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4/2/18 16:17:16

司马懿生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寿终正寝,享年73岁,在那个年代属于绝对的高寿。干得好不如活得久,司马懿正是靠着自己“能活”这门诀窍,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终于逮到出现个年幼皇帝的机会,把老曹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倒腾给了司马家。

同时,咱们这里明确一点: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两人相差24岁,绝不是一辈人。在新三国电视剧中,司马懿的角色白须飘飘,仿佛比曹操还要年长许多,莫非剧组刻意要体现司马懿老奸巨猾?实际上,司马懿跟曹丕才是一辈人,他比后者仅仅年长8岁。

其次,在正史记载中,司马懿并没有刻意要求后代不准祭拜自己。

《晋书》称,司马懿生前对自己的身后事作了明确指示:

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在首阳山依山为坟,不大张旗鼓兴修陵墓,也不在坟前栽树;同时,下葬时尸身上就穿着常服,而非金银珠宝装饰的华丽寿衣,更不用任何值钱的物件陪葬。日后妻子之类的亲人去世后,也不准跟司马懿合葬。

这些要求在如今看起来很稀松平常啊,为啥史书要大张旗鼓的记载?在古人的观念里,身后事真来不得半点马虎,甚至比生前还要重要。

厚葬之风,兴于先秦,盛行于汉,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孔子提倡三年守孝,治丧以哀;他名义上反对厚葬,主张视经济条件权宜行事。但随后的孟子把孝道更加物质化,即,孝顺,必须包含“厚葬父母”这一项硬指标,并且明确了一系列的丧礼制度。比如穿什么寿衣、用什么棺木、陪葬哪些珍贵器具(某些时期甚至兴起了以活人殉葬之风)、陵墓修多大、坟前种多少树……

对于谁是厚葬的标杆,目前所知是秦始皇。他的陵墓修了几十年还没彻底完工,单单陪同他守护地下江山的兵马俑军阵,就能成为世界奇迹,其他尚未发掘的内容有多么壮观,咱们可以尽情脑补。

而其后的整个汉代,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强盛的汉王朝有这个经济实力。至于那时有多奢侈,金缕玉衣、黄肠题凑,单单这两个事物就能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厚葬能否真的为处于另一个世界逝者带去荣耀,这一点无从得知;但这些华丽陵墓在人间遭受的待遇,可就真的不怎么美妙。将无数的财富埋藏地下,本身就是拉仇恨的举动,对于一些胆大的人而言,从地下挖财宝,比辛辛苦苦赚钱或者冒着危险去偷拐抢骗可划算多了。

以西汉王朝为例,历代皇帝均修建了宏伟的陵寝,并且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保护,但不幸的是,几乎所有陵墓都被盗过。最雄才大略、墓葬最为豪华的汉武帝最惨,传言他的陵寝先后被盗了5次,甚至在他去世后不久,墓地中的宝物就在市场上露面……

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杀入长安后,将所有皇家陵墓统统发掘,据说一些保存完好的尸身也被当众凌辱。

而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再度大乱,各路军阀为了应对浩大的军事开销,也打起了逝者的主意。最出名的当然是我们的曹丞相,官渡之战前,陈琳做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将曹操全方位、立体无死角的骂了个遍,其中有一点,就是指责他公然设置专人盗墓: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按照他的说法,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俩官职,专门到处挖人坟墓,甚至把尸首扔得到处都是。

这种开仗前的嘴炮,向来是添油加醋、一分说成十分,对其内容我们不能太过于相信。但对于自己盗墓一事,曹操也从未正式否认过;同时,从陈琳能把这种上不了台面的龌龊事广而告之来看,在当时盗墓很有可能司空见惯。

不过这带来的后续影响也是立竿见影:曹魏政权的帝王,从此开始提倡薄葬。

曹操去世前就多次留言交代,对自己的陵墓要“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还明确提出要穿着平时衣服 入葬,不要珠宝、财物陪葬。

