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本事不大的许靖,为何格外受刘备青睐?

本事不大的许靖,为何格外受刘备青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1/11 13:02:33

刘备为何格外青睐本事不大的许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刘备称汉中王时,如何策封群臣的,策封糜竺为安汉将军,因为糜竺在刘备起兵初期几乎就是刘备的衣食父母。刘备没钱,糜竺给钱,刘备没妻,糜竺把妹妹嫁给刘备。策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这个无需多言。策封赖恭为太常,这是看重赖恭在蜀汉的影响力。但是所有人中,刘备给出的最高官衔是太傅,而且把这个官衔给了许靖。周公旦曾经就干到了这个位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太傅位在三公上。按道理说,这个官职只有皇帝才能给,刘备当时仅仅进位了汉中王,没有资格封太傅。但他不仅顶着被天下骂的压力做了这件事,而且还是义无反顾地做,章武元年刘备进帝位时,保留许靖太傅之位,又给他加了个司徒。

那么许靖究竟何方神圣,值得刘备如此青睐?《三国志·许靖传》说他:“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许邵俱知名。”嗯,许靖是当时汝南豪族许氏有关系,许氏当时有多厉害呢?许邵的祖辈、父辈、同辈,都任过三公。当然,他父辈和同辈的三公,有可能是捐官捐出来的,当时流行买官。不过他祖辈这个三公,基本可以肯定是货真价实的。从这个角度看,许邵家族也算是“三世三公”了,嗯,比袁绍家族含金量还是差一点。然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只知道许邵很了得,因为他背后是许氏一族。但许靖仅仅和许邵是从兄弟关系,而在汉代,从兄弟往往关系并不那么亲密。

当时从兄弟一般指从祖父之兄弟(《宋书·王诞传》),也就是两人有共同的祖父,但到父亲这一代,关系就不那么亲了,加之古人一夫多妻制,到了两代以后,许多从兄弟血缘关系其实很淡薄了。比如《宋书·列传十八》载:“惠,高祖闻其名,问其从兄诞……后诞为车骑将军,惠因血脉而不进。”这里王惠和王诞的关系,就是从祖兄弟关系,他们拥有共同的祖辈,甚至不一定是三代祖辈,但是没有共同的父辈。到了这一代,虽然名曰从兄弟,但事实上关系已经远远没有那么紧密了。许靖和许邵的关系,差不多也是这样。更不要说,东汉末年乱世,那些名声方面的影响力其实很有限,还是要拼硬实力的。

那么许靖既然沾不上许邵家族多少光,他是如何出头的呢?这就要提到他的第一位伯乐,颍川人刘诩了。《三国志·许靖传》载:“颍川刘诩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虽然许靖之前借着许邵家族的荣光,有过一段比较精彩的经历,但那毕竟和自己无关。这次被刘诩看中,是许靖一生第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许靖的表现也不负众望。许靖典选举,而且是典汝南这个大郡的选举,如果没有本事,是不可能坐久的。汝南是当时豪族名士集中的大郡,无数人眼红这个郡的一切大小官职。事后证明,许靖的表现是很不错的。所以,后来董卓看中了他。开他人生第二个转折点。

如果说第一个转折点是许靖从社会中层向中上层的跃迁,那么第二个转折点就是他从中上层一跃而居社会顶层的巨大飞跃。原因简单:董卓给了许靖足够的空间,让他铺洒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当时颍川许多豪族名士,都是沾了许靖的光才被提拔的,像大家熟悉的,刘岱、韩馥、孔伷、张邈,等等,都是董卓下令提拔,通过许靖执行的州牧郡守。所以许靖的个人影响力,在这几年中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到了这一步,许靖的影响力就已经足够他在任何一个势力内部,只要没有特别明显的派系倾向,都会立刻被当作争取的对象。而他最聪明的也正是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先后追随过董卓、刘焉刘璋、刘备等人,而且每每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从来没有被下一任主子当作派系钉子被拔掉。

