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对秦国的发展有何作为?最后被车裂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对秦国的发展有何作为?最后被车裂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94 更新时间:2024/2/26 7:28:30

在战国变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其影响极为深远。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我国历史上,秦国是一个相当励志的国家,它原本是西北边陲屡遭诸侯轻视、欺压的小国,但却最终平定天下,完成了大一统。提到秦国的崛起,变法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要素,而提到秦国的变法,相信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变法的主导者商鞅。

作为卫国贵族,商鞅原本是为魏国效力,但魏没法发挥他的才华,因此他转而投奔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在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实施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并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秦国国力、战力大大加强。然而,在做出巨大贡献后,商鞅却被秦孝公的继任者惠王扣上谋反的罪名,甚至判以车裂之刑。那么,为何商鞅立下了领导变法之大功,却最终下场如此凄惨呢?

谈及商鞅之死,其实存在着许多的原因。首先来说,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与当时尚未继位的惠文王及其党羽产生了矛盾。为了让新法更具威严,商鞅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观念,于是坚决处罚触犯法律的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惠文王。因为不能直接对太子用刑,商鞅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施以了劓刑,以示惩戒。

此事过后,惠文王和公子虔自然对商鞅十分怨恨,因此前者刚一继位便开始准备找商鞅算账。很快,惠文王便以谋反的罪名下令追捕商鞅,而商鞅自然没法抵抗战斗力强大的秦军,因此兵败身亡,尸体也惨遭车裂。直观来看,其实商鞅之死表面上就是因为他得罪过惠文王、公子虔等人。

将视野稍微放宽,我们会发现商鞅凄惨的下场和他变法过程中得罪旧贵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仅是遭受惩罚的惠文王、公子虔,许多秦国旧贵族都因为变法而产生了利益损失。为了发泄怒火、捍卫利益,许多贵族都在惠文王上位后联名诬告商鞅谋反,这才有了其后来的凄惨结局。

上述的只是表面,而推及根本,商鞅的死无外乎是历史上常常上演的功高震主的戏码。在商鞅主持变法过后,秦国社会得到了蜕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甚至,过去被贵族牢牢把控的土地和官爵也成为了平民可以触及之物。因此,百姓无不尊敬、感激和爱戴商鞅,甚至达到了知商君而不知秦王的地步。

对于惠文王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而言,商鞅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也实实在在拥有着令人忌惮的民望,这一来可能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二来也让他深感丢了面子。作为一国之君,惠文王希望自己才是百姓心目中最敬爱的人,也担心商鞅过高的声望会让秦国易主。所以,他选择了杀害商鞅。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深受百姓爱戴的商鞅,秦惠文王所倚重的张仪尽管也很有能力和才华,却不怎么被百姓所尊敬。或许,正是张仪另类的“低调”让他能够在惠文王时期一直得到宠信。

最后,商鞅下场如此凄惨其实也要归咎于他自己。其一,商鞅支持严刑峻法,认为惩恶是扬善的最佳途径,而酷刑则可以起到震慑奸邪小人的作用。结果,正是他没有废除的车裂之刑成为了他的最终归宿;其二,商鞅在秦国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以至于他自己被通缉而想要逃亡时都没法住宿客店。

其三,商鞅所建立的国家体系尽管名义上是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却仍然是为君主、为统治阶级服务。在商鞅所倡导的“以法治国”体系当中,君主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也是为何惠文王可以轻易下令追捕一个对国家做出贡献且实际上并没有违法犯罪的重臣。在商鞅构建的社会里,君主仍然行使着特权,秦国百姓尽管生活有所改善,却依然是君王的奴仆。正因商鞅变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他才会在失去秦孝公支持后很快便被惠文王抹除。

总的来说,商鞅之所以最终下场那般凄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深受百姓支持,因而遭到了惠文王的嫉恨。从直观来看,商鞅的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他坚决执法也对惠文王及其老师公子虔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因此,表面上商鞅的死是因为他与新君、宠臣、贵族结怨,因此遭到报复而被杀。最后,商鞅的变法在当时确有进步性,但又存在许多局限,正是这些局限,导致他一旦失宠就可能毫无反抗之力地被除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为什么会被杀 李隆基执意杀上官婉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官婉儿之死,武则天杀死李隆基的母亲,李隆基杀了上官婉儿吗

