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故事是怎样的?她为什么会被赐死?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故事是怎样的?她为什么会被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3/12/19 17:21:08

说到高阳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长安城寒意犹浓。此日是太阳真君诞辰,万家百姓向日焚香叩拜,供奉夹糖糕给真君吃,名曰“太阳糕”。太阳糕圆如中日,糕面用竹签雕刻三足金乌于其上。供奉完毕,便念诵一段太阳经。

太阳宫外香客云集,商贾辐辏,除却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球蹈、盘舞、橦悬、索走,飞丸、拔距、扛鼎、逾刃”等杂耍表演,歌舞管弦当然也少不了,“急管参差、长袖袅娜;阳春白雪、流徵清角”,可谓热闹非常。

此日放假,文武百官穿上春服,带着家眷,骑马乘车,出野游玩。士子互相赠送刀尺,寓意从今日起便与萧峭严冬切割,拥抱春日暖阳,奔赴光明前程。农民互相赠送装着五谷瓜果等农作物种子的青绿色布囊,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亲友们聚在一起痛饮春酒,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人杨万里有诗云:二月初头春向中,花梢薄日柳梢风。折花客子浑无赖,狼藉须教满路红。

此日,禁屠,止杀。

长安城驸马都尉房遗爱府邸内,房遗爱三十六岁的妻子高阳公主正在安静的读着《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玄奘法师的得意弟子辩机和尚整理的法师西行求法的口述笔记,里面详尽描述了法师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充满异域风情。

高阳公主读到戒日王梵授幼女被父王指婚嫁给大树仙人,大树仙人嫌弃此女不美,遂发恶咒,使其九十九个姐姐瞬间伛偻曲腰一段,掩卷叹息,跟站在身后的太监说,人生于世,忧患实多。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我号为高阳,死在太阳真君诞辰,可谓死得其时。皇帝要我怎么死?

太监毕恭毕敬的回答,禀公主,皇上慈悲,恩赐公主饮鸩。高阳公主说,拿来。太监拿来一杯色呈碧绿气味浓烈的葡萄酒,高阳公主一饮而尽。

高阳公主母亲名叫高惠通,是李世民身边的“刀人”。刀人并非带刀女侍卫,而是后宫嫔妃的称号。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贵妃、淑妃、德妃等高级嫔妃外,还有才人、昭容等中级嫔妃,以及御女、采女等下级嫔妃。除此之外,又有承衣、刀人趋侍左右,并无员数,皆六品以下。

高惠通出身名门,父亲高世达曾经是隋朝高密县令,丈夫也是当地青年才俊。高密被窦建德占领,高世达和丈夫成为窦建德下属。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夏在虎牢关展开决战,高惠通丈夫战死,自己和父亲跟随窦建德被李世民献俘长安。武德五年(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由于“立性温恭,禀质柔顺”,美貌艳丽,被李世民看中,纳为侍妾,时年26岁,比李世民大一岁。当然这也符合李世民一贯喜欢人妻的调性。

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十日,高惠通在生高阳公主时难产而亡,年仅三十岁。此事对李世民影响极大,导致高阳虽然只是庶出,却享受到了远超其他兄妹的宠爱。

李世民一生不过生日。他说,生日是母亲受难的日子,生孩子便是母亲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其痛苦艰辛,绝非常人可以理解。《诗》云:哀哀我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因此他一到生日这天,就会悲伤落泪。而且告诫身边人,千万不要祝我生日快乐,后果很严重。

高阳公主从小丧母,长孙皇后将其接入宫中,视同己出,精心抚养。贞观二年,晋王李治出生,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十四岁的武媚娘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认识了十岁的高阳公主和八岁的李治,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西行求法十六年的玄奘法师到达长安,李世民在洛阳接见了他,问他,你当年西行求法为啥不跟我汇报。玄奘说,我曾经上过三道表,但是您不同意,只好偷偷走了,希望您能原谅我“专擅之罪”。李世民说,没事,你既然出家了,就跟世俗之人不同。而且你舍命求法,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我不怪你。

玄奘本来想就近在嵩山少林寺作主持,但是李世民说,少林寺荒凉偏僻,不适合你,你去长安城弘福寺吧。“(弘福寺)其处虽小,禅院虚静,可为翻译。”其实弘福寺并不小,这是李世民在贞观八年(634年)专门扩建给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寺庙,寺中养了很多大德高僧,李世民每年到了生日这天都会来寺庙中亲自诵经,纪念母亲。

