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荣被世人称之为“东杨”,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杨荣被世人称之为“东杨”,他最初是如何受朱棣的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86 更新时间:2024/2/7 21:36:07

杨荣,本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与杨士奇杨溥合称“三杨”,因居地所处,世人称之为“东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获得了那时候视学福建省的侍郎夏元吉的器重。同一年,杨荣参加福建省乡试,中第一。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生,授翰林编修。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获得“靖难之役”获胜,他进到南京时,杨荣迎谒在朱棣马前说:“陛下是先拜谒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朱棣便立刻驱驾拜谒明太祖陵。杨荣此后备受朱棣任用。

同一年,朱棣即位,把杨荣入选文渊阁,赐名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纪最小,也十分警敏。有一天夜里,甘肃来汇报说被围,那时候内阁更是他当值,朱棣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牢固,老百姓又都习战,从传出奏报到现在已已过十几天了,甘肃之围应当早已解了。”到夜深时,果真有奏报来讲围已解。江西有盗贼起兵,朱棣派特使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军紧接着出发。歹人接纳招抚的奏报传入,朱棣想赐敕犒劳韩观。杨荣说:“测算奏报传出时,韩观还没有抵达,不可给他们论功。”朱棣更为尊敬他,再升他为翰林侍讲。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杨荣晋升太子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予二品官服。他评定各单位事项,都能合乎朱棣的意旨,并备受厚赏。朱棣十分威严,与重臣们审议没法选择时,经常发火,重臣们谨小慎微,手足无措。但杨荣一到,朱棣面色便好转,朝政进而决断。

永乐五年(1407年),杨荣授命前去甘肃运营筹备军务。他观查了所经的地方的山川局势,掌握军警民状况,查验城堡。回朝后,在武英殿向朱棣报告,朱棣十分高兴。那时候恰逢盛暑,朱棣亲身切瓜给杨荣吃。没多久,杨荣晋升太子右庶子,仍兼前职。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初十日,朱棣率军进行即位后的第一次北征,杨荣随员。没多久,明军进抵胪朐河,朱棣赐名叫饮马河。因为侦知了鞑靼部队的行迹,朱棣亲选精英开展远途奔袭,轻装前进,每个人只带二十日粮,命杨荣率勇士三百人做为亲兵追随。明军追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带领的鞑靼主力相逢,历经大战,明军节节胜利,本雅失里只率极少数轻骑逃跑,朱棣一声令下班师回朝。因为轻装前进,在回师中途,明军的钱粮供货紧张起來,兵士基本上断粮。杨荣提议朱棣将专用的储存粮食释放给官兵,而且让部队中粮多与粮少时借贷互济,还京后翻倍还款。朱棣听取意见了他的提议,使明军顺利地渡过粮荒,获胜班师回朝。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带著皇太孙朱瞻基,带领五十万精兵开始了第二次北征,杨荣再度随员。杨荣担负了二项基础每日任务,其一,向朱瞻基讲说经史。其二,执掌皇上的印玺,当做朱棣的机要秘书。行军期内,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身的大帐中接见杨荣,同他探讨部队粮饷的难题,杨荣觉得:“择将屯田,训炼有策,耕耨有时,即兵食足已。”明确提出一套推行军屯以处理钱粮难题的方案,获得朱棣的肯定。

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开展第三次北征,杨荣与金幼孜再度随员,明军无功而返。以便激励人心,朱棣大开庆功宴会,有功无过者坐前端,食上肴,杨荣与金幼孜被特命坐着前端。第二年,朱棣开展第四次率军。相关军务皆让杨荣参加,不管大白天還是夜里,朱棣常常接见杨荣,而且亲密地称作“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以便从源头上处理北边的边患,朱棣决策迁都北京。明初官员大多数生在江南地区,要他们远离故乡,远赴塞下,重重困难。一些官员便运用这类心态,抵制迁都。杨荣见到迁都北京针对消除蒙古部的威协有不能小看的发展战略功效,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果断支持迁都,而且在《题北京八景卷后》强调:“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同一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遭雷击着火,杨荣指引卫士开展救治,只抢出一些关键图籍,三大殿均未保住,从而又引起了一场抵制迁都的政治风波。杨荣等竭力支持朱棣,使事件迅速平复下来。迁都北京,对北边边防的推进起了关键功效。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杨荣因功晋升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土。一月后,晋升太子少傅、资善大夫、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杨荣恳求辞掉尚书俸禄,未得准许。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没多久,汉王朱高煦动叛变。朱瞻基知道消息后,召杨荣等商讨对策。他竭力认为趁朱高煦并未进一步提前准备之时,出其不意,御驾亲征,把握战事的主导权。朱瞻基起先犹豫,在夏元吉以建文朝李景隆兵败的例子劝导后,朱瞻基接纳了杨荣的提议,亲率部队快速包围着乐安,朱高煦迫不得已认输,叛变迅速被平定。回师后,杨荣因管理决策之功获得上赏,被赐予五枚银章,备受优厚的奖赐。

