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4:07

杨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修也是四世三公之一,杨修为什么没有成为诸侯,杨修为什么没有参与争霸天下?

袁家两位大孝子,虽然成了诸侯,可却是踩着袁家长辈的人头而割据的,另外杨家虽然也是四世三公,却并没有“门生故吏遍天下”。

畸形世家“四世三公”

说起“四世三公”,首先想到的就是袁绍、袁术兄弟出自的汝南袁氏,因为小说中,这俩兄弟经常将这个出身作为炫耀的资本,也是他们立足的资本,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家族也是四世三公,不过在东汉末年,这个家族并没有如汝南袁氏一般兴风作浪,所以很少有人了解,它就是杨修所在的弘农杨氏。

1.什么叫三公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设置“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太尉”为最高军长长官,都是品秩一万石,“御史大夫”负责检查百官,但是品秩只有两千石。

汉随秦制,西汉初年,大部分官职都是跟秦朝一样,最高的也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将这三位合称为“三公”,在这三公之下,又设“九卿”,受三公管辖。这个制度称为“三公九卿”,此时以丞相为主。

东汉时期,不设丞相,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依旧是秩万石,名义上依旧是朝廷最高长官,虽然有时候有设“上公”,比如董卓的太师、还有袁隗的太傅,都是高于三公,但是与太保一起的三个上公,一般不常设。

总的来说,东汉末年,三公就是除了皇帝以外,名义上朝堂中最高的官员,所以袁家才以“四世三公”为荣。

2.汝南袁氏

所谓的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连着四代人,都有人官居三公之位。

袁绍出自汝南袁氏,他的父亲袁逢曾任司空、叔父袁隗曾任司徒、其祖父袁汤曾官居太尉、曾祖父袁敞曾官居司空、高祖父袁安曾官居司徒。

也就是说这连续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而且太尉、司徒、司空三个职位都有人做过。

3.弘农杨氏

相比起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就比较简单,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东汉末年的太尉,而从杨彪往上,连续四代人都曾官居太尉,也就是说杨修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父这连续四代人都是太尉,也算另一种“世袭”了吧。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后汉书·杨彪传》

4.畸形世家的诞生预示着大汉将亡

初看,一家人连着四代人都是朝堂上最高长官,说明这家人人才辈出,天下无人能比,事实上真的这样吗?

杨彪四代人都官居太尉,难道真的太尉这个官职是为杨家定做,除了他们,无人有这个能力?

袁家三公轮着做,真的是每代人都这么杰出,天下人都只能沦为陪衬?

显然不是,东汉末年,董卓入京,以武力强行废黜天子,此时的太尉杨彪、曾任过太尉现职太傅的袁隗,他们又做了什么?

此时,满朝衮衮诸公,只有卢植一人敢于出来反对,而身居上公的袁隗却亲自将少帝刘辩从皇位上拉下来,并解除了他的玉玺。

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资治通鉴》

官员“世袭”,朝廷三公沦为这些世家门阀的掌中之物,说明东汉末年,朝廷官员选拔制度已经沦为虚设,上至三公,下至郡县,官员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控,在这种情况下,东汉如何能不灭?

第一,杨家的后人没有袁家枝繁叶茂

同为四世三公,为何袁家有袁术、袁绍,在乱世开之时曾为天下最大的两个诸侯,差一点代汉,而杨家却如此默默无闻?

首先,得从人员构成说起,想要做诸侯,起码得要有能做诸侯的人吧?

历史上,公元189年末,190年初是诸侯讨董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诸侯,都是此时能外放为一郡郡守、一州刺史,或者一州州牧,实际上控制一块地盘的官员。

其中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就是其中代表。袁术虽然没有一地之长的官职,但是他本身是开府将军,而且在老家有实际控制力。

同样属于袁家的还有山阳太守袁遗,也是汝南袁氏之人。

除了长辈在洛阳为官,嫡子袁基也在洛阳为官,袁绍同辈的还有曾任沛国相、后来被征为卫尉的袁忠、袁闳、袁弘等人,可谓是枝繁叶茂。

相比而言,杨家这一代,可谓是人丁稀少,同辈人只有一个杨修,唯一的一个族兄杨亮,也只不过是杨振的后代而已,跟杨修还隔得有点远了。

杨修却是公元175年出生,此时才15岁的年纪,根本没有出仕,也无法在外立足,何谈成为诸侯?

