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没杀和河?朱元璋是怎样评价汤和的

朱元璋为何没杀和河?朱元璋是怎样评价汤和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68 更新时间:2024/1/2 14:10:49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是摧毁异族统治政权,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英雄。他结束了动乱时代,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王朝,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修养生息。照理说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应该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歌颂他的功绩,让其名远扬后世。但是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其实对于朱元璋此人一直以来都抱有两种看法的。一种说朱元璋是明君,另一种就说朱元璋是暴君。

说朱元璋是明君的理由,已经不需要多说,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将朱元璋归于暴君一列呢?这个问题还要从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说起。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鉴于唐宋两朝后期大臣的权利架空皇权的前例,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性,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禁止宦官干政。除此之外,在洪武后期,年龄越老的朱元璋开始了他大杀功臣的道路。

对于朱元璋为什么要大杀功臣,有人说朱元璋年老后疯了,有人说是为了保证后来者继位和统治的顺利性。无论是哪种原因,朱元璋的确干了这么一件事。其中兴起大狱,大杀功臣最大的三个案件有: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恒案。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胡唯庸死罪,屠三族。六年后又以胡惟庸通倭等罪名,追杀余党,连太师李善长都被株连处死,并杀者达三万人。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依据有人告发蓝玉谋反等不成证据的罪名将蓝玉斩杀,屠三族,受引关联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公爵位的和侯爵位的也有14人。

这些被杀之人中,其中大部分都是开国元勋及功勋卓著的大臣,牵涉面之广,骇人听闻。汤和作为开国元勋之一,不仅没有被牵涉其中,而且还受到朱元璋恩泽,赐居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放了汤和一命,使其能得以善终呢?

从情感方面来讲,汤和和朱元璋是同乡,而且两人只隔了一条街,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拥有深厚的情谊。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朱元璋应该会对汤和心软。

从君臣关系来说,汤和终于朱元璋,并不仅仅是从朱元璋作为帝王开始的,而是从成为朱元璋的手下之后,就一直尽忠于朱元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而且还是他写信让朱元璋来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来朱元璋很快坐到比汤和还要高的位置,并且在攻克滁州的时候,汤和更是成了他领导的部下。但是汤和对此并没有不满或者嫉妒,而是恪守本分。

当时朱元璋为领军总管,其下还有诸位大将。这些大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都是高傲之辈,所以朱元璋一下子坐到他们顶上,众人都极为不满。所以对于朱元璋发布的指令,很多时候都并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汤和是诸将中唯一一个听从朱元璋指挥的人,这让朱元璋很是高兴。所以说有这么一个先例在,朱元璋对于汤和的信任,应该比其他人都高。

从汤和个人来说,汤和是一个谨小慎微之人,同时还善于审时度势。他很早就看到了朱元璋想要铲除重臣,为后继者铺路的心思,因此并不恋权。抓准机会就向朱元璋请辞,放下了手中的权利,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才能在后来活的比别人都久,得以善终。

明朝又许多大将,诸如蓝玉、胡惟庸、徐达等等,这些人的功绩都很高,在民间也素有名声。但真正睿智的没有几个,汤和虽然功绩比不上他们,但他活命的本事却要高出几人。至少他能忍痛断尾,放下权势,回归平淡。朱元璋御赐楹联曰:”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可见对汤和的信任和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也曾被捕过吗?究竟是谁捕了乾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篡位了吗,乾隆为什么是历史罪人,弘历上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乾隆皇帝即弘历,一生治国有方,在位60年基本上为太平盛世,退位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太上皇”,遥控国家大事。他一生深居简出,身份显赫,谁敢抓他呢偏偏他栽在自己“万分”陌生的小小部下手里,这个小小的部下就是清朝盛京将军属下的旅顺口水师营协领高勋。高勋是山海关人,他为人忠厚耿直,忠于职守,为官清正

  • 秦始皇不敢死?为何说秦朝亡于秦始皇的不敢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蒙恬蒙毅不死秦朝会灭亡吗,秦始皇不死秦朝会亡吗,嬴政不死秦国不会灭亡

    秦始皇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公元前219年以前,秦始皇并没把生死看得多么功利,因为他既然把自己称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给子孙留点生存的空间,不想耍赖不死。可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48岁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纠结,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有点不敢死了!这一年,东郡有一块陨石

  • 朱棣是怎样给自己选陵址的?又产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瞻基陵,朱棣夺位事件叫什么,朱棣死在最后一次出征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就迁都北京,也和其他皇帝一样,着手选陵址、修建陵寝。他亲自带一班文臣武将、亲信幕僚、风水术士,在北京城四周的名胜挑选陵址。这一天,太监来报道:“山西术士胡子文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可做皇陵,特请万岁爷察看定夺。”永乐帝听了心中高兴,就同一干文武随从,在胡子文带领下,来到张家口外的一处山

  • 南宋大臣崔与之的作品有哪些 后世如何纪念崔与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宋时期设立的四馆,崔东壁遗书,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

  • 南宋大臣崔与之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崔与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与之简介,评价历史人物琦善,南宋末期大臣名单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

  • 南宋大臣崔与之生平简介 崔与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国子罕,南宋忠臣,耶律贤简介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宋名臣。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

  • 叶名琛的为官之道是怎样的?叶名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叶名琛简介,两广总督叶名琛,曾国藩叶名琛

    叶名琛字昆臣,湖北汉阳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后世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反面的,认为他是误国之人,但也有少许称赞之语。“粤人憾其误国,为之语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这是史书对叶名琛的记载,看其中”不

  • 福康安是怎么死的?乾隆皇帝是怎样对福康安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福康安,字瑶林,号敬斋,乾隆十九年出生,父亲是大学士傅恒,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福康安自小生的乖巧可爱,据说乾隆在他的身上看见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因此对福康安喜爱异常。在福康安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父亲将他抱入宫中抚养。福康安从小就乖巧聪慧,乾隆对他疼爱异常,仿若自己的亲子

  • 揭秘:福康安与和珅相比谁更受乾隆皇帝的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如果重用和珅,乾隆为什么那么宠和珅,福康安的福晋是谁

    与清圣祖康熙皇帝一起开辟了康乾盛世的乾隆帝,在他手下有一对文臣武将,帝国双璧,这两人就是和珅和福康安。和珅是文臣的头头,福康安是武将的龙首,福康安主外,和珅主内。福康安,生于公元1754年,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福康安是乾隆年间名臣和宠臣,一生功绩无数,曾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

  • 福康安有何历史成就?福康安又有何奇闻异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福康安是谁的,真实奇闻异事,福康安的福晋是谁

    福康安,是乾隆朝极为宠信的大臣,与闻名后世的和珅一样,是乾隆朝权臣。他与和珅,一个武将之首,一个是文臣之首。皇帝宠信一位臣子,不可能是没有缘由的,也许是因为他很对自己的胃口,也许是因为他为国家,为自己立下许多功劳。而福康安之所以能受乾隆荣宠,也许是有一定的私情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福康安一生为大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