李世民又说,你缺啥就跟房玄龄商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房玄龄留守京师,全权处理一切事务),我让他尽量满足你。“吏力,并与玄龄商量,务令优给”。玄奘主持弘福寺之后,房玄龄得到李世民圣旨,对他的工作大力支持,“遂召沙门慧明、灵润等,以为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以为缀辑;沙门智证、辩机等,以为录文”。

辩机和尚从此进入弘福寺,开始了他一生的高光时刻,当然也是悲情时刻。

辩机出生于武德二年(619年)。他15岁出家,成为长安城永阳坊大总持寺法师道岳的弟子。道岳法师被任命为普光寺寺主后,辩机改住长安城金城坊会昌寺。他十余年潜心钻研佛学理论,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26岁进入玄奘法师法眼,成为玄奘法师的得意弟子。玄奘法师口述了西行见闻的《大唐西域记》,便由辩机和尚整理润色。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初五,高阳公主22岁,下嫁梁国公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时年二十岁的李治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二十六岁的武媚已经被李世民疏远,躲在藏书阁潜心读书。唐代女子十五岁结婚,高阳公主以二十二岁大龄方才出嫁,原因只有一个,便是没有合适的。

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不喜欢读书,整天走马射猎,还曾跟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房遗爱在战争中表现卓越,被李世民赏识,回来后,李世民便把高阳公主嫁给了他,也是对房玄龄一生精忠辅弼的赏赐。高阳公主嫁入房府,依然经常出入禁中。房玄龄临终给李世民上书,劝李世民休养生息,不要征讨高句丽,时机尚不成熟。李世民跟身边的高阳说,看看你公公,都病成那样了,依然忧国忧民。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病逝,长子房遗直承袭了他梁国公的爵位。高阳公主恃宠而骄,对此十分不满,就跟李世民撒娇耍泼,要求把爵位赐给房遗爱。房遗直怕了,给李世民上表,请求把爵位让给二弟。李世民想到自己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残的痛苦,李承乾和李泰同室操戈的悲伤,雷霆震怒,破天荒对高阳公主大发雷霆,严厉斥责了她,高阳公主掩面而出。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高阳公主和房遗爱骑马出来打猎散心,中途累了,来到弘福寺休息,遇到了正在读经的辩机和尚。30岁的辩机容貌俊秀,气宇不凡,谈吐儒雅,风度翩翩,22岁的高阳对他一见倾心。多年枯燥无味的修行生活也使得辩机和尚凡心萌动,两人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这里插个题外话。大家看《西游记》会发现,里面女妖怪特别多,个个美貌妖艳,勾引唐玄奘破戒。除了女妖怪,还有女神仙,乔装打扮,试探唐僧是不是动了凡心。可见和尚修行,女色这一关最不好勘破。《水浒传》说和尚是“色中饿鬼”,虽然偏颇,但也说了这层意思。金庸写《天龙八部》,虚竹从小守戒,也是栽到了“色”字上。色字头上一把刀,诚不我欺也。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孽缘大体如此。两人暗度陈仓半年后,事发。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李世民服用了天竺胡僧的长生药,导致病情加重,性情异常暴躁。四月,万年县不良人抓住两个盗贼,搜出一个玉枕,不良人认出这个玉枕来历不凡,遂上报御史。御史一见大惊,认出这是宫里的东西,再审,盗贼供认,这是从辩机和尚的草庐中偷的。御史再审辩机,辩机供认,这是高阳公主送给他的。御史赶紧上报李世民,李世民龙颜大怒,下旨将辩机和尚腰斩于西市,杀高阳公主身边知情奴婢十余人。高阳公主苦苦哀求未果,对李世民心生怨恨。五月,李世民驾崩,高阳公主虽哭而不哀,脸无戚容。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入感业寺进香,与出家为尼的武媚旧情复燃,次年(651年)五月,武媚再度入宫。高阳公主经常出入宫禁,与李治武媚情谊愈炽。

永徽四年(653年)正月初八,高阳公主再次向房遗直发起挑战,诬告房遗直妄图染指自己,欲夺房遗直梁国公爵位。本来这是一个仅限于房家嫡庶夺位的小案子,但是涉及到高阳公主和房玄龄后人,李治便让国舅兼宰相长孙无忌亲自审理,以示重视。没想到捅了天大一个窟窿,房遗直为了自保,遂诬告高阳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而且拿出了证据,便是高阳公主经常跟智勖和尚等人混在一起,搞巫蛊之事。他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因此大义灭亲。

