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元稹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的情感生活又是如何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4/1/24 6:13:34

说到元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初春,乍暖还寒,元稹出生于长安城万年县靖安坊。元姓出自北魏皇族拓跋,至元稹父祖辈已经式微。元稹字微之,稹和微都是细密之意。元稹父亲元宽希望元稹长大后成为一个明察秋毫,谨慎细心的人。《论语》说,人生于世,小心驶得万年船,“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丝毫麻痹大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尤其元稹日后要混官场,混官场尤其需要谨慎小心的个人品质。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盛夏,烈日炎炎,元宽病卒。长安城遭遇连日大雨,稻谷皆淹没洪水中,流民遍地,斗米千钱,天街水深数尺,溺死者甚众。元家虽为地主,也没有余粮,眼看一家老小吃饭都成问题,元稹母亲郑氏就想着把宅子卖掉,以解燃眉之急,却被二哥元秬拦住了。元秬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已历七世,不能卖,卖了咱们就是不肖子孙。

但是不卖房,日子还得过,郑氏只好带着元稹去凤翔县投奔舅舅,也就是回娘家。但是舅舅家日子也不宽裕,元稹母子艰难度日。元稹出去跟小伙伴玩,发现小伙伴们都在读书,就回去问母亲,为啥别人都读书,我却不读书。母亲涕然泪下,跟他说,咱家没钱,请不起家教。元稹跪倒在地,哭着说,我也要读书,长大后孝敬您。

郑氏出身望族,娴熟诗书,感元稹好学,遂亲自给元稹蒙。县里有个齐仓曹(管粮仓的小官),家里藏书很多,元稹隔三差五去齐家借书,读完一卷,还了再借。由于父亲早逝,舅舅又不好意思对他严加管教,元稹小小年纪便跟着一帮表兄弟出入声色场所,昼夜喝酒泡妞,“斗设狂为好,谁忧饮败名”,“华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对酒场上各种门道得心应手。

这种日子过了两年,忽然幡然悔悟,懊恼自己虚度光阴,顿觉长此以往,人就废了,于是闭门发奋读书,“遂笼云际鹤,来狎谷中莺”,“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十五岁前往长安参加礼部明经科考试,顺利高中。唐人考试有五十多科,以进士科最贵,其次明经科。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科比明经科含金量高,最难考,五十岁考上不算老。明经科比较容易,三十岁就是大龄考生了。元稹十五岁考中明经科,也算学霸。

过了礼部试,就等吏部再考一次,然后授官。元稹等待期间,就住在长安城幸亏没卖掉的老宅里,省下一大笔租房钱。不像前几篇写的孟郊李贺等人,来长安考完试,就得赶紧回老家,因为长安寸土寸金,房租太贵,住不下去。元稹在老屋中找到元宽亲手编纂的旧书,如获至宝,遂“于西窗下钻研沉吟,十年不窥园”,“苦心为文,夙夜强学”,至此方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圣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动机很重要。如果功利心很强,目的性很强,欲望心很强,那么如果达不到目标,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彷徨,抑郁,发疯。所以孔老师说,学习,就要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工作,就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乐此不疲,乐而忘忧,乐有所成。如果你学习很痛苦,工作很痛苦,那么成就是不会有多大的。

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去普救寺游玩,恰遇崔莺莺。崔莺莺父亲去世,随母前往长安寻亲,为乱兵所阻,寄居普救寺。乱兵冲击普救寺,崔老太很害怕,恰好元稹与乱兵中一位名叫段维的小军官认识,两人曾经在凤翔城一起喝过酒,一起泡过妞。段维遂约束部众,不得对崔氏母女无礼。崔母大喜,请元稹吃饭表示感谢,席间元稹对崔莺莺一见倾心。元稹是个帅哥,“颜容贵茂,仪形伟美”,自古美人爱少年,崔莺莺对他怦然心动。

元稹写春词两首让崔莺莺婢女红娘传递,当晚收到莺莺回信,《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月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稹且喜且骇,幸福来的有点太突然了,我还没有准备好。当晚女神如约而至,身着正装,表情严肃,大骂元稹登徒好色,骂完即去。几天后又来,一袭白衣,宛若天女下凡,宽衣解带,温香软玉,翌日未晓即去,终夜无一言。从此莺莺黄昏即至,破晓而去,两人缠绵一个多月。恋爱是甜蜜的,元稹期间写了好多恋爱诗,实录相恋情景。

《白衣裳》: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白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暮秋》:看著墙西日又沈,步廊回合戟门深。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上床铺夜衾。

甜蜜的日子总是短暂。元稹吏部试考期催逼,含泪与莺莺告别,莺莺愁怨动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元稹作《晓将别》:风露晓凄凄,月下西墙西。行人帐中起,思妇枕前啼。屑屑命僮御,晨装俨已齐。将去复携手,日高方解携。

翌年初春,冰雪消融,元稹吏部试未中,暂住长安城,给莺莺写信,《梦昔时》: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莺莺回信,你潜心读书,我很好,无须挂念。春风凛冽,你要多吃饭,注意身体,小心受了风寒。

