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第一次见到刘邦就觉得将吕雉嫁给他,吕公为何这么做?

第一次见到刘邦就觉得将吕雉嫁给他,吕公为何这么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4/1/22 15:02:48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按照《史记》的记载,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吕雉嫁给刘邦,乃是因为吕太公“善相面”,在见到刘邦(刘季)后,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因而将女儿嫁给了他。然而,“相面说”虽然在古代多次出现,但太过虚无缥缈,很难令人信服,从种种迹象来看,吕太公此举应该另有深意。

根据《史记》原文记载,吕太公嫁女是因为“善相面”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吕太公一家本是单父人,后因躲避仇家而背井离乡,因与沛县县令交好,故而逃至沛县。沛县县令曾为儿子向吕太公求亲,却被吕太公拒绝。

沛县官吏听说县令家中来了贵客,纷纷前来拜访,于是萧何担负起了安排座次的工作,他下令说“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就安排坐在院子里”。刘邦乃是当地厅长,素来看不起这些官吏,因而在写拜帖时谎称“贺礼一万钱”,事实上却没有带一分钱。

拜帖递进去后,“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这个人,擅长给相面,见到高祖的样貌后,对其极为敬重,亲自领其入座。萧何见状,对吕公说道,“刘季这个人平时爱说大话,不务正业”。

刘邦为了戏弄那些宾客,于是干脆坐到了上座。酒过三巡之后,吕公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其吃完饭后留下来。等到宾客散去,吕公对刘邦说,“我擅长给人看相,看了那么多人,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我有一个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刘邦自然大喜,连忙答应了下来。

等到刘邦离开,吕夫人对丈夫的决定大为恼火,“你之前总说想让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为儿媳你都不同意,如今怎么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季呢?”

吕公对妻子说道,“你们女人家不懂”。就这样,吕公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按照《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吕太公嫁女完全是因为善于相面,且看中了刘邦这个“潜力股”,然而这种“相面说”真的令人信服吗?要知道当时刘邦可谓“名声在外”,好色嗜酒不说,四十多岁还尚未成婚,倒是与寡妇曹氏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哪里有潜力股的样子?

猜测一:刘邦黑白通吃,吕太公为保全家人

既然吕太公一家因躲避仇家而逃至沛县,虽然不得而知是什么样的仇家,但显然已经威胁到了吕氏一家的性命。对于逃命之人什么最为重要?显然就是保全家人的性命,如果以联姻能够达到目的,自然再好不过。

按照《史记》的记载,吕太公因与县令交好才逃至沛县,沛县县令作为一地最高长官,却在提亲时被吕太公所拒。那么,吕太公为何在沛县县令和无赖刘邦之间,选择了后者呢?原因无他,那便是刘邦在当地的势力远超县令。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从而实现中央集权统治。可是,由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步子太快,秦国还无法将统治延伸至最基层,因而各地只有郡守、郡尉、县令、县尉等高级官员由朝廷直接派遣,而低级官员却是大多是就地提拔。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沛县县令虽然位高权重,但不仅拿刘邦这个地痞没有办法,而且甚至在实际权力上仍有不足。这种说法有个极为有力的证据,秦末天下大乱时,沛县县令也曾想要起兵响应,并想将逃亡在外的刘邦等人招致麾下,最后却又担心自己压不住刘邦,于是将其拦在了城外,结果在刘邦的号召之下,沛县县令被百姓杀死,反将刘邦迎入了城内。

刘邦在当地绝对算的上风云人物,不仅拥有大量“狐朋好友”(樊哙卢绾等),而且白道也很罩得住(萧何、曹参等),甚至可以随意欺辱当地官吏,而那些官员却一点办法没有。

两相对比之下,吕太公要保住一家老小,刘邦这个权势滔天的地痞,显然要比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只是空壳的沛县县令更为合适。

猜测二:吕太公与刘邦早已相识,且均为反秦人士

这个猜测则来自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中有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也就是说,刘邦在没有当上亭长之前,曾与张耳来往密切,经常在张耳处留宿数月,可见两人关系极不一般。