魏文帝曹丕陵墓,严格遵循了父亲留下的制度,甚至还更进一步,他的首阳陵构造极为简单,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不与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寝园地,神道等,地表没有任何痕迹,陵中建筑毫不侈华,随葬品以瓦为主;

不过魏明帝曹睿的风格有所不同。他在生前即喜好营建宫室,时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且对于大臣们的劝谏毫不理会。他的高平陵,据闻也改变了祖父、父亲的简朴作风,埋入大批金银珠宝、奇石珍玩外。

整体来说,司马懿之前的三位曹魏皇帝,陵寝大致保持了简朴低调的风格,这既有提倡节约之风、恢复社会经济的需要,也是对过去厚葬陵墓往往被大肆盗窃案例的警醒。

而对照司马懿的遗命我们可以发现,他对自己陵墓的要求,跟曹操、曹丕几乎如出一辙,毕竟他是经历了三国乱世的老人,领略了当时的混乱、野蛮局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地下荣耀,却冒着让自己尸骨不得安宁、甚至遭受羞辱的风险,这不是一个聪明人该干的事。

因此,笔者认为。司马懿之所以低调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心虚,单纯就是不想让别人盗墓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长孙冲是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为何却流放岭南且不知所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冲,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驸马,文德皇后的侄子,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宗正少卿。贞观七年(633年),迎娶长乐公主李丽质(表妹),生子长孙延,累迁秘书监。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随着父亲长孙无忌倒台,流放

  • 赵合德和赵飞燕作为一个姐妹花 赵合德为什么比赵飞燕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合德和赵飞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各种颠覆性的故事,比如出身贫贱的人有朝一日能成为开国皇帝,身份低微的女子某日也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在历史上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能找出几段,而在汉朝这样的故事似乎更多一些。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也

  • 窦漪房的一生有多传奇?她的上位带领着窦氏家族的兴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窦漪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普通农家女出身,从小便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好在上天怜悯,虽然失去双亲,但好在还有兄弟。兄名窦长君,弟名窦广国。迫于生计,公元前18

  •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在赵国将领赵括的带领下,赵国遭遇惨败,45万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惨不忍睹。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挡秦朝统一的脚步。而作为长平之战的主要参与者,赵括则背上了历史骂名,被人贴

  • 让蔺相如大出风头的“渑池之会”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史称“渑池之会”。赵国大臣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出风头,甚至以此成为上卿。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来看,“渑池之会”是赵国的战略失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渑池之会”举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东方六国已经没有

  • 明太祖朱元璋把首都定在南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大明朝,朱元璋即是明太祖。此后直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的首都都是南京,明朝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曾定都于南方的大一统朝代。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不定都于南方是有原因的,南京的很多方面确实不适合做大一统朝代的首都。明太祖朱元璋生前也曾考虑过迁

  • 唐朝宰相张行成真的预言了武则天会“后宫干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永徽年间,山西地区多日连续发生地震。中国古代讲究“天人感应”,认为发生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意味着朝廷有失误之处,特别是山西地区还是唐朝的龙兴之地和唐高宗(晋王李治)当太子前的封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于是宰相张行成对唐高宗说:“天,阳也,君象;地,阴也,臣象。君宜动,臣

  • 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到洛阳 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很单纯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孝文帝迁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如果站在一个汉人的角度来看,拓跋宏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如果没有他,中原文化在南北朝的战火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他在位时,北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

  •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秦孝公的的儿子们又有多出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孝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虎父犬子的例子我们能够轻轻松松地说出几个来,如刘备父子、赵奢父子、张作霖父子等等,好像“虎父无犬子”的例子我们反而一时之间想不到。其实在我们的历

  • 宛城之战时,胡车儿没有将熟睡的典韦杀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宛城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宛城之战中,张绣因曹操霸占他的婶娘,降而复叛,想要偷袭干掉曹操。可是张绣对曹操身边的贴身保镖典韦非常忌惮。此时,张绣的部将“神偷”胡车儿,想趁典韦喝醉酒时,趁机偷出典韦的趁手武器,就不必太担心典韦了。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既然胡车儿能偷出典韦的双戟,为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