    还不知道: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上官婉儿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李隆基是怎么想的?上官婉儿至少做错了两点,背叛旧主,女人掌权,让李隆基不得不杀她。历史上对上官婉儿的评价两极化严重,极度推崇她的人认为,上官文才敏捷,职掌一朝权柄,

  • 马陵之战后名显天下的孙膑是什么结局?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陵之战中孙膑的特点,孙膑庞涓最终的结局,孙膑马陵之战典故

    公元前341年,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齐魏马陵之战后,孙膑名显天下,在回军途中,孙膑献给田忌一计,让田忌提前做好兵变准备,占领战略要地,届时只需轻车战马就可以直冲齐国首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大权就可以由将军掌握决定了”。但田忌舍

  • 为何说刘秀和邓禹是历史上君臣相处的榜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臣关系最好的一对,刘备和刘秀谁在前面

    刘秀虽为刘邦后代,但他的性格中多了一些仁爱和道德。刘秀手下有一个最信任的大臣,叫邓禹,他们两个人的故事,是历史上罕见的榜样级君臣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秀和邓禹之间,是同学关系,一起在长安读书时的同窗。邓禹自小就是个神童,很多大BOSS都想让他来自己公司就职,可这孩子宁可成

  • 谢安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魏晋风度最好的代言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我理解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的影响,魏晋风骨与魏晋风度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为晋室的延续做出很大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至今墩下潇潇雨,犹唱当时奈何许。”许多年后,有人再回忆起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总能想起那个悠然自得的身影,隐居东山许多年,在谢

  • 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揭秘背后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汉元帝为什么能有庙号,汉景帝是庙号还是谥号

    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景帝没有庙号,一般认为是因为他的功德不够,不配追尊庙号。但其实,景帝没有庙号,可能单纯只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导致的。因为西汉虽然也和其他朝代一样,秉承“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庙号追尊逻辑。但这只是原则,不是标准。在西汉,老皇帝死了,要不要上

  • 隋朝将军元谐,为何因一句玩笑话就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的将军,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隋朝末期的将领

    隋朝一将军因一句玩笑话而遭难,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朝元谐本来和文帝交好,可做“水间墙”。后来元谐立大功很得文帝赏识。怎知元谐和被文帝逐渐疏远的王谊来往密切。后被人告发谋反,文帝追究,发现元谐并无反状,没过多久,王谊被赐死,元谐也渐渐被文帝疏远。几年后,有人告密说,元谐曾开玩笑

  • 申时行:大明状元首辅,活到八十岁寿终正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明文魁免费阅读全文,申时行继任首辅,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

    明朝从嘉靖朝开始的历任首辅,夏言、严嵩、高拱、张居正,都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申时行,他在八年首辅生涯后辞官归乡,度过了二十三年安逸时光,到八十岁寿终正寝,诏赠太师衔,谥文定。申时行退隐苏州后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明代许多官员退隐后都会买田置产

  • 朱元璋娶了他两个女儿,郭子兴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倩儿的结局是什么,朱元璋娶了谁,朱元璋的皇后的儿女

    朱元璋,凭借着一个破碗,后来叮叮当当一路敲到皇帝的位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环顾中国历史,能够像朱元璋这样白手起家的人非常罕见,即使刘邦也不如他。所以朱元璋的人生非常精彩,他的皇帝之路比任何人都难。不过当我们回头看朱元璋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在朱元璋的人生路上,曾经有过很多

  • 历史上张辽和关羽都这很多相似之处 张辽能不能与关羽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和张辽哪个更厉害,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关系好吗,张辽跟关羽关系好吗

    对张辽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张辽能用八百人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张辽能和关羽相提并论吗?在正史上的2人,其实有很多相似点。例如:1、祖籍都在山西。2、都有勇有谋、一战而冠绝当世。3、都喜欢身陷敌阵,直取对方中枢。4、人际关系都有缺陷。(张辽与李典不睦,关

  • 历史上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苏轼与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被贬到过哪些地方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利、用人不当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