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最终在楚国病逝,客死异乡

历史上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最终在楚国病逝,客死异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13 更新时间:2024/1/19 10:14:25

历史上廉颇为何会离开赵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赵偃和郭开这一对君臣,无疑让很多观众咬牙切齿。在赵孝成王去世后,赵偃刚刚成为赵国君主,就和郭开上演了一出好戏,赵偃下令整顿兵马立刻攻秦,为父为兄报仇雪恨,同时夺回属于赵国的城池。所有大臣虽然都知道十分不妥但又不敢反对,只有一直代理丞相之职的廉颇言辞激烈,并坚决反对。郭开随即和廉颇打口水战,指责廉颇对新赵王不敬,之后廉颇代相之位被免,愤怒离开,回到军营不再过问朝廷之事。郭开当即被任命为新丞相。

廉颇和郭开由此结下了仇怨,不久郭开就说服新赵王罢免廉颇的兵权,廉颇非常气愤却又无可奈何,独自骑马离开赵国,再无音讯。廉颇这位老将一走,赵国诸多忠臣良将纷纷请辞,离开朝堂,赵国的衰落,自然也就更加难以挽救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就《大秦赋》中的廉颇,和正史上的廉颇比较一致,同让人敬佩和唏嘘不已。在离开赵国之后,廉颇先后来到魏国、楚国,并最终在楚国病逝,这无疑是客死异乡了。

具体来说,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大秦赋》中,因为时间从邯郸之战开始,所以,白起这位战国四大名将,自然无法登场了。在此基础上,廉颇、李牧、王翦等,成为《大秦赋》刻画颇多的人物了。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早在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廉颇就已经开始为赵国效力。赵武灵王去世后,廉颇又辅佐赵惠文王这位君主。

赵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伐齐,大败齐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在战国时期,上卿无疑是朝廷重臣了,比如在《大秦赋》中,姚贾就曾担任秦国的上卿一职。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在五国伐齐之战中,廉颇显然取得了较大的战功,从而获得了赵惠文王的封赏。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后,蔺相如又跟随赵惠文王参加了渑池之会。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对此,当时还是年轻气盛的廉颇,自然非常不满了。当然,蔺相如始终以大局为重,从而获得了廉颇的认可。廉颇被蔺相如的大度所感动,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廉颇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这也诞生了将相和、负荆请罪等历史典故。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再次击败齐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从而成功占据了这座城池。对此,在笔者看来,赵惠文王时期,廉颇得到了充分信任,在赵国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不过,赵孝成王即位之后,伴随着战国格局的激烈变化,廉颇也遇到了人生的巨大挑战。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病逝,赵孝成王继承王位。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上党郡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郡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赵国大军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对于长平之战的过程和经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赵括取代廉颇之后,赵国兵败,丢掉了40多万大军。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发兵了赵国都城邯郸,准备一举消灭赵国。在赵国进入到生死攸关之际,赵孝成王重新用了廉颇,并派遣平原君赵胜寻求魏国和楚国的支援。终于,到了公元前257年,赵国、魏国、楚国这三国联合,打赢了邯郸之战,将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推迟了数十年。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遭到弃用,无疑是廉颇人生的低谷。

当然,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廉颇又在赵国获得了重用。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喜建议攻打赵国。于是,趁着赵国元气大伤的背景,燕王喜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而这,无疑给了廉颇继续建立战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最后,面对燕国大军,赵孝成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面对势不可挡的廉颇,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孝成王才答应停战。此战过后,赵孝成王册封廉颇为信平君,并代理赵国的相国一职。换而言之,原先的相国平原君,很可能在此之前病逝了。由此,对于担任相国的廉颇,无疑在赵国位极人臣了。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国君主更替,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赵偃即位。

如同电视剧《大秦赋》中的情节,在郭开的诋毁和陷害下,廉颇不仅被夺走了兵权,还被迫离开了赵国。虽然赵悼襄王没有下令除掉廉颇,不过,考虑到郭开这位小人从中作梗,廉颇如果留在赵国,确实会有杀身之祸。公元前245年离开赵国后,廉颇投奔了魏国,这其实体现出廉颇等待重新被赵国启用的态度,毕竟魏国和赵国唇齿相依,关系比较紧密。

当然,非常可惜的是,还是在郭开的干预下,廉颇一直没能回到赵国。对于晚年廉颇,又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最终,郁郁不得志的廉颇,在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病逝。对于出自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的廉颇,这显然是客死异乡的凄凉结局了。我们常说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而廉颇这位战国名将,终究没能回到家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对于扶苏,秦始皇究竟是爱还是恨?他心仪的太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对于扶苏,秦始皇究竟是爱还是恨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千古一帝秦始皇创建的强大帝国——秦朝,在二世皇帝胡亥继位的第三年,就走向了灭亡。胡亥是个亡国昏君,这是历史爱好者的共识。如果二世皇帝是由公子扶苏担任,秦朝就不会灭亡得那么急促。扶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 楚考烈王的四个儿子为何能相继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后期,楚考烈王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君主。楚考烈王(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芈姓,熊氏,名完(《史记》作元),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战国策》、《史记》记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后来春申君采纳赵国人李园的建议,娶李园

  •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会高举继承汉朝的大旗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什么会高举继承汉朝的大旗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从秦汉开始,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汉族就素有恩怨,无论是汉高祖的和亲政策还是汉武帝大破匈奴,中原政权一直在寻求与北疆民族的共存之道。经过数百年的磨合,与汉土接壤的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了,许多匈奴贵族从小就

  • 东汉能维持190多年,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和曹魏,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王朝。就东汉来说,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在东汉历史上,小皇帝可以说是频繁出现了。比如汉殇帝这位皇帝,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此之后,汉孝冲帝、汉孝质帝等皇帝,都属

  • 三朝老臣熊延弼为何会被处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三朝老臣熊延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熊延弼是明末三朝老将,与孙承宗、袁崇焕并称为“辽东三杰”,他把一生都奉献于维护明朝边境之中,却因得罪宦官最终含冤而死。他死之后明朝日渐腐朽,乾隆皇帝称,处死熊延弼是明朝在自掘坟墓。你可知他是怎么死的?俗言道“寒门出贵子”,熊延

  • 敢和董卓正面抗衡的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刘备和公孙瓒来说,无疑是大家熟悉的两位诸侯了。一方面,在东汉末年,公孙瓒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

  • 刘备创业初期的两大谋士,他们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在众多诸侯之中,刘备、孙权、曹操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即笑到了最后。对于这三位诸侯,身边都聚焦了众多一流的谋士。其中,就刘备来说,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在获得诸葛亮这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之后,刘备的事业迎来了重要

  • 三国有两位“常败将军”,你知道他们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都是位高权重的官

  • 秦朝灭亡后,刘邦是如何阻止那些秦国余孽复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灭亡后,“老秦人”为何无人复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

  •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个无知莽汉吗?别小看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说到程咬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力大无穷、挥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过后就黔驴技穷的莽汉形象。但这只是演义中的艺术包装,正史中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看看程咬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的表现。公元656年,程咬金带兵攻打西突厥,但最终因为贻误战机、屠城杀降等罪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