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真相 嗜杀成性

揭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真相 嗜杀成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78 更新时间:2024/1/27 8:28:04

导读:明皇朱棣算得上是明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了,北征蒙古,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等等,可谓是政绩卓着。然而人性总是包含着诸多方面,像他父亲朱元璋一样,尽管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不过在嗜血好杀方面他们二人也有着惊人的类似,甚至朱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真相。

网络配图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四千名宫女。那么,他究竟为何要对这么多无辜的宫女痛下杀手呢?

尽管是通过起兵反叛而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但是无可否认,明成祖朱棣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精明能干的帝王之一。他很有能力、精力旺盛,这是他作为帝王的优点,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尤其是在暴怒之时,更是杀人不眨眼。因此,与其说3000多名佳丽是死在明成祖朱棣的刀下,倒不如说是死在他猜忌多疑而又极易暴怒的个性上。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一共对宫女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屠杀行动。第一次是在永乐初年,这次屠杀宫女、宦官的数量较少,只有100多名;第二次发生在永乐末年,这次屠杀的宫女、宦官的数量加起来大概将近3000人,这样大规模屠杀宫女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也许,平常人都无法理解: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为何要对一些地位卑贱的宫女痛下杀手呢?用意何在?

要弄清明成祖屠杀宫女背后的故事,还得从永乐初年说起。永乐初年,在明成祖朱棣的治理下,原本逐渐衰落的大明王朝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国力蒸蒸日上。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明成祖朱棣也开始像历代和平中的君王一样,将自己沉迷于温柔乡之中,于是在全国各地广为选美,后宫美女日益增多。

网络配图

在所选的佳丽之中,选自朝鲜的美女权氏凭借着绝佳的容貌和过人的才华,迅速从众多貌美如花的宫女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朱棣的怜爱,成为朱棣最宠幸的妃子之一。公元1410年,生性喜好战争的明成祖朱棣又按捺不住征服的欲望,亲自率军出征漠北。

出征之前,他特地带上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但是令朱棣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嫔妃竟然在大军凯旋回宫的路上得病身亡,死于临城,葬在峄县,权贤妃的死给朱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明成祖伤心欲绝之时,恰好宫中有人报告给了他一重要消息,明成主朱棣听后勃然大怒,没有细查便诛杀了100多名宫女宦官。事情还得从一朝鲜商贾的女儿贾吕说起,她被选入宫后,并没有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宠幸,内心苦闷不堪。后来,她遇到了本国先期入宫的宫人吕氏,由于两人同时朝鲜人,贾吕便想与吕氏交往。

可是,吕氏鄙视贾吕的为人,不愿意和她交往,于是贾吕一直怀恨在心,等待着报复的机会。成祖贤妃权氏死于北征凯旋回师途中的消息无疑给贾吕带来了报复吕氏的机会,因为吕氏当时随军侍候过贤妃,很容易诬陷。于是她便在伤心欲绝的明成祖面前诬告贤妃是被吕氏毒死的,这便发生了永乐初年的第一次宫女、宦官大屠杀。

贤妃权氏的去世尽管使明成祖伤心欲绝,但是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他逐渐从悲痛之中解脱出来,王贵妃逐渐取代贤妃权氏,成为当时明成祖最为宠幸的妃子。但可能是王贵妃无福消受这种莫大的荣幸,正在明成祖准备册立她为皇后之时,她便得病去世,走完了极其短暂的一生。王贵妃的去世使成祖再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

网络配图

事有凑巧,正在明成祖朱棣伤心欲绝之时,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小宦结好之事又传入了他的耳中。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明成祖朱棣甚为恼火,雷霆大发,贾吕和鱼氏惧祸,便上吊自杀。为了查出宫廷究竟还有多少类似的丑闻,明成祖决定亲自审讯贾吕侍婢,刑讯的结果让他直冒冷汗,竟然查出这班宫女要谋杀皇帝的口供!这个消息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朱棣极为震惊和恼怒,便决定清洗后宫。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受株连被诛杀的宫女将近有2800名,再加上永乐初年他所屠杀的100多名宫女,将近有3000名宫女死于明成祖朱棣的屠刀之下。