这个张耳可不是一般人,他曾为信陵君门客,乃是秦国统一天下后赫赫有名的反秦人士,秦始皇曾对其大肆搜捕。刘邦和张耳走的如此之近,那么他是否也是反秦人士呢?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极大。

至于吕太公一边,虽说《史记》并未交代其到底因何逃离单父,但同样不难发现一些端倪。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丰沛起兵之后,吕家不仅给予全力支持,而且吕太公的儿子、吕雉的哥哥吕泽立即便在山东单父发动了起义。这说明,吕太公极有可能因为在山东单父从事反秦活动,被发现之后这才慌忙逃离,吕太公毕竟是齐国吕氏后人,本就是齐国贵族,反秦的可能性极大。

若这种猜测为真,那么吕太公从单父逃至沛县,应该并非与沛县县令相熟,而应该就是奔着刘邦而去。与沛县县令较好,恐怕只是掩人耳目而已,而这想必也是吕太公拒绝县令而将女儿嫁给刘邦的原因,两人的结合完全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错:司马迁的先祖,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但他的先祖不仅不是文人,而且还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此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马迁的八世祖名叫司马错,在战国时期为秦国效力。公元前316年,蜀地发生战争,双方都向秦国求援。当时,秦惠文王想趁机伐蜀,但又担心韩国趁虚而入,因此犹豫不决。司马错力主伐蜀

  • 历史上的廖化有参加过黄巾起义军吗 廖百岁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廖化年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廖化实际年龄到底是什么样的?廖化真的从黄巾起义军活动啊蜀汉的灭亡吗?廖化有没有活到上百岁?真实历史上,廖化就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将而已,他根本没参加过黄巾起义。之所以变成“廖百岁”主要来源于两个,一个是成于元朝的《三国志平话》、一个是

  • 明将周遇吉是什么人?“宁武屠城”又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的路上,他曾在山西宁武关与明军有过一场激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明史》: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这是“宁武屠城”时,《明史》记录的明末名将周遇吉的死前的英勇壮举。既然说到宁武屠城,必

  • 安禄山为何要认杨贵妃为养母?他到底是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安禄山是让盛唐画上终止符的一个关键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有人说“政治家都是天生的好演员”,作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绝对当之无愧。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前,在唐玄宗面前始终扮演着一个“憨厚耿直、毫无心思”的武夫形象,从而使得朝廷不仅始终未曾将其生有戒心,

  • 高阳公主被赐死真的是因为她谋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钟爱的女儿,她的生母,史书记载不祥。由于她深得唐太宗的钟爱,所以唐太宗对她的婚事也非常用心,为她找了一户显贵之家,让她做了唐朝初年时期的一代名相房玄龄的儿媳

  • 鲁芝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篡夺了曹魏大权,这直接影响到了曹魏甚至三国的历史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

  • 平阳公主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安葬的女子,一生有何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巾帼英雄”乃是人们对女中豪杰的尊称,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娘子关偶成》对其的评价“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安葬的女性,平阳公主(李秀宁乃

  • 刘关张之死后,诸葛亮没有伐吴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赤壁之战后,由于曹操的失败,让他短时间内,无力再对江东发动大规模的征讨,这就让东吴有了发展稳固势力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了刘备发展地盘的时机。正是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得以为后来魏蜀吴三分天

  • 三国时期赵云跟随追随刘备二十三年都未得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赵云什么时候开始跟刘备,赵云什么时候跟了刘备,赵云多大跟着刘备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不仅有许多武将,而且也非常有名,文臣也非常有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后汉三国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而这场竞争的赢家,无疑是曹操曹孟德。孙权虽然没有占便宜,但毕竟也没吃亏,江东才俊基本都留在了江东,不像刘备辖区内的很多智谋之士和能征惯战之将,都跑到曹操和孙权那里去了。我们按

  • 李宝臣是什么人?身为安禄山后代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禄山的结局,安禄山之爪,安禄山是谁杀死的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从先天元年(712)到至德元年(756)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在经历了前几代唐朝帝王对国家治理的不断累积之下,到了唐玄宗统治阶段,唐朝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