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如果和乾隆在位时间互换的话 清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雍正如果和乾隆在位时间互换的话 清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44 更新时间:2023/12/20 10:27:15

还不了解:雍正乾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清代的衰败,是从乾隆这儿开始的,如果把雍正和乾隆互换位置的话,那么大清代的未来会怎样呢?

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就是治国之能臣,成为了君王以后,他更是成为了改革明主。可以说整个清代最圣明的一个皇帝就是雍正皇帝,康熙也比不了。

不过很惋惜的是,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反倒是他那个败家儿子乾隆做了足足60年皇帝,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

一、雍正的改革,如果持续60年,成果将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有很多改革派,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等,可是历史上真正主导改革的,除了改革到一半就去世的宋神宗,那就是雍正了。

雍正不仅像秦孝公那样支持改革,他自己本身也是改革派的出谋划策者,很多改革方针,是他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位的。

所以说史上所有的改革,都应该没有雍正改革那么彻底。为什么?因为雍正是皇帝,没有人有能力阻挠雍正实行改革。惋惜最后我们了解,改革在乾隆手里,很多政策都被废除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雍正去世太早了,他45岁登基做皇帝,57岁就去世了,在位时间只有13年。这13年时间里,雍正不仅建立了健全的税收制度,而且为乾隆攒了一大笔钱,足够乾隆挥霍好多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雍正不仅给了乾隆鱼,而且教会了乾隆如何去捕鱼,可见雍正的作用是有多大。我们看看雍正都制定了哪些制度。

1、摊丁入亩,实在是杀富济贫的好办法。这项举措我认为是最人性化的。过去封建王朝收税,是按照人头收税,家里有几口人那就收几口人的税。

问题是穷人的家里没有田,人口比较多的话,那收税就比较多。而富人的家里田产特别多,可他们家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收的税自然也就比较少。

也就是说丁税能逼死穷人,却伤不到富人。显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此雍正决定按照拥有的田产来收税。

田产是不动产,你名头上有多少田产,就要交多少税,没有田产的穷人,那就不用交税了。田产特别多的大户,就要交大量的税。

这就是所谓的杀富济贫,朝廷有钱了,也就不会从穷人口袋里掏钱了,所以说变相地使得穷人减轻了负担。不管你生多少口,只要你养得起,家里又没田产,就不用交丁税。

2、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举措我认为是胆子最大,也是反对声最强的。过去封建统治者,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们的心,所以表示只要考上了功名就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交税纳粮了。

清代从关外进来以后,在一帮汉人大臣的指点之下,立刻也沿袭了这一招。结果很快就博取了大量汉族士人的认可,所以他们才能迅速稳定江山。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觉得这也太不公平了,那些考上功名做了官的人,全都是有钱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不交税谁来交税?

从穷人身上弄的那点不仅费力,而且数量可怜。从这帮有钱的士绅身上弄钱,那速度才叫快,而且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

就算是这样,雍正也遭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谩骂,因为这些士绅本身就是读书人,他们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是读书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且可怕的队伍。

因为当时的舆论导向,全靠这帮读书人的笔杆子。你得罪了他们,那你的名声可就不想要了!因此雍正的名声其实特别差,关于他的滑稽故事也特别多。但是这一制度,对整顿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国库收入。

3、羡号归功,养廉银制度。这就是直接动基层官员们的奶酪了,张居正时期产生了火耗。张居正改革的时候实行一条鞭法,不管地方官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啥作为税收,他们交到朝廷里的一定要是整锭银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收上去碎银子,把它们熔成整锭银子岂不是会有损耗?这损耗难不成让知县这些基层官员们补上去吗?当然不可能,自古官府都没有这么好心的。

他们会让老百姓提前把这些损失补上,这就是火耗。至于火耗的数量,不同县区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规定。久而久之,这项收入,基本就成为了基层官员们的私人收入。

到了清代依旧沿用这一制度,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是有些官员就比较贪了,他们会把火耗提高到五成,也就是一两银子得收半两银子的火耗,这太可怕了,必须要一统管理。

因此雍正索性就让地方官员们把所有火耗都交给朝廷,然后根据地方政绩的不同,再以养廉银的方式下发下来。朝廷当然要扣留一部分。

这么一来地方官就没有收火耗的积极性了,因为养廉银子给不给,给多少,全看朝廷一句话,这谁还那么积极地去诓害老百姓呢?这么一来,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让老百姓们减轻了负担,顺便整治了官吏。