人丁不旺是杨家不能成为诸侯,不能参与争霸的最根本原因,没有合适的人任职一方,就断绝了争霸的可能性,只能留任朝中,不能兼顾地方。

第二,“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可怕

董卓之所以能废了少帝刘辩,从而掌控朝堂,一手遮天,是因为他带兵入京,用武力威胁达到目的,可是他又是怎么能够以并州牧的身份带兵入京的呢?

说起来,还是靠袁绍,是袁绍建议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带兵到京师,目的是为了诛杀十常侍。

难道袁绍就不担心董卓带兵入京之后,无法掌控,祸乱京城吗?

原本他是不怕的,因为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董卓原本在凉州做官,因为犯了事被免了职,后来是官任司徒的袁隗征辟了他,才得以出任并州刺史,之后得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

可以说,没有袁隗,就没有董卓的崛起。董卓哪怕是复起,也最多是一个武将,跟大部分西凉武夫一般,难以任二千石高官。

所以,袁绍才相信他,相信哪怕带兵入京了,董卓依然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依旧会“乖乖听话”,只不过董卓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听话而已。

同样的还有一个典型,就是冀州牧韩馥,讨董的时候,袁绍只是一个渤海太守而已,在这些诸侯之间,可以说是很普通的一路诸侯,可是讨董失败之后,冀州牧韩馥将这个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从而让袁绍成为了当世第一诸侯,原因依然是因为韩馥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后汉书·袁绍传》

对于袁绍、袁术这些诸侯而言,“四世三公”只是祖上的荣耀,而“门生故吏遍天下”才是祖上给他们留下的遗产,真正切实可用的政治资源。

同比情况下,弘农杨氏也许有门生故吏,可是离“遍天下”就差得太远。

根本原因还是第一个,弘农杨氏人丁稀少,每代能做高官的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哪怕能征辟人才,又能有多少门生故吏?

而且杨氏一直在朝廷中央任职,很少做刺史、太守之类,能在地方征辟的人才就更少了。

没有这些门生故吏帮助,哪怕杨氏这一代能有人在地方任职,想做大也很难,因为这些门生故吏不是一个人,他们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势力,这才是诸侯掌控地方的手段。

第三,袁绍的“孝”

封建时代,任何一个时期,武将带兵在外,一般都会将家人留在京城做质子,以防携兵自重。

马腾世居凉州,一直是凉州的一个军阀,后来与韩遂反目成仇,被韩遂杀了妻子,因此投靠曹操,被征召为九卿之一的卫尉。

公元208年,马腾带着儿子马休、马铁入邺城为官,留下长子马超在凉州统率兵马,实际上就是以马腾父子为质,让马超成为在外领兵的将领。

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裴松之注引《典略》

可是,在211年,马超与杀母仇人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在第二年,曹操杀死了身在邺城的马腾、并夷灭三族。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韂尉马腾,夷三族。——《后汉书·孝献帝纪》

马超可谓是三国时期第一大孝子。

相比之下,其实袁绍、袁术的做法与马超有异曲同工之妙。

董卓入京之后,袁术和袁绍都外出做官,而袁隗与袁家的嫡长子袁基在朝中为官,可是袁绍兄弟参与甚至领导了讨伐董卓,使得董卓大怒之下杀死了在京的袁隗、袁基等人。

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资治通鉴》

袁绍为了一己私欲,招董卓带兵入京,导致少帝被废,皇室威严扫地;又为了一己私欲,与诸侯讨董,导致家族长辈等五十于口人被屠戮殆尽,可谓是“不忠不孝”的典型。

而大汉“以孝治天下”,虽然到后期,这个更多是名义上的,但是常年耳濡目染之下,孝道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违背孝道的,能像袁绍一样,将“忠孝”都弃之不顾的实在是少而又少。