刘备拿下西川的时候,许靖自己也没有在西川待多久。而且以他的聪明和性格,很明显地他会像贾诩那样立刻明哲保身,在职务和低调之间取得和谐的平衡。当然,这样也就不可能在川蜀培植起自己庞大的势力队伍了。正是这一点,和他自身名气的奇妙结合,让他为每一人主公所青睐。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对许靖的策命是这样的:

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刘备最看重的,正是许靖在天下人心中大名鼎鼎,但在势力和派系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的状态。利用这种状态,刘备就可以把许靖悬置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太傅,司徒),让他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就像郑玄之于袁绍),但是不给他、也没有必要给他任何实际权力。许靖在蜀汉扮演的,实际上就是蜀汉代言人的工作,是给蜀汉撑场面的。所以咯,虽然许靖本事谈不上大,没有诸葛亮功德盖世的能力,没有关羽张飞独当一面的能力,但他可以装点门面。哪位说了,装点门面的没啥用处,那就看看郑玄对袁绍的影响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常浩:无心争夺皇位,为何还没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说的这个人,他也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无心争夺皇位,最后却没能善终。万历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是周端妃为他生的,就是第五子朱常浩。说起周端妃,她早在万历十年就入宫了,凭借着出众的外貌,一进宫就被封为嫔,还位列万历的“九嫔”之首。按说以她的条件及入宫的优势,应该继续得到万历的宠

  • 为什么说李瑁是唐朝最悲催的皇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瑁的前期可以说是人生赢家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他纳杨玉环为王妃。要知道,杨玉环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当时他们不知道有这回事,可杨玉环的美貌,在当时也算数一数二。而且李瑁娶了杨玉环后,二人感情还不错。其次,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当时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有多受宠

  • 康熙后宫的一位妃子,为何请求处死亲生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妃子母凭子贵,然后康熙有一位妃子,却请求处死亲生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要说康熙这位妃子,位分也不低,位列四妃之首,她就是惠妃叶赫那拉氏。惠妃首先出身就很不错,父亲索尔和是正五品郎中,而康熙重臣纳兰明珠,就是索尔和的堂兄弟。所以说,惠妃还是纳兰明珠的堂侄女。除了出身高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怎么回事?在正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 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里,正史没有这一出。周瑜之所以被气到吐血,实则为气上加气,导致旧伤严重复发而亡。《三国演义》将正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渲染。里

  • 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人,怎么投靠李世民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在玄武门之变后,他却选择投靠了李世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魏征在为李建成效力时,曾不止一次建议他将李世民的兵权夺过来,还建议早点除掉李世民。只是李建成一直犹豫,才错失了机会,反而让李世民将他除掉了。之后,李世民重用魏征,后者助其开创了“贞观之治”。在

  • 在古代,皇太后就一定比太皇太后有话语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后是否真的,就比太皇太后更有话语权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不一定,就好比明朝英宗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就明显比皇太后孙氏话语权更重。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的时候,年仅9岁,在他没有亲政前,朝堂的大小事,基本都是张太皇太后做主。张太皇太后去世后,才轮到孙太后执掌朝政。不过,孙太后在

  • 一母同胞的雍正与胤禵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不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之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皆为德妃乌雅氏所生,然而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当中,这兄弟二人的关系非但并不亲近,反而犹如仇人一般,

  • 管仲是什么人?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一般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先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由于鲁国兵败,迫于公子小白(后来的

  • 耿精忠最后被康熙皇帝凌迟 耿精忠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耿精忠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初三大藩王之一的耿精忠,耿精忠投靠清代之后,耿精忠最后为什么会惨死?那么,耿精忠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让康熙帝杀了他还不够,还要凌迟?耿精忠的爵位来自于爷爷耿仲明,耿仲明原来是明将,后来投靠了皇太极,在顺治初年被封为

  • 三藩之乱尚可喜扮演什么角色 尚可喜为什么没有参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清代三藩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三藩之乱到底是什么样的?两藩王作乱为什么叫三藩?其中谁没有参与反清?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尽。至此,清廷彻底平定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虽说叫三藩之乱,但是实际上只有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两个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