大臣抓起来,逼迫诸侯王造反。伍被起初就是不支持淮南王造反的,看着淮南王心意已决给他提出两点建议无非就是极其天下百姓跟诸侯王对汉武帝的不满。

可是淮南王不听,首先让人伪造印信,准备登基当皇帝;再一个在大将军卫青跟丞相公孙弘身边安排卧底,一旦时机成熟就把卫青给杀掉,防止他迅速调动军队平定叛乱。正当一切准备好的时候身边的心腹伍被看着淮南王彻底没有救了,他向中央自首,如此一来淮南王全家以谋反未遂被杀而告终,参加谋反的人也被消灭殆尽。

结束语:很多人眼里可能认为淮南王造反就是在过家家,人家伍被给你提出那么好的建议,最起码有一丝胜算。要知道最开始他就不建议你跟中央抗衡,他深知汉武帝刘彻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伟大皇帝,想要推翻他成为天下共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淮南王造反自杀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景帝的庶长子,刘荣为什么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妃子都是母凭子贵,作为皇帝的女人,不管是什么位分,只要为皇家诞育了龙种,就会被区别对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时候皇帝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诸多因素,首先看你的才干,其次看你的母亲。母凭子贵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子凭母贵,往往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不但会让你失去太子位,往往还伴

  • 名副其实的女强人,窦太后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彻是一位目光长远的帝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那个封建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恐怕是屈指可数。回顾汉代历史基本我们看到许多后宫专权的例子,从吕雉到窦太后等。她们对朝政似乎很向往,君王执政期间一定受到她们重重限制。汉武帝刘彻也是如此,虽然他不失为伟大帝王,可执政前期皇

  •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后 朱祁钰的妃子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祁钰后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重新登基之后,朱祁镇是怎么对待朱祁钰的后妃的?她们的下场是什么?明英宗朱祁镇和景泰帝朱祁钰之间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后世比较感兴趣的,两人原本并非亲兄弟,但是却关系很好,朱祁镇甚至把朱祁钰留在京城内部辅助自己,在自己决定御驾

  • 朱祁钰明明有除掉朱祁镇的机会 朱祁钰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祁钰和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登基称帝,朱祁钰后面明明有多次机会除掉朱祁镇,朱祁钰为什么一直没有下手?“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大军生擒,成为了明代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皇帝成了俘虏,京师上下为之震动,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

  • 揭秘:清朝亲王在当时是什么级别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亲王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那个阶级思想浓厚的王朝年代,有很多赫赫有名的达官贵族,他们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有的虽然拥有很高的地位可是却没有任何实权。不过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各个朝代的制度不同而异,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清朝有关亲王加封的

  •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处处庇护魏延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孔明为什么处处庇护魏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延是蜀汉后期的一员猛将,也是个有才能的人,献计出子午谷,也是他能力最有力的证明。还有就是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召集将领商讨关于汉中太守的人选,最初大家都以为会选张飞,可没想到刘备最后选了魏延,刘备说我钦定你为汉中太守,你会怎么

  • 李商隐的“不问苍生问鬼神”说的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商隐“不问苍生问鬼神”说的是谁?汉文帝刘恒的结局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主人公贾谊临死前为汉文帝做了哪些谋划中我讲述了悲情才子——贾谊的人生结局,那么,李商隐笔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另一个主人公——汉文帝刘恒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

  • 田忌为什么反对攻打齐国都城的建议 孙膑的建议不可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孙膑和田忌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膑当初建议田忌攻打齐国首都,田忌到底有什么顾虑?田忌为什么要反对?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搭档,一对好的搭档胜过一整个队伍,秦朝末年,潦倒落魄的韩信受丞相萧何的欣赏提拔,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战国时期,廉颇负荆请罪

  • 追随自己南征北战,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的下场大都不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加之天灾频繁,导致各地农民纷纷铤而走险,进行起义。起义的队伍虽多,但最终却是朱元璋平定了天下,登上了帝位。朱元璋虽然出身布衣,但却颇能知人善用,这也是他能问鼎中原的

  • 庞涓为什么对孙膑如此残忍 孙膑后来是怎么对待庞涓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庞涓和孙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庞涓和孙膑师傅身为同一个人,庞涓为什么残忍对待孙膑?之后的孙膑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前言《夜坐》载:孙膑不再生,畴能死穷庞。我们常常听闻这样的历史故事,师出同门的二人却针锋相对。都说老师教导学生应是因材施教,对聪明大胆卓越的学生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