元稹读信,感动无比,作《鱼中素》遣怀: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此事很快被元稹一个名叫杨巨源的朋友知道了。杨巨源也是好事之徒,写了首《崔娘诗》将二人情事大肆宣扬: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事情搞大,元稹遂跟崔莺莺断了关系。杨巨源问,你为啥要当始乱终弃的渣男。元稹说,崔莺莺是天生尤物。要是让她遇到高帅富,娇宠厚爱,荣华富贵不可限量。凡至德者能享绝色,我德薄,享不了这个艳福,只好忍痛割爱,伤一世不如痛一时。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元稹为啥要跟崔莺莺分手?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崔莺莺并非什么出身世家望族的白富美,而是一位托姓高门的声妓。元稹身为士子,与声妓来往密切是要影响仕途的,尤其被杨巨源传的满城风雨之后,更要避嫌立德。

贞元十八年(802年),元稹吏部试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迎娶京兆尹(长安市长)韦夏卿幼女韦丛。真所谓“高中状元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二人成婚不久,韦夏卿调任东都留守(洛阳市长),元稹夫妇随父前往。途中路过崔莺莺家,崔莺莺也已嫁做人妇。元稹对崔莺莺心生愧疚,就想以远房表兄身份见一面,说声对不起。崔莺莺终不肯出,让红娘送出一首绝情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你既然已经抛弃了我,今日又来做什么?当初我们那么浓情蜜意。你还是把当初对我的好倾注在现任妻子身上吧。

从此二人再无消息。

贞元二十年(804年),元稹在洛阳遇到智度禅师。禅师曾经是一位诧叱风云的猛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屡立战功。晚年洗尽铅华,出家为僧。元稹见了,肃然起敬,作诗二首: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元稹迁左拾遗,左拾遗是监察官吏,元稹不想碌碌无为,遂给皇帝上书,指摘当朝宰相过错,结果被宰相所知,贬为河南县尉。元和四年(809年),又被起复为监察御史,前往东川出差,途中住在嘉陵驿,夜半无眠,忽然醒悟,此时此景与当年在普救寺中孤枕无眠何其相似,可惜佳人已成回忆,遂作诗二首,聊表相思。

嘉陵驿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声。仍对墙南满山树,野花撩乱月胧明。

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思完崔莺莺,又想韦丛,至望喜驿,作诗思念娇妻: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七月,韦丛卒于洛阳,年仅27岁。噩耗传来,正是深秋,凄风苦雨中,远在东川的元稹孤卧官舍,作《夜闲》诗悼念亡妻: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古人以琴弦比作妻子,断弦即妻子去世,再娶谓之续弦。

又作《感小株夜合》: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伤心落残叶,犹识合婚期。

此以小树早萎喻成之早夭。

十月,元稹回到洛阳,韦丛葬于长安。由于公务缠身,元稹不能扶棺西上料理后事,便请韩愈作了墓志铭。人去屋空,元稹一夜白头。作《空屋题》: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月明穿暗隙,灯尽落残灰。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当年除夕,元稹和孩子们望着熊熊篝火,不禁潸然泪下: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从洛阳至长安,夜宿敷水驿,夜半时分,宦官仇士良也来入住,要求元稹赶紧腾地方。唐制,御史和中使,谁先来谁住。元稹占理不让,被仇士良手下宦官刘士元一脚将门踹开,元稹一看惹不起,穿着袜子跳后窗而出,骑马想跑,却被刘宦官追上,一把拽了下来,夺过马鞭,劈头盖脸就打。元稹头破血流,刘宦官还不停手,装腔作势向手下人索要弓箭,要射元稹。

此事上报唐宪宗,唐宪宗不仅没有主持公道,反将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朋友白居易、崔群等人为其上书辩冤,然并卵。

元和六年(811年)寒食节,元稹客居江陵,作诗悼念亡妻: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但是元稹尚在壮年,老一个人过也不是办法,身边毕竟需要有个铺床垫被照顾日常生活起居的女人。这年晚春,万紫千红,元稹梅开二度,纳妾安氏。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元稹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稹心情抑郁,水土不服,很快身患热疾,给白居易写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得书,给他寄了一件薄衫,回信道: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其实通州无非自然环境差点,然而远离长安是非之地,元稹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作《通州》自嘲:平生欲得山中住,天与通州绕郡山。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

这年初秋,金风送爽,安氏病逝,元稹梅开三度,娶妻裴淑。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元稹调任虢州刺史。一日破晓,天尚未明,元稹从宿醉中醒来,闻到花香扑鼻,听到钟声清鸣,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见崔莺莺时情景,不禁黯然神伤,作诗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又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闻莺之莺即崔莺莺。沧海之水,巫山之云,都是典自宋玉“巫山云雨”,描述楚王和神女一夜温情,喻元崔二人情事。花丛之丛即元稹前妻韦丛。在元稹心底,最爱还是崔莺莺,念念不忘,至于韦丛,早已“懒回顾”了。