二、给雍正那么长时间,清代应该能再延续个半个世纪。

雍正的这些措施实在是太有作用了,这些措施使得乾隆做皇帝的时候,朝廷收入源源不断,乾隆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

不过他为了名声好,很快就废除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只是为了博取读书人们的好感。结果他的名声的确比雍正好很多。

可是这家伙是个败家子,60年时间,把大清代的家底都给败光了。所以他如果只有13年时间,那估摸着能给清代延续个二十多年的寿命。

再加上雍正这些得当的措施,可以实行60年之久,还可以再给清代延续个二十来年的寿命,这样的话,清代便能多延续半个世纪的国祚了。

总结:清代固步自封的步伐,是要害。

雍正在位时间长,最多只是延续清代的寿命,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改革成功会让清代的国力增加,但是不能改变清代整体落后的局面。

尤其是在科技上的落后,这是最大的硬伤。人家都用枪用炮了,你还在用冷兵器,当然搞不定对手。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廷玉身为清朝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将他太庙的荣誉剥夺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为什么讨厌张廷玉,张廷玉晚年怎么了,乾隆为什么要那样对张廷玉

    对张廷玉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廷玉作为清代三朝老臣,张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乾隆为什么对他如此生气?乾隆的理由是说,张廷玉享受着大清两朝的大恩,并且还奉皇考的遗命,死后可以供奉于太庙之上,你怎么可以现在就辞官回田园去等待终老呢?其实,简单一点的意思就

  • 揭秘:李广 李傕和西凉国君李暠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的出身不错,因他祖宗几代都在河西为官,故称为河西望族。从小就生长在大家族里,因而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暠少英敏好学,博涉经史,抱负远大。他小的时候极其聪慧,尤其擅长文学,加

  • 揭秘:南凉国君秃发傉檀对南凉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乌拉那拉氏断发野史知乎,辉发那拉淑慎原型,秃发乌孤

    秃发是个很独特的姓氏,秃发氏为鲜卑族拓跋部之一支。传说秃发氏先人寿阗生于被中,鲜卑语谓被为“秃发”,遂以为氏,传至乌孤,始强大,也就是说到了秃发乌孙秃发家族才真正强大起来。而南凉国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强盛的少数政权,它的主人就是秃发家族的秃发傉檀。秃发傉檀(365年——415年),河西鲜卑人,鲜卑秃发

  • 三国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是受何人伏击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全面战争三国伏击技巧,全面战争三国伏击怎么打,历史孙坚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191年,享年37岁。孙坚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孙坚为东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后,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孙坚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有资料记载说,在孙坚出生前时,孙坚家在城东的祖坟。常常出现五色云气,让当地人很是惊异。当地的乡亲们都说,这是

  • 侬智高是哪个名族的?侬智高起义具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汤武的意思,侬智高壮族,鲁智深法名的含义

    侬智高是北宋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他是起义的发起者。他在一个叫傥犹州的地方建立大历国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时,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个职位,可以震慑和联合各个部落,用来组织反抗交趾的掠夺。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绝,于是就在他自己的家乡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国,称自己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

  • 南宋大臣史浩的生平简介 史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四名臣,南宋大臣,南宋殉国大臣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

  • 梁武帝萧衍真的不近女色吗?萧衍为何不近女色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玉玺换来萧美娘,梁武帝,萧衍与萧鸾什么关系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 建立者。众所周知,萧衍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 和帝“禅位”于萧衍,南

  • 梁武帝萧衍是怎么死的?萧衍是被活活饿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衍下一位皇帝,萧纲的儿子,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 建立者。众所周知,萧衍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 和帝”禅位“于萧衍,南

  •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怎么死的?赵构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构下一位皇帝是谁,南宋赵构墓在哪里,南宋赵构墓

    宋高宗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总共在位三十余年,于五十四岁时让位于宋孝宗赵昚,那么最后宋高宗是怎么死的呢?又是什么时候死的?是被害死的还是因病去世的?宋高宗赵构在淳熙十四年的十月份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为圣神武文宪孝皇帝,高宗是他的庙号。根据历史记载,宋高宗赵构在死后,他的棺木并没有立马下葬,而是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的子孙 陈俊卿的子孙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俊卿的父亲,宋孝宗后面是谁,子孙满堂相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