据《李朝实录》记载,当宫中人被惨杀之时,适有宫殿被雷电击中,宫中的人都很高兴,以为朱棣会因害怕报应而停止杀人,可是朱棣依旧如故,丝毫“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晚年患疾病,容易狂怒,发作难以控制,甚至歇斯底里,他本人残忍好杀,又添上晚年患有疾病,所以就更加狂暴异常”。这大概是冥冥之中上天对他杀人过多的惩戒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时期最大贪污案,处死副部长及以下官员几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全国最高财政经济部门二把手)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网络配图据说,在这个官员勾结舞弊的大贪污案件中,被贪污了的财物总计可

  • 揭秘只干了27天就被轰下台的荒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贺,是西汉的第八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史称昌邑王。据说,在他在位的27天内,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真是匪夷所思。汉武帝万万没想到,老谋深算,最终反算了卿卿性命,他立子杀母,血腥的对待了他的宠妃,他逼死了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他这么费尽思虑,最后江山兜兜转转,仍然落在卫子夫的后

  • 揭西汉刘邦“感龙而生”入世神话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传闻刘媪有一次在水泽旁睡着了,梦见一个神仙与她交媾。当时天空中雷电大作,太公急忙跑到水泽边,见到一条赤龙在刘媪上方盘旋。于是刘媪有了身孕,生下刘邦。西汉刘邦“感龙而生”是否真实?如果历史并没有“感龙而生”那么西汉刘邦“感龙而生”入世神话的由来又是怎样产生?小编马上与大家仔细探讨。网络配图汉高祖

  • 剑宗中武功最高者封不平:一个正直的武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笑傲江湖封不平是一个痴心于武功和权势的人,他的身份是令狐冲师叔辈的人物,也是上一代剑宗中武功最高强的人。在笑傲江湖这本书中,封不平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封不平原先是华山派剑宗中武功最高强的人,但是在十几年前的剑宗与气宗比试中,剑宗落败,气宗的岳不群成为了华山派的掌门,剑宗的人不是自刎就

  • 揭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因何笼络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秀善于笼络民心:在统一天下后,光武帝刘秀就基本上不再用兵,甚至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网络配图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

  • 揭韩信死因 吕后杀韩信借谋反莫名定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韩信是秦汉之际的着名军事家,汉王刘邦之大将,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可是,韩信在功成名就后,却不能寿终正寝,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设计以谋反罪被诱杀。一代英杰落得如此下场。究竟韩信之死是为何?吕后为什么要杀死韩信?网络配图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刘邦并未有杀韩信之

  • 虎毒也食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杀子史实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作为大清国的创始人,清太祖努尔哈赤又为何会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无法弥补的过失令这位一国之君残忍到萌生了杀子的动机?网络配图清太祖努尔哈赤杀子是满清一大疑案。作为大清国的创始人,努尔哈赤为何会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无法弥补的过失令这

  • 为清朝挽回百万领土,慈禧下令30年不准弹劾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末年的政界,有四个赫赫有名的大臣,大家可能认为他们全部都是进士,但其实不然,四个人中有一个人考了三次都没考中,再加上他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所以只得回到家乡做农民,这个人便是左宗棠。在清朝以及整个古代,平民子弟要想改变命运,踏入高层社会,除了科举考中,别无他法。那么,并没有考上进士的左宗棠为何后来

  • 和珅所贪财产嘉庆曾反复清查 仍无法估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着的《庸庵全集》里面有一节叫《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数字挺吓人的,已经估值的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加上没有估值的,总计约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网络配图翻开清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第一份就是嘉庆皇帝的上谕,时间是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

  • 和珅惊人贪污背后:因清朝执法不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有清一代,乾隆朝官吏贪墨之风尤盛,其时,不仅案件多发,婪赃巨大;据统计和珅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的十五年财政收入。尽管乾隆帝屡兴大狱,而贪风愈盛,其原因为清政府执政过程中执法不一。网络配图乾隆朝贪风之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的产物,而盛世之下,官绅士子追求豪华生活的社会风气,也为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