初夏,元稹回到长安,给宰相令狐楚上书,我被贬谪十余年,闲来无事,遂用力于诗章,日积月累,多达千余首。十多年写了上千首诗,一年一百首,三天一首,跟我写一篇自媒体速度差不多。古人云,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一个人只有在穷极无聊时候,才会潜心苦读,追求精神生活。如果仕途通达,钱途得意,正事都忙不完,谁还看书写字,有那闲心也没那闲时啊。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元稹成为唐穆宗御前红人。唐穆宗当太子时就是元稹铁粉,经常让人歌咏元稹所作诗赋,宫中呼为“元才子”。元稹和李绅、李德裕同在翰林,时称“三俊”,关系特别好。

长庆二年(822年),元稹拜相。次年八月,出为越州刺史,其妻裴淑郁然不乐,元稹作诗安慰: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你嫁我时我还是个通州司马,现在已经混成越州刺史了,你还要咋地?人不能得寸进尺。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元稹迁鄂州刺史,其妻再次不乐,元稹再次作诗安慰: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不要抱怨嫁给我总是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我如一片浮云,随风飘荡,你跟着我就好。只要咱俩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裴淑作诗相和: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黄莺迁古木,朱履从清尘。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我不是抱怨跟着你没有享受富贵荣华,只是哀愁你又要离我而去。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元稹在武昌“暴疾而卒”。据白居易回忆,他是服“散”过量而亡。唐人和晋人一样,有服散的爱好。唐代好几个皇帝包括但不限于唐太宗,唐武宗,唐宪宗等人,都因服散过量而崩,韩愈之死,也跟服散有关系。元稹是在通州期间开始服散的。通州湿热,为了祛除身体中的湿气,元稹开始服散,服散成瘾,很难戒掉,一发不可收拾,终于不治。

元稹于大和四年前往鄂州时,预感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便给了白居易六七十万钱润笔费,让白居易写墓志铭。白居易推脱不过,收了,一文没花。元稹死后,白居易把这笔钱全部捐给了香山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探索刘禹锡的一生,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跌落尘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禹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夏,细雨迷蒙,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刘备同宗,纯属冒籍。他的祖上其实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汉化,率部迁都洛阳,上层贵族纷纷改了汉姓,刘氏祖上

  • 康熙皇帝对姚启圣如此痛恨 康熙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康熙和姚启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一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在所有的帝王当中,大概分为三中层次,最低的一种应该就是那种昏庸无道的,朝堂当中奸臣祸乱朝纲,后宫做出干政的事情,这种的比如隋炀帝等人;处于中间层次的应是那总共动的帝王

  • 康熙早年抓到鳌拜 康熙晚年为何又赦免鳌拜的罪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鳌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擒拿鳌拜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康熙之所以擒拿鳌拜,主要是因为鳌拜一直抓着朝中的大权不放;在康熙即将成年的时候依然裹挟着朝中的大权,甚至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所以,康熙皇帝想要铲除了鳌拜。当然了,鳌拜之所以敢这么做,肯定

  • 张贵妃死后,赵祯为何最终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其发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进入中年以后,赵祯最宠爱的女人是张氏。张氏后进封贵妃,虽然她在死后才被追册为皇后,但其生前的威势,并不亚于正宫曹皇后。张贵妃是洛阳人,祖先是吴人,吴越归宋,其家迁到河南定居。不幸的是其父张尧封进士及第不久就去世了,母亲在齐国大长公主府上作歌舞女,将女儿带在身边。大长公主见这个小女孩灵巧可爱,便召入宫

  • 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他为什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于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又

  • 历史上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最终在楚国病逝,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赵偃和郭开这一对君臣,无疑让很多观众咬牙切齿。在赵孝成王去世后,赵偃刚刚成为赵国君主,就和郭开上演了一出好戏,赵偃下令整顿兵马立刻攻秦,为父为兄报仇雪恨,同时夺回属于赵国的城池。所有大臣虽然

  • 对于扶苏,秦始皇究竟是爱还是恨?他心仪的太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对于扶苏,秦始皇究竟是爱还是恨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千古一帝秦始皇创建的强大帝国——秦朝,在二世皇帝胡亥继位的第三年,就走向了灭亡。胡亥是个亡国昏君,这是历史爱好者的共识。如果二世皇帝是由公子扶苏担任,秦朝就不会灭亡得那么急促。扶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 楚考烈王的四个儿子为何能相继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后期,楚考烈王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君主。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完(《史记》作元),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战国策》、《史记》记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后来春申君采纳赵国人李园的建议,娶李园

  •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会高举继承汉朝的大旗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会高举继承汉朝的大旗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从秦汉开始,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汉族就素有恩怨,无论是汉高祖的和亲政策还是汉武帝大破匈奴,中原政权一直在寻求与北疆民族的共存之道。经过数百年的磨合,与汉土接壤的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了,许多匈奴贵族从小就

  • 东汉能维持190多年,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和曹魏,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王朝。就东汉来说,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在东汉历史上,小皇帝可以说是频繁出现了。比如汉殇帝这位皇帝,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此之后,汉孝冲帝、汉孝质帝等皇帝,都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