那时候,朱瞻基在交趾(安南)的撤兵和再次平定中间举棋不定。朝中以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武臣认为采用武力,杨荣、杨士奇则力主舍弃安南。朱瞻基最后接纳杨荣等的提议,从交趾撤兵。

宣德三年(1428年),杨荣随朱瞻基巡边,抵达遵化。听闻兀良哈将重犯边,朱瞻基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到大营,只命杨荣追随。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宣德五年(1430年),杨荣升为少傅,又晋升荣禄大夫,仍兼尚书、大学士之职,因并食三禄,杨荣遂辞掉大学士的俸禄。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病逝,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即位时岁方九岁,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张皇后赖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多资询三人裁定朝事。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书成,杨荣进升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师,仍担任尚书、大学士之职,并获赐玉带。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请准返乡展扫先墓,于二月十八日动身。事毕后即择日考虑,正逢杨荣病发,许多人都劝他稍事休息再走,杨荣就说:“君命不可以稽留。”便带著医师动身,经过杭州市武林驿时,重病不起,于同一年七月二日病故,寿终七十岁。英宗闻讣讯恸悼,为他辍朝一日,追赠杨荣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号“文敏”,遣使赐祭葬;官其子杨恭为尚宝司丞,授于其家承袭锦衣卫都指挥使的殊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姜维北伐了多少次?他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蜀汉阵营先后有诸葛亮、姜维两人数度北伐,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暂且避过不谈,这里就主要讲述一下姜维的北伐,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姜维到底进行了几次北伐,其中胜败又是如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姜维北伐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

  • 朱棣当初给明朝留有后路 可惜崇祯没有发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崇祯和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他。当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外面有女真人的危险,而国内还有像李自成这样的反抗军在胁迫。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即使是再强大的崇祯,也无法再尽全力阻止一个王朝的灭亡。最后崇祯

  • 同治皇帝刚亲政一年就去世,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同治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咸丰皇帝病逝前,指任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慈禧的亲儿子),他把国家的大权都交给了八大臣,然而权力的交替,总是难免要经历腥风血雨的。先说说咸丰帝,他所统治的时期,有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的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鸦片战争。统治

  • 多次败给张飞的许褚,为什么还能和典韦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以天地为炉,万物生灵为薪炭,血泪并煎其中。也正是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了出来,其中,不乏优秀的武将,而对于他们之间实力的比较,一直也是被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有些武将会被高估,有些武将也会被低估,还有一些武将,则存在很大的争议,今天

  • 甄宓被赐死后 曹丕为何在她口中塞满了谷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甄宓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是三国时期曹军开国帝王,三国曹操和卞夫人的孩子,曹丕自小就很好学,智勇双全,曹丕八岁的情况下就能创作,弓骑,击剑博学多识,自小就跟随三国曹操四处争霸。建安22年,曹丕封号为魏王世子,三国曹操过世以后,曹丕出任魏王,后即位为

  • 屡战屡败的诸葛瑾是怎么成为孙权心腹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刘过)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诸葛瑾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弟弟就更被人所熟知了,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有平复南中叛乱、五次北伐的战绩,在政治上的建树更是十分突出。相比之下诸葛瑾似乎是什么事情都没办成功过,人们一想到他,首先想到的是

  • 刘禅如何度过余生的?看看他最后的时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刘禅,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他的父亲刘备是一个厉害人物,在乱世里打下了基业,建立了蜀国,还给他留下了诸葛亮这种忠诚又有能力的老臣。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刘禅稍微争气一点的话,也许蜀国就可以延续很久。可惜刘禅虽然有一个很厉害的父亲和一大堆靠谱的属下,但是自身却是个庸人,因此蜀国在他手里越来越弱,没过多

  • 是流氓还是明君,哪一个才是最真实的西汉皇帝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西汉皇帝刘邦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伟大的王朝,直到今天,它带来的影响依然十分巨大。提到汉朝,或许很多人会想到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的空前壮举,以及陈汤那句霸气十足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过,作

  • 三国最后的赢家是司马懿 他是怎么把握时机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寿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司马懿是才是最后的赢家。他少有才名,被曹操强行征召为官后,却因有狼顾之相,遭到了曹操的猜疑。之后他傍上曹丕,开始受到倚重,到了魏明帝曹叡期间,先是两度抵御诸葛亮北伐,然后大破辽东叛军,再次成为托孤大臣。公元2

  • 揭秘:诸葛瞻七万雄兵打不过邓艾的两千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没有一次赢过邓艾,诸葛瞻为什么不敌邓艾,李严为什么谎报军情

    以七万对两千,实力悬殊三十多倍,这似乎是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最后诸葛瞻打输了,输得一败涂地,诸葛亮的老脸被儿子一朝丢尽。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邓艾真的只有两千残兵?诸葛瞻真有七万雄兵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恐非如此!先来看战争的经过:司马昭派出三路十八万大军攻打蜀国,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