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 两人谁的军事能力更胜一筹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 两人谁的军事能力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4/1/15 17:33:12

白起王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白起和王翦同为战国名将之翘楚,如同当今投资界的巴菲特和索罗斯,作战风格迥异,功勋都很卓著,非要比个高下的话,我倒是更欣赏王翦,我认为他的军事才能要胜白起一筹。

白起一生歼敌200万左右,约占整个战国阵亡的一半,世人怨之、恨之;王翦(父子)灭了五国,啃下了赵楚两块硬骨头,搞垮了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安然去世。

白起的主要功绩

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杀神白起的不世战功(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白起率领的秦军歼灭韩魏联军24万,诸侯震惊;

公元前279年~公元前278年,白起率领秦军奇袭楚国郢都,楚国损失精锐30万左右;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白起军斩首赵魏联军13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军歼灭、坑杀赵国精锐45万。

根据史书记载,整个统计下来,光是白起一人率领的秦军,就歼灭了近200万,有几个疑点令人怀疑:

首先,歼敌数量值得怀疑。战国时候人口数量有限,通常认为总人口约在2000万左右,峰值在6000万,三晋虽然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人口数量也有限,白起一人就消灭了三晋将士百万左右,按说三晋早就被打趴下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秦昭襄王晚年,安陵君魏无忌率领联军打败秦军,秦军一度不敢出函谷关。秦军将士领取犒赏是按照人头来计算的,斩敌越多,功劳越大,作弊的动机也就越大,历来有学者怀疑白起的歼敌数量有作弊、夸大成分。

其次,白起并非独自完成这些大战。不管是伊阙之战,还是长平之战,都是其他将领打基础,巩固局势,最后紧要关头白起才出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秦军作战一向是军事、政治(间谍)两头抓,秦国上下都在出力,若把这些战功全都归到白起,是不恰当的。

王翦的主要功绩

我们再来看王翦的功绩,除了很弱的韩国,其他国家被灭,都能看到他们父子的影子。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40万大军,经过两年的艰苦战斗,灭了赵国;

公元前227年,王翦率领大军,在易水河畔,击败燕代联军,燕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历经两三年,灭掉了强楚,横扫百越。

重点说一下灭楚之战。这一战打的很不容易,秦国先用动用了李信率领的20万大军,结果差不多被全歼,之后才是王翦上场。能歼灭秦国20万精锐,说明楚国的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之前白起攻下楚都,楚国并没有被打趴下。

秦军新败,后来的士兵肯定会有畏惧情绪,怎么办?王翦稳扎稳打,并没有急着报仇,反而是和将士玩起了掷石头的游戏,这一玩儿就是一年多,秦军士气不但没有消耗殆尽,反而是喊杀声一片(报仇还在其次,打赢了能得到赏赐才是关键);楚国将士恰恰相反,认为王翦不敢出手,只是在消磨时间,士气渐渐低迷。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军大破楚军,之后俘虏了楚王,楚国灭亡。

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王翦是独自打赢灭楚战的,中途没有其他将士参与。

其次,王翦充分调动了低迷的秦军士气,这一点在战场中至关重要,是优秀将领的必备功。

最后,王翦对局势、人心的把握非常准确、到位。

作战风格不同:白起像一把尖刀,关键时刻出手;王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白起是一把尖刀,秦国轻易不会动用,只有在人力、物力调配合适,最紧要的关头才用;王翦是一名沉稳持重、能担负一方重任的老将,既能有效组织大军,还会搞统战,从战场背后下手。

白起作战风格灵活、诡异,常能想人不敢想,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偷袭;王翦作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对峙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干掉对手。

白起歼灭了六国主力,心狠手辣;王翦统一了天下,安保晚年。

白起的鬼才一般人学不会,很容易搞砸;王翦的稳扎稳打更有推广意义,值得研究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权倾朝野的董卓抵挡不住关东联军,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民党军为什么老是被包围,三大战役为什么一边倒,火烬灰飞点亮夜色董卓权倾朝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董卓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平元年,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和渤海太守袁绍等十余人都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从此便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不久之后,长沙太守孙坚就率领豫州各郡军队征讨董卓,接着,河内太守王匡也加入到了讨伐董卓

  • 西楚霸王项羽被称赞千古无二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西楚霸王项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清代文人李晚芳的精炼评语几乎家喻户晓;不过,我们的周总理对项羽的评论,则更加详细、直观:……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

  • 穆邪利:从婢女到北齐皇后,国破后流离失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她从婢女逆袭成皇后,国破家亡后流离失所,此人便是穆邪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为大家说说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穆邪利,北齐末代君主高纬的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穆邪利的生母是权臣的奴婢,她是一个私生女,后来父亲被杀,穆邪利被送入宫中,成了一名婢女。穆邪利的故事便从这皇宫中开始,最后

  • 朱元璋召徐达入宫饮酒,酒醒后的徐达为何要向北三叩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徐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367年,朱元璋正式北伐元朝,大军出征前,朱元璋公开说道:今诸将非不健斗,然能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无如大将军(徐)达。(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麾下的这么多将领,若率领大军攻城略地,军纪严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真的是自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真的是自杀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个谜团,一开始有传言说朱允炆是失踪了,但是后来在清朝官方编著的书籍《明史》中记载朱允炆是自杀了,后世对于朱允炆的下落仍然存疑,尽管《明史》是正史,但毕

  • 假设魏延投到曹操麾,他能排进五子良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假设魏延投到曹操麾,他能排进五子良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曹操曾在两军阵前,劝降魏延。然而,魏延不为所动,还射箭射中曹操,如果不是庞德救援,曹操还可能被魏延所杀。现在假设魏延响应曹操号召,投到曹操麾下,他能排进五子良将之中的第几?个人认为魏延能在五子良

  • 康熙让雍正善待礼亲王后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六大亲王,其中两有个亲王是爷孙关系,他们就是礼亲王代善,还有(同礼亲王)康亲王杰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这六大亲王的地位要比“八大铁帽子王”更高,因为六亲王只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六个人,而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代善和杰书两爷孙能在清代拥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十分难得的,

  • 刘备托孤诸葛亮后,为什么又单独嘱咐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伐吴失败后退到白帝城。在这里,刘备身体生了重病,他自知生命垂危,便将手下重臣招到白帝城,安排后事。这次对后事的安排,是关系到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刘备做了细致的安排。他先将江山和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又说出让诸葛亮自取的话,最后又让儿子向诸葛亮跪拜,最终让诸葛亮当众表达了忠

  • 为了制衡权臣项羽,楚怀王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怀王是被项羽杀的吗,项羽杀楚怀王引起的后果,项羽和楚怀王什么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怀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207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他们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起义的浪潮,从南边的楚国,波及到北方的燕国。崤山以东乱成了一锅粥,秦朝的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各地豪杰纷纷起事。刘邦在沛县起兵,项羽和叔叔项梁在会

  • 得到于禁及三万魏卒后,关羽到底该怎么利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以于禁为首的三万曹魏士卒被迫放下兵器投降。关羽在获得大量的俘虏之后,确实令人头疼,在处理这些俘虏的问题上,摆在他的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消化吸收他们为自己所用;第二,将其全部斩杀不留后患;第三,押往后方以后慢慢处置。关羽对于这个难题,他选取了第三个方式,押往江陵城以待日后再处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