行巫蛊之事在当时是灭门之罪,非同小可。长孙无忌再审,驸马都尉薛万彻,驸马都尉柴令武等人都被牵扯其中。房遗爱辩解绝无此事,长孙无忌说,只要你招出吴王李恪,我就饶你一命。房遗爱信了,遂诬陷吴王李恪参与其中。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李治下诏,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于西市;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妻子)自尽。李治跟长孙无忌求情,李元景是我叔叔,李恪是我哥哥,我不想杀了他们,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吗?长孙无忌授意兵部尚书崔敦礼说,法不容情,乃杀之。

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高阳公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的母亲。她一生的富贵荣华,其实都是母亲用性命换来的。

她喝下毒酒后,腹痛难忍,大喊了一声阿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安禄山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安禄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初一,唐人称呼这一天为“元日”,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是日,朝廷要开展盛大隆重的节日庆典,皇帝身穿“龙火衣”( 即龙袍,因上绣山龙藻火,故称。),正襟危坐,接受皇太子为首的群臣朝贺,山呼万岁。张

  • 康熙尸体泡在水里长达六十多年 康熙陵墓到底遭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帝的墓被盗了吗,康熙死亡原因被揭开,康熙皇帝遗体出土照片

    对康熙尸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古代历史,历朝历代中都有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创造这一辉煌盛世的皇帝,也会被人们所记住,就比如说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曾创下了盛世,在整个历史中也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了,我们都知道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开始处理朝

  • 李密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被乱箭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武德元年(619年)腊月三十,是该年最后一天,过了此日,便是来年。长安城百官放假,沐浴更衣,喜迎元日。位于河南府洛阳城西南一百三十里的陆浑县邢公岘(读如显,小而高的山岭)上,寒风刺骨,乱雪纷飞,数十名身穿铠甲的行人急匆匆走

  • 诸葛亮的能力如何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一直打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刘备为什么不杀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谁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打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很多人通过小说或电视剧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当初他在军事这方面的才能,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会否定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初刘备会三次来访诚心邀请他出山。的确,自从刘备用诚心打动了他之后,诸葛亮就已经下定决心,之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 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刘备卧龙凤雏都得为什么没统一

    对蜀汉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那汉末,一代隐士有着"水镜先生"美称的司马徽先生就曾对先主玄德如此这般道:"卧龙凤雏都乃难得的大才,二人若能得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千古家喻户晓,刘备尽将二才招到蜀汉的麾下。他能就此“安天下”么?让我

  • 上官婉儿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她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婉儿为何被杀,上官婉儿的感情经历,上官婉儿最后报仇了吗

    说到上官婉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中宗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傍晚,华灯初上,暮色苍茫,临淄王李隆基一身便服,在道士冯处澄掩护下,来到长安城北西内苑总监廨舍中,静待时机。黄昏,黑压压一片明甲执戟的禁军聚集在玄武门外,肃然而立。午夜,长安城上空忽

  • 王世充生平最大的败仗是什么?他还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雄王成没有牺牲,历史上有王世充这个人吗,美国最大的败仗

    说到王世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十五,这天是道教中元节,地官清虚大帝生日。每年是日,大帝都要巡游人间,找到罪大恶极之人,教诲他们改过自新,因此也叫赦罪日。这天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相传佛陀有个徒弟目连僧,其母不信佛,还谤佛,死

  • 王勃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最后竟然不慎失足落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勃的千古名句,王勃最后一篇文章,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说到王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六月仲夏,淫雨霏霏,连日不绝。从交趾回广州的窄小渡船在汹涌的浪涛中宛若一片秋风中飘零的落叶,随浪起伏。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面色苍白如雪。他的名字叫作王勃,刚去探望担任交趾县令的父亲,正在

  • 诸葛亮临死前计策到底有多厉害 千年以来至今无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晚年屡战屡败,诸葛亮的三个计策,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是真的吗

    对诸葛亮计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是蜀汉的一代贤相,更是刘备托孤的老臣,刘禅依赖的柱石。关于他的传闻,只能用智慧超群来形容,自从追随刘备之后,可以说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也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忠心,无奈诸葛亮最终还是逃不过宿命,病

  • 春秋时代最强军神:被诸葛亮奉为偶像的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之前的军师是谁,我心目中的偶像诸葛亮500,军师联盟有诸葛亮吗

    先轸他的一生纵横战场未尝败仗,在三场大战城濮之战、崤之战和箕之战中均是大胜,但是最后因为过于自责而卸掉头盔铠甲,单人匹马杀入狄人的阵中战死。兵法祖师网络配图先轸,今山西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中国兵法的祖师爷,著有《孙轸》五篇(已失传),正是他,奠定晋国之两百年春秋霸业。《史记》中并没有为他列传,《左