袁绍兄弟能成为早期最大两个诸侯,是献祭了自己族人,可谓是踩着长辈的头颅上位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东汉末年,汉室颓危,群雄并起,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世家大族以极少数人,掌控了近乎全部的官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看士族的脸色行事。两次党锢之祸,就是皇帝与士族争权的典型例子,以袁氏、杨氏为代表的士族世代高居三公,却在国难当头并没有扛起他们应该扛起的责任,这样的汉室又怎么能不衰亡呢?

主要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云在蜀汉没有升官封侯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1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理由,出兵攻打孙权。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要是排一个三国名将人气榜,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绝对可以进入前三名,甚至可能力压关羽张飞而成为榜首——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赵云都是忠勇仁义、识大体顾大局:既不像关

  • 历史上真实的汉成帝刘骜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时代,西汉的发展鼎力时期是在汉武帝至汉宣帝时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说到汉成帝与“美色”,我们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抵就是“掌上舞”的赵飞燕。赵飞燕,以及她的妹妹赵合德,皆是汉代宫奴赵临的女儿。因而姐妹俩早些年也只有做奴婢的命:先是在长安宫默默

  • 雍正要杀年羹尧是为了什么?背后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年羹尧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

  • 程昱为何会被称为曹操手下的顶级谋士?有何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程昱盾兵,程昱为什么不能三公,程昱谋定后动

    程昱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以成魏之霸业者,昱、嘉之谋为多”,程昱有谋,能断大事,与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因为才策谋略并称为世之奇士,更是被爱好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将之同荀彧、荀攸、郭嘉、贾

  • 韩信为刘邦提出的两次比较出色的战略决策,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名将,“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信作为“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兵仙”、“汉初三杰”的他,不仅在指挥作战方面能力出色,在战略谋划方面同样极为突出。在“楚汉争霸”之中,张良、陈平等人固然是重要的谋士,但韩信两次在战略方面提

  • 本事不大的许靖,为何格外受刘备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为何格外青睐本事不大的许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备称汉中王时,如何策封群臣的,策封糜竺为安汉将军,因为糜竺在刘备起兵初期几乎就是刘备的衣食父母。刘备没钱,糜竺给钱,刘备没妻,糜竺把妹妹嫁给刘备。策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这个无需多言。策封赖恭为太常,这是看重赖恭在蜀汉的影响

  • 朱常浩:无心争夺皇位,为何还没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说的这个人,他也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无心争夺皇位,最后却没能善终。万历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是周端妃为他生的,就是第五子朱常浩。说起周端妃,她早在万历十年就入宫了,凭借着出众的外貌,一进宫就被封为嫔,还位列万历的“九嫔”之首。按说以她的条件及入宫的优势,应该继续得到万历的宠

  • 为什么说李瑁是唐朝最悲催的皇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瑁的前期可以说是人生赢家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他纳杨玉环为王妃。要知道,杨玉环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当时他们不知道有这回事,可杨玉环的美貌,在当时也算数一数二。而且李瑁娶了杨玉环后,二人感情还不错。其次,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当时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有多受宠

  • 康熙后宫的一位妃子,为何请求处死亲生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妃子母凭子贵,然后康熙有一位妃子,却请求处死亲生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要说康熙这位妃子,位分也不低,位列四妃之首,她就是惠妃叶赫那拉氏。惠妃首先出身就很不错,父亲索尔和是正五品郎中,而康熙重臣纳兰明珠,就是索尔和的堂兄弟。所以说,惠妃还是纳兰明珠的堂侄女。除了出身高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怎么回事?在正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 描绘了三国时代的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里,正史没有这一出。周瑜之所以被气到吐血,实则为气上加气,导致旧伤严重复发而亡。《三国演义》将正史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渲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