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杀行动,影响如何?

三国历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杀行动,影响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00 更新时间:2024/1/23 7:53:29

三国历史有三次著名的刺杀行动且都成功了,这三次刺杀行动带来了哪些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江东“小霸王”孙策被刺杀

孙策有“小霸王”之称,而孙策也不虚此号,确有“霸王”项羽的风范。都说江东基业历经三世,但真正打下江东基业的是孙策。孙策起初跟随的袁术,但心中有大志,不甘心一直屈居与袁术之下。在公元195年,孙策借口帮袁术平定扬州地区的刘繇势力,从而趁机脱离袁术的掌控。孙策是先后灭刘繇、平定丹阳郡、吴郡。在由拳击败许贡,许贡又投奔吴郡乌程的严白虎,然而不久之后又被孙策击败,但孙策未对许贡赶尽杀绝。

孙权在江东的强势崛起,严重影响了许贡的利益。于是许贡就密奏中央朝廷和曹操,建议征召孙策进京任职。许贡此计对孙策来说是釜底抽薪,因为孙策刚打下的基业尚未稳定,如果此时孙策进京必定会发生动荡,而其他势力也会将自己的“蛋糕”进行瓜分,如无江东之地的依靠,孙策在京城可能会受到迫害。但这封密奏被孙策截获,孙策找到许贡对质,许贡拒不承认最终被孙策绞杀。

许贡被杀之后,许贡的门客一直在找机会为许贡报仇。在公元200年,孙策在丹徒山狩猎之时,被许贡的门客所射杀,而当时孙策年仅26岁,孙策在离世之前已经统一了江东六郡。在公元200年孙策的大计是乘曹操和袁术在官渡大战之时,袭取许都迎回汉帝。若此计成功,东吴不是没有称霸的机会,因为在历史上还有一个说法“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的恐怖。但随着孙策的离世东吴也由开疆扩土的路线转变为据守的路线,因为孙策看清了孙权的性格不适合开疆扩土,适合守城。《三国志》记载: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鲜卑首领轲比能被刺

演义中轲比能和正史的轲比能区别是比较大的,在《三国演义》中轲比能呼应曹丕五路进攻蜀汉计划,与羌兵一同出征伐蜀汉,但知道对手是“神威将军”马超之后,便不战而逃。

然而历史的轲比能确是一个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的人物,在少数民族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对蜀汉和曹魏来说是一个头疼的人物。轲比能部落靠近边塞,轲比能抓住机会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在轲比能势力相对弱小之时,轲比能依附时曹魏,跟随曹魏参加阎柔叛乱、远征乌桓,并年年上贡。势力逐渐庞大的轲比能有了兼并各个部落的心,但遭到了田豫的干涉,因为田豫认为互相兼并,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应该以怀柔的政策,这样才能彰显曹魏的国威。但轲比能岂会甘心,于是把田豫围困在马城七天七夜,在阎志的劝说之下,轲比能才放过田豫。

轲比能于曹魏交恶之后,在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之时,得到了轲比能的响应,但诸葛亮的北伐以失败告终,轲比能只能回到漠南。轲比能三番五次地挑衅曹魏,曹魏有了斩除轲比能的想法,在公元235年,王雄派韩龙刺杀轲比能,最终轲比能被刺杀而死。轲比能一死鲜卑各部落是相互之间混战,从而势力大大减小,这也为曹魏的边陲赢得了安宁。如果轲比能不死诸葛亮的北伐会更加的舒畅,因为曹魏的边境总有人在骚扰。

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

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但费祎的执政理念与诸葛亮、姜维的完全不同,诸葛亮、姜维就是坚持北伐以攻代守,而费祎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增强蜀汉的国力。而费祎此人孙权甚是看重,在费祎出使东吴之时。孙权曾将自己的宝刀赠与费祎,但费祎说:“刀是禁暴乱之物,希望孙权可以建立功业,扶持汉室”拒绝了孙权的馈赠。《三国志》记载:

臣以不才,何以堪明命?然道所以讨不庭、禁暴乱者也,但愿大王勉建功业,同奖汉室,臣虽闇弱,终不负东顾。

那么费祎是如何被杀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姜维,在一次战争之中,姜维俘虏了曹魏的官员郭修,但郭修此人虽然表面上投降了蜀汉,然而内心一直惦记着蜀汉,于是准备伺机刺杀刘禅。刘禅身为蜀汉的皇帝,身边防卫森严郭修根本无法近身。于是改变目标刺杀费祎。公元253年春,蜀汉正在举办岁首大会,当时蜀汉的群臣都在郭修也在其中,酒过三巡之后上了年纪的费祎不胜酒力,郭修趁机拿着刀,把费祎刺杀成重伤,不久之后费祎离世。费祎离世之后再没人能约束姜维了,姜维掌握了北伐的主动权,九伐中原基本没有消停,使得蜀汉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所以费祎之死是蜀汉灭亡的诱因。

综上所述,这三位人为被刺杀而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的格局,有的是表面的,有的是更深层次的。那么你还知道三国之中,哪些刺杀事件影响了当时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的7个儿子和2个女儿,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灭蜀之战的惨烈公元293年,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此战有司马昭全权负责,前期钟会大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汉中,只是在剑阁之地,受到了姜维、张翼、董厥等人的阻拦。随着邓艾偷渡阴平,邓艾大军突降江油,江油太守出城投降,邓艾大军

  • 成就霸业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学家把“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智氏,三分智地,史称“三家分晋”。此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魏文侯

  • 为何说张任死得比魏延还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认为魏延的死非常可惜,还有一个人,他的死比魏延更可惜,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魏延的遗憾结局关于魏延的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些《三国演义》的忠实爱好者,一直认为魏延的死是诸葛亮的责任。因为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是关羽将魏延介绍给刘备,刘备本来想重用魏延,但是

  • 夷陵之战东吴作为胜利一方 曹丕为什么大举进攻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孙权击败刘备之后,蜀汉正是虚弱之际,曹丕为什么没有进攻刘备,反而大举进攻东吴?关羽覆败之前,曹魏和刘备两个集团之间,在两条战线上对峙,一条战线是在关中和汉中这个方向,另一个是在荆州方向。关羽北伐,就是从荆州出发,直接进攻

  • 唐朝开国宰相刘文静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一对忘年交,一个叫刘文静,一个叫李世民。刘文静是武功人,李世民出生在李家武功别馆。两个人都是世家子弟,所以成了好朋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着老爸到了太原。刘文静在晋阳当县令,跟李世民是“他乡遇故知”,两个人的友谊因此更进一步。刘文静有个倒霉的亲

  • 雍正是因为追求长生而死吗?雍正死因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全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在康熙末年严峻的夺嫡形式下脱颖而出,成为康熙帝的继任者,乾隆帝的引领者。应该说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史书记载雍正心机颇深,性格刚毅,处事果断,严于律己也严

  • 雍正皇帝为什么能成功即位?雍正皇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十一年后晋封雍亲王。《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诸皇子间勾心斗角,交结朝中势力,暗自分割阵营。在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后,争夺储位的战斗,由暗处转向明处,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诸皇子都在暗自

  • 司马炎立的太子是白痴吗?司马炎为何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炎,生于236年,卒于290年,晋朝的开国皇帝,在皇位25年,为司马懿的孙子。咸熙二年,司马炎魏元帝曹奂让位,建立晋国,定都洛阳。司马炎于280年灭掉吴国,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太康时期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司马炎是曹魏重臣司马昭的长子,他的爷爷司马懿是曹魏时期著

  • 雍正皇帝是个怎样的人?雍正皇帝年号有何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当时继位时,因为康熙的八子不甘心于争夺储位的失败,因此对于雍正的登基多有不满。更甚者还派人私下里传播谣言,散发雍正之位不是由康熙亲自指定的,而是雍正以卑劣手段从其他兄弟那儿夺来的。这些舆论在民间传的风风火火,好像真有那么一回儿事一样。世人皆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自己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论

  • 乾隆皇帝有多少个儿子?乾隆皇帝最爱哪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崩于嘉庆四年,享年88岁。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为了表示对爷爷康熙的尊重,不让自己的执政时间超过康熙,于嘉庆元年退位。不过退位后,乾隆还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所以乾隆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