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在驾崩的前一年,为何要将萧何逮捕入狱?

刘邦在驾崩的前一年,为何要将萧何逮捕入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4 更新时间:2024/1/17 16:17:58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在驾崩的前一年,为何要将萧何逮捕入狱?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刘邦在沛县人脉很广。朋友多,但也有亲疏之分。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又住在一条街的卢绾;与他同父异母的四弟刘交,这两人是真正的心腹。樊哙、夏侯婴,是他的死党。相比之下,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关系又要次一些。

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与天下豪杰争雄的过程中,萧何才能所做出的贡献,犹如半夜的灯塔一般,逐渐变得尤为突出与重要。他借助自己的能力,走进了大汉权力场的中心。

高帝12年,时任相国的萧何,只是帮百姓向刘邦讨要上林苑,就被安上“受贿”的罪名,锒铛入狱。在同僚的帮助下,才得以洗刷冤屈,得以无罪释放。

皇帝到了晚年,往往都是多疑的,刘邦也不例外。韩信、彭越、英布,相继殒命。就连他的连襟樊哙,都差点性命不保。

在驾崩的前一年,刘邦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这是真想杀他;还是只想给一个打击,让他以后“安分”一点呢?

君臣故情,萧何旧事

在起义之前,是萧何“保”刘邦。

《汉书》: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萧何在沛县时官位不低,大概仅次于县令和都尉。在这期间,他对刘邦很照顾。

不仅利用职务之便,处处给刘邦 “行便宜”。

刘邦去咸阳服徭役时,送往迎来,同事们都送300钱的礼,唯独萧何送礼500钱。

《汉书》: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等到刘邦一统天下,论功行赏之时,就因为这比别人多送的200钱,萧何额外获得了2000户的采邑。

萧何之恩,刘邦未曾忘。

沛县有王陵雍齿等地方豪强,因为萧何是沛县起义的主要策划人,刘邦借助他的扶持,才碾压式地战胜他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沛公,主导了沛县的起义,然后招兵买马,在3年的征战后割据一方。刘邦是这么起家的。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萧何也是功绩卓越。

举荐韩信,刘邦因此有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镇扶关中,保证前线的后勤、兵源,处理后方的各项事务。

制定汉的法律条文。

有交情,有功劳,更有能力,这是萧何长期屹立于“老二”这个地位上的原因。老大总是要防着老二的,但如果老二根本就没野心,老大又何须防呢?

忠心不二的相国

《汉书》: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在刘邦与项羽长期的厮杀中,失败远远多于胜利,兵力损失无数,刘邦也多次弃军逃跑。在这样的情况下,萧何想反刘邦,是很容易成功的。

《资治通鉴》: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

高帝二年,刘邦举全国之力,集结五位诸侯的联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开进。前脚刚攻克彭城,后脚就被项羽击溃。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因为太小或太老而不被记载入户籍的人,都被萧何组织起来支援前线。汉军复大振,又有实力组织起京县、索城一带的防线。

刚听说君王在前线大败,不等命令过来,就已经做好了给前线兵源补充的工作。这件事完全可以证明萧何的忠心无二与尽职尽责。

萧何忠心耿耿且没野心,没有对皇权的危险,刘邦不是纣那样乱杀忠臣的昏君,照常理讲不会对他怎样。刘邦也曾多次试探萧何,萧何都应对得很好。抓萧何入狱,是因为对其某些做法不满,想用打击的办法“帮其改正”。

民望引起的争执

萧何在关中镇抚十余年,所积累的民望是盖过刘邦的,这是刘邦最头疼的问题。

丞相穿龙袍坐皇位,这是僭越。丞相民望高过皇帝,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僭越呢?

高帝十一年秋天,刘邦御驾亲征讨伐黥布的叛乱,在外作战期间经常派使者到长安,问萧相国干了什么事、出台了什么政策。

萧何总回答说:“安抚、勉励百姓,倾尽民力以佐助军队的行动。”

《汉书》: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门下有一宾客看出了端倪,刘邦在外作战事务繁忙,还总要抽出时间关心关中,这是怕萧何趁其在外有所动作。

门客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萧何就强买强卖,在民间掠夺财富,玷污自己的名声。

这些消息传到刘邦那里,令他大喜过望。等刘邦回师关中,好几千百姓守在路上,向他“揭发”萧相国的所作所为。

等刘邦见了萧何,也没有责罚他,只是说:“相国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

刘邦和萧何几十年的交情,怎会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萧何镇守关中十余年,怎么一直等到现在,才开始给自己“谋福利”呢?

刘邦忌惮萧何在关中的民望,萧何就立刻给自己“树立”污名,这让刘邦十分满意,君臣之间默契十足。

只可惜没过多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又让刘邦觉得他在收买民心了。

上林苑是皇室的动物园,萧何认为其规模太大,空地又多,请求刘邦开放上林苑,让百姓得以在里面种田。

刘邦觉得,萧何想用自己的私人财富,去收买民心。百姓都会这样想:“因为萧相国的提议,我们才得以在上林苑种田。”

于是勃然大怒,把萧何抓进监狱,理由是:“相国拿了商人的好处,替他们求我的上林苑!”

过了几天,王卫尉问“以何事系”萧何,刘邦回答道:“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在刘邦眼里,丞相要做到李斯这种份上才算是合格。美名归于君主,恶名归于自己,这才是丞相所为。萧何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让他关禁闭,自己检讨几天。

王卫尉指出,秦之所亡,正是因为李斯这种人不敢揭露皇帝的过失,皇帝不闻其过,所以犯的错事越来越多,在亡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说:“陛下在关外征战,萧何守关中十余年,他若有动作,关中就不是陛下所有了。萧何不趁这时候为自己牟利,现在反而会贪图商人的一点金钱吗?”

刘邦自知理亏,闷闷不乐,又把萧何放了出来,并没有削采邑、降官职的处罚。

刘邦是没想过杀萧何的,对比周亚夫之死,就可以看出来。

周亚夫得罪了汉景帝,他儿子偷偷买了皇家的盔甲与盾牌,作为周亚夫将来的陪葬品。

汉景帝得知此事后,就大做文章,以“谋反罪”逮捕周亚夫治罪。

在廷尉中,周亚夫为自己辩解到:“买这些东西是作陪葬品的。”官吏当场反驳道:“君侯即便不用这些东西在人间谋反,也要用它在阴间谋反!”周亚夫自知难逃一死,便在狱中绝食自尽。

这才是皇帝想杀臣子时的做法。

刘邦本人心肠不毒,例如:以“谋反罪”擒韩信,确不直接将其处死,而是贬王为侯,让他失去谋反的能力,这就足够了。吕雉、萧何杀死韩信后,得知消息的刘邦又高兴又觉得可惜。

他想铲除的不是功臣,而是威胁。

萧何与刘邦交情颇深,他本人既无野心又中心耿耿,完全算不上是能威胁汉家江山的人。

刘邦更多的是嫉妒萧何的民望,萧何“自污其名”让刘邦大喜过望,后又“为民请苑”让刘邦极为恼怒。两种强烈情绪的反差下,刘邦做出了缉拿萧何的冲动之举,实无杀他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有没有篡改玄武门之变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告诉我们正史中记载的内容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相反,市井传言中的野史也可能才是事实的真相。“玄武门之变”在历史记载中,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被逼无奈的自卫行动,同时,也将“玄武门之变”中的受害者李建成、李元吉刻画成阴险狡诈的反面的形象,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这种说法,也有许多

  • 和珅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贪污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和珅被赐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一部电视剧?小编小的时候是有看过这一部电视剧的。并且对里面的纪晓岚和和珅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古代历史中,当我们谈到纪晓岚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想到和珅。当谈到和珅的时候,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贪官,

  • 王保保为什么被朱元璋成为奇男子?他奇在哪些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王保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读过倚天屠龙记的朋友们对王保保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他是汝阳王的儿子,赵敏的兄长,是一个久经战阵的将军,能征善战的好手,万安寺一役中给武林群豪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么一号人物呢?金庸先生确实没有虚构

  • 苏坦妹死后,朱元璋为何在她的墓前立下罪己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坦妹死后,朱元璋为何在她的墓前立下罪己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总有一些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甚至为了美人而自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江山。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帝王没有什么出息,但人生在世,幸福往往比权力更加重要。不过也有一些帝王却选择了江山而放弃

  • 和珅受宠是因为先妃再生吗 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和珅受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人得志,成为政治上的“暴发户”,有时带上传奇色彩,好像他们命该发迹,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他们全凭卑鄙的鬼蜮伎俩发家。清朝乾隆时期的宰相和珅就是这种典型的小人。和珅,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在官学中读过四书五经

  • 十命可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能算得上是大汉忠臣、千古名相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诸葛亮是千古忠臣良相的典范,不管武庙中人如何变化,诸葛亮从进去那天起就有座位,而且坐得很稳,不像周瑜关羽张飞张辽等人只是挂在墙上的画像,关羽的画像还曾被宋太祖赵匡胤摘下来扔掉。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一直被世人称道,比如他对汉昭

  • 和珅赈灾的时候往粥里丢沙子 乾隆为什么不怒反而赞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与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和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和珅之所以被人们熟知,是因为他是一个贪官,很多人了解他也只是在电视剧里面了解到他,觉得他贪钱财,狡诈但老是被忠臣玩弄,但他却一直是那个最得皇帝宠爱的宠臣。真实历史上的和珅不是电视剧里的那种形象,真正

  • 刘盈明明有六个儿子,怎么皇位传给了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皇位到刘恒的手,想必刘恒自己也是不知道为什么的。这背后之涉及到的是汉初时期的斗争,在刘邦建立了西汉之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风平浪静。当时一共是有着三个棘手的问题,首先第一个就是吕氏为代表的外戚,其次则是功臣集团,代表人物周勃,最后则是分封诸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

  • 禁军一定要杨贵妃的命,背后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唐玄宗李隆基根本不信自己宠爱的大胖子安禄山会起兵反唐,直到安禄山连下数城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匆忙调遣唐军抵挡,却没挡住,眼看叛军就要打到京城了。于是李隆基带着心爱的杨贵妃和皇子皇孙、妃嫔宗室、心腹干将逃往蜀地。谁知到了马嵬坡这个地方,护送的禁军们不干了,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率领

  • 如果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明朝会是怎样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万历时期,明朝已经进入末年,自从明神宗朱翊钧九岁继位后,明朝内阁首辅大权逐渐落入到张居正手中。当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明神宗还小,张居正独揽大权。他在位期间,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1573年~1582年,这十年时间,张居正先后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