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收留周仓,又为何拒绝廖化?这是为何

关羽收留周仓,又为何拒绝廖化?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92 更新时间:2024/2/4 9:13:03

为何关羽收留周仓,却拒绝廖化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关羽为了曹操,斩杀颜良文丑后,报答了曹操的活命之恩。他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千里寻兄。途中,关羽先后斩杀六员不开眼的守将,还遇上了廖化和周仓两位义士。这两位壮士,对关羽非常钦佩,都愿意跟随关羽,鞍前马后,愿效犬马之劳。周仓和廖化都是黄巾余党,然而,关羽仅仅收留了周仓,却拒绝了廖化。这是为什么呢?

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三个原因如下,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原因,即周仓比廖化更有诚心。

首先,周仓比廖化更有诚心。

裴元绍本来想抢劫关羽,关羽自报家门,裴元绍立刻磕头下拜,表示想要追随关羽,保护关羽及刘备家眷赶路。关羽表示有家眷,还没有落脚之处,收留多有不便。不久,周仓来到,听闻是大英雄关将军,诚心十足,急忙下马,纳头便拜,向关羽行礼。

周仓当年跟随黄巾张宝时,见过关羽,知道关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早有追随的意愿,只是没有机会。现在,周仓痛改前非,希望关羽不要嫌弃他的黄巾身份,只想在关羽身边当一个小卒,抗刀举旗,死而无憾。

关羽见到周仓如此诚心,大受感动,便起了接纳的心思。于是关羽转身问甘糜两位嫂嫂,这两位夫人道:“前次廖化投奔,就没有收留,这次为和要收留啊,让关羽自己斟酌拿主意。”关羽听从两位嫂嫂的意见,拒绝了周仓的投奔。周仓还不死心,继续相求,表示一个人来归顺,手下让伙伴裴元绍带领,这样就方便了。

这次,关羽继续询问两位嫂嫂,最后得到甘夫人同意,认为一两个人跟随,还勉强可以。这时,关羽才让周仓留下,其他人跟随裴元绍远去。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甘夫人曰:“一二人相从,无妨于事。”公乃令周仓拨人伴随裴元绍去。

其次,廖化杀了同伴杜远,不被关羽信任。

关羽看到曹操追上来后,他先让两位嫂嫂及车马先行一步,自己横刀立马,独自断后。在关羽辞别曹操后,追赶了三十里,都没见到马车。此时,廖化提着杜远的人头,来见关羽,表示自己本来是黄巾余党,因同伙杜远私自抢劫两位夫人,上山当压寨夫人。幸好廖化通过询问,才知道两位夫人是刘皇叔夫人,因此将同伙杜远斩杀,解救下两位夫人,前来投奔关羽,愿意,效犬马之劳。

关羽知道了来龙去脉,对廖化表示了感谢,可是对廖化戒心未除。第一是因为廖化是黄巾余党,贼心不死,第二是因为廖化杀了同伴杜远,杀气太重,怕打扰了两位嫂嫂。因此,关羽拒绝了廖化的好意,没有让其跟随自己。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

最后,廖化是在关羽刚刚出发前投奔的,而周仓是在关羽过完五关后追随的。当时关羽对于前途迷茫,不知道还会遇到啥事情,所以拒绝了廖化的追随。而周仓追随关羽时,已经过了五关,即通过了曹操的统治区域,即将见到古城的张飞

再加上周仓是第二个愿意投奔的,关羽已经拒绝过一次别人,另一个人又表示想要追随自己。关羽实在没理由再拒绝了。因此,关羽才勉为其难,留下周仓。如果不是周仓厚着脸皮,再三向关羽请求留下,关羽是不会收留周仓的。

总结:关羽为何收留周仓,拒绝廖化,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一个原因,即周仓比廖化更有诚心,死皮赖脸多次请求关羽,打动了关羽,才被留下。这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持之以恒地恳请于你,即使这个人是石头,也会被打动的吧!何况关羽是有血有肉、三国时期少有的大英雄,儿女情长,念念不忘桃园结义,更容易被感动。

关羽是三国时期,闻名遐迩的大将,好多人都慕名而来。他在逃难路上,都有周仓和廖化两个黄巾余党来投奔。关羽经过综合考虑,留下了周仓,拒绝了廖化的归顺。周仓跟随关羽后,一直任劳任怨,为其扛青龙偃月刀,摇旗呐喊,真的是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令人钦佩。这或许也是关羽看重周仓,拒绝廖化的一个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经历了四次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 西汉初期的三大功臣,只有韩信结局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

  • 袁术放任“小霸王”孙策是为了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演义》记载,孙策为了夺取吴地,使自己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便把自己父亲孙坚获得的“传国玉玺”敬献给了袁术,从中借得了一些兵马,回到吴地,顺便脱离了袁术的控制。这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所记载的内容,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提及此

  • 东吴被忽略的名将:揭秘步骘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于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人物来说,往往是蜀汉的人气最高,也即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和东吴的整体实力虽然不输蜀汉,但是,很多将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步骘来说,就是东吴被忽略的一位名将。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

  •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为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

  • 吕岱:50岁开始领兵打仗,91岁成大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频繁的战争,促

  • 三国的一对奇葩叔侄,一个想兴复汉室,另一个匡扶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王允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的大臣。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被处死,时年五十六岁。在王允被杀后,他的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他的侄子王晨、王

  • 曹髦以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也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于公元254-260年在位。图片来源于网络曹髦在继承皇位前是高贵乡公,后来在司马师废除了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就被立为了新国君,在位后。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与他身边的几位大臣商议后,对他

  • 曹操风流成性 却用一生也征服不了这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网络配图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提起曹丞相,读过三国的人应该都不陌生,他作为东汉的权臣,此生的梦想就是征服天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枭雄人物。熟悉他的也应该都知道,

  •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至今。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众所周知,曹操疑心很重,曾经将同为建安七子的孔融等人杀死,而何